戴元妹
摘 要: 多媒體技術走進思品課堂,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手段和資源,有助于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將知識信息進行重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有教師因為認知的偏差和操作的失策,走進了思品課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對此,要尊重教學規(guī)律,擺正教學關系,努力尋找對策,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思品課教學服務。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技術 思品學科課程整合 誤區(qū) 對策
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現代化的要求與體現。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多媒體教學技術具備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再現性和運動變化的可控性、模擬性及強大的交互功能、海量信息等優(yōu)勢,已經被廣大教師認同。教師把多媒體手段引入課堂,使“黑白”世界變得有聲有色。課堂上,情景交融,授課教師妙語連珠,加上多種媒體出奇制勝,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增強。但多媒體手段只不過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傳播信息的橋梁,是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一個要素。它不能脫離課堂而存在,不能脫離教師和學生而存在,更不能包辦一切。
一、誤區(qū)
由于教育技術水平、認識水平、應用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誤區(qū)。
1.照“本”宣科,忽視主體地位。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課堂只是將教師的講解改為多媒體的演示,一些所謂的課件只是做了些“書本搬家”、“板書搬家”、“習題搬家”的工作。還有的教師把教學過程程式化,想方設法地將課堂的進程限制在課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按我的“圈套”發(fā)展,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上鉤”。一旦學生“不配合”,就代替他們回答。更有甚者,把多媒體當做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增強練習密度的“法寶”,多媒體成為他們固守應試教育陣地、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幫兇”,成為禁錮甚至扼殺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現代殺手”。
2.舍本求末,違背認知規(guī)律。
一些教師違背認知規(guī)律,淡化教材甚至脫離教材,一味炫耀電教手段的作用,只講究視聽沖擊(圖片、影視片段往往是課件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忽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有一些課件畫面背景復雜,按鈕奇形怪狀,并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似乎不如此就顯示不出“檔次”,結果喧賓奪主,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還有一些課件為了體現多媒體海量信息的優(yōu)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地盡數羅列,結果是良莠不齊的信息令人頭昏目眩。
3.流于形式,輕視教學目標。
課件是多媒體教學的核心部分,它的設計成效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有的老師不注意教學目的,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沒有實質內容。思品課的時效性常常導致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被牽扯進課件中,有的教師熱衷于追求多媒體顯示效果,不注重教材的整體優(yōu)化結構,使學生對顯示畫面印象很深,但不能掌握知識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缺少一個“拎起來一條線,撒下去鋪滿地”的教學主旨,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4.盲目應用,無視教學效果。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引進多媒體教學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種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但有的教師不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不注重實效,認為運用多媒體手段就是運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就能顯示教學能力,繼而盲目使用,忽視傳統(tǒng)教學手段。對于那些傳統(tǒng)手段可以解決的問題,也牽強地使用多媒體,結果反而破壞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效果無法明顯增強。一些教師在需要使用多媒體手段時只是借用現存的課件,按照別人的設計講課,教學過程捉襟見肘、受制于人,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對策
鑒于此,我們應積極采取對策,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加強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走出誤區(qū),提高效率。
1.發(fā)揮直觀性優(yōu)勢,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切學習活動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相伴隨。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聲、畫同步,視、聽結合,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進學生的學習情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由于思品課教材中的大量概念、原理比較抽象,學生缺乏感性認識,難以激起對思品課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都要善于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有聲、有色”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他們的思維,升華他們的情感。例如在講授“走向世界的中國”時,事先布置各小組通過網絡、書籍等收集有關反映中國在國際經濟、政治舞臺上所起作用的事例,在上課時各小組展示交流。教師在此基礎上顯示視頻材料:“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作用”、“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等,讓學生深深感受到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關系和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我們?yōu)橹罡序湴僚c自豪。同時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營造自豪激昂的氛圍,讓學生在聲情并茂、情境結合的多媒體所提供的環(huán)境中學習,充分感受祖國的巨變及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作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情感的升華。
2.發(fā)揮動態(tài)性優(yōu)勢,突破重點和難點。
