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其實(shí)是“飛蛾”
文/劉鍇
唐代大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更是流傳千古,傳誦不衰。對于句中的“落霞”一詞,百度和教科書的解釋為“晚霞”。其實(shí),這是一種文化的誤讀:這里的“落霞”和“霞”沒有任何關(guān)系,而是指的一種飛蛾!“落霞”,確切的解釋為“零散的飛蛾”。
很多書對“落霞”的解釋有兩個釋義:其一指晚霞。舉例即是王勃這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其二指琴名。舉例為唐人陸龜蒙的《夜問會答》詩:“落霞琴,寥寥山水揚(yáng)清音?!倍耙环N詞義顯然是一種誤讀。
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贛江之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始建,后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于閣上,王勃省父路過,即席而作。當(dāng)時是舉座皆驚,尤其是閻伯嶼,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時,“矍然曰:‘天才也!”《滕王閣序》寫的是南昌地區(qū)的風(fēng)物,因此,理解“落霞”的含義必須放在南昌的地理環(huán)境中去分析。宋人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一文中寫道:“落霞非云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痹瓉恚?dāng)時的南昌地區(qū),八九月間,田野里活動著一種飛蛾,數(shù)量極多,在江上飛舞時,紛紛墜落水中,引得江魚群游爭食。當(dāng)?shù)厝斯苓@種飛蛾叫做“霞蛾”,簡稱為“霞”?!跋级辍奔妷嬋缬?,也引得野鴨(鶩)游來爭食,于是便出現(xiàn)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奇異場景和壯觀畫面。
對于“霞”指“霞蛾”之說,后世學(xué)者也多有考證。宋代學(xué)者俞元德在其著作《瑩雪叢說》中指出:“落霞者,飛蛾也,非云霞之霞。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p>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是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之句,描寫的是當(dāng)?shù)氐囊环N自然景觀。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霞蛾飛舞,自上而下;孤鶩爭啄搶食,自下而上;兩物相交,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尤為讓人稱嘆的是,這一句對仗極為工整:“落霞”、“孤鶩”與“秋水”、“長天”相對,精巧絕妙,而且上句寫“動”,下句寫“靜”,動靜結(jié)合,合成畫面,既美麗又壯觀。
“絕對”拾趣
在我國千姿百態(tài)的對聯(lián)中,有一些上聯(lián),因構(gòu)思奇巧,令人難以對出貼切的下聯(lián),一時成了無人能對的“絕對”。
古時一位書生去拜望岳母,小住一日便欲歸去,岳母苦留不住。這時,天上雷聲驟響,下起了大雨,岳母靈機(jī)一動,要與女婿對句,對上了才可回去。
岳母出的上聯(lián)是:“下大雨,空中靂,雞蛋豆腐留女婿?!睍屑?xì)一想,被難住了,因?yàn)?,這上聯(lián)正是“夏大禹、孔仲尼、姬旦(周公)、杜甫、劉禹錫”5個前賢、文豪的諧音。據(jù)說,這一上聯(lián)至今也沒人對出下聯(lián)。
民間還流傳著一副以三國時人名、地名串成的“絕對”:“鳥在籠中望孔明,想張飛,無奈關(guān)羽?!边@一上聯(lián)以音義雙關(guān)為奇巧;籠中諧音“隆中”,孔明(有光亮的縫隙)、張飛(展翅飛翔)、關(guān)羽(翅膀被鎖),同時是三國時的3個人名。
清朝同治年間,長沙有位文人作了一上聯(lián)征對:“煙沿艷檐煙燕眼”。上聯(lián)7字都同音,而且說了一件事的過程:門前的煙沿著艷麗的屋檐沖到了燕子窩里,熏了燕子的眼睛。下聯(lián)也要求7字同音,且說明一件事的原委,確是有相當(dāng)?shù)碾y度。
有一副傳統(tǒng)絕對:“荷花荷葉蓮蓬藕?!鄙下?lián)7字全為草字頭,且全為名詞,最難的一點(diǎn)是:荷花、荷葉、蓮、蓬、藕分別是荷的5個部分,包括了根、莖、花、葉、果實(shí)。要找到能與之相對的事物,并能滿足前面的所有條件,是極難的事情。
1991年,中國楹聯(lián)界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70周年征聯(lián),上聯(lián)是:“南湖延水中南海?!彪m然應(yīng)征者踴躍,但無一佳對獲一等獎,遂成為“絕對”。此上聯(lián)難點(diǎn)有三:其一,三個地名建黨時期、抗戰(zhàn)時期和新中國成立時期的代表,階段性很強(qiáng);其二,水由湖入海,意義貫通,無廢字、襯字,且“延”字既為地名,又作動詞;三是“南”字重復(f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