多媒體教學具有綜合處理文字、影像、聲音、圖片的功能,能做到圖文并茂、聲形兼?zhèn)?,顯示其輔助教學的非凡才能。再加上軟件設計時,有多種不同的響應方式可供選擇,所以它更能承擔起教學信息傳遞的任務,在課堂上形成“教師—媒體—學生”的三元雙向反饋。不僅有利于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從而有效突破思品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師要充分了解影像、聲音、文字、圖片等各種媒體的不同優(yōu)勢和作用,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最佳作用點,選擇最能突破重點、難點的素材,組合成多媒體。例如在教學“保護環(huán)境”這一內容時,“環(huán)境問題的實質就是發(fā)展問題”是教學難點,要從實質上揭示環(huán)境問題的由來,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觀看“溫室效應”、“北京霧霾”兩個視頻文件。這些視頻中生動的畫面,聲情并茂的解說,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看到了環(huán)境惡化的表現,意識到人類面臨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演示完畢我啟發(fā)提問:導致溫室效應和酸雨現象的原因有哪些?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了工廠煙囪排放出的滾滾濃煙、各種各樣的有毒氣體、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無疑是“溫室效應”、“北京霧霾”的罪魁禍首。增強了感性認識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空氣質量下降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與災難?通過提問,學生明確是人類違背自然規(guī)律,不合理地開發(fā)利用資源才導致環(huán)境的污染與破壞,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又危害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人類要長久持續(xù)地發(fā)展,就必須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堅持科學發(fā)展觀,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使發(fā)展與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真正理解環(huán)境問題的實質就是發(fā)展問題,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3.發(fā)揮交互性優(yōu)勢,引發(fā)思維沖突。
交互性是多媒體技術最具特色和優(yōu)勢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體教學的核心。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進行現場分析和答疑,以人機對話的方式靈活方便地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梢允箤W生按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并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反思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如在教學前面所提的“保護環(huán)境”這一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造小組協(xié)作和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首先為學生提供一段錄像——生活中常見的清新空氣及由于人為破壞被污染了的空氣,讓同學們觀看;然后請同學談談觀看后的體會。學生紛紛指出:受人們的保護,空氣質量很好,而由于人為的破壞,空氣受到污染,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教師在肯定同學想法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思考:你們想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哪些知識?準備研究哪些問題?學生爭著說出了他們要了解、研究的問題:什么是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是怎么被污染的?污染的環(huán)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怎樣才能保護環(huán)境?我們青少年能為保護環(huán)境、建設“美麗中國”做些什么?……學生所提的問題不可能逐個展開研究,這要求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確定研究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網絡的交互進行觀察、查詢,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運用知識和方法的過程進行必要的反思,完善知識結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們從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學習主動性得到極大的調動,思維沖突得到有效引發(fā)。
4.發(fā)揮綜合性優(yōu)勢,增強自學能力。
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聲、像等豐富的直觀表現功能,多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喚起學生心中強烈的真實的感受,使學生把具體的感知與抽象的思維結合起來,降低學習難度,使之更好地領會、理解和記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教學存儲的海量信息能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使學生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擴展視野,突破時空,自學熱情高漲。
時代性是思品課程的重要特點,盡管教材時常更新,可讀性增強,縮小了理論與現實的差距,但始終跟不上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節(jié)奏。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時收集國際和國內的大事、要事、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把最新時政引入課堂,增加信息量,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一內容時,我抓住“世博會在上海舉辦”這一熱點,向學生展示上海世博會會徽、吉祥物的圖案,收集有關設計理念方面的資料,同時設計制作好相關CAI課件、電子教案等學習和復習材料,布置好自學提綱,一并放到局域網上供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查找或上圖書館閱覽的方式獲取與自學相關的知識,在上課前進行演講,與全班學生交流、分享自學成果。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自學成果進行匯總,給予積極的評價與指導,并將結果發(fā)布到局域網或班級QQ群上。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自己認識、探索和總結。
在現代思品課教學中,只要我們切實有效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思品課教學中的內在功能,積極創(chuàng)設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的生動、形象的情境,思品課教學效果必將增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號.
[2]陳至立.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國教育報,2000-11-07.
[3]章劍衛(wèi).基于課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浙江教學研究,2000(2).
[4]王玨.梳理:“課程整合”研究與實踐走勢.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年1-2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