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霍紅艷
摘 要:在給被試呈現(xiàn)英語-因紐特語的字母的報告后,他們對試驗的目標詞的字母在逐漸增加或者逐漸減少的線索的線索回憶的測試上表現(xiàn)最好。進一步的分析表明:AC練習在以成功為代價的提取上有效性提高;DC練習在以有效性為代價的提取上成功率提高。
關鍵詞:線索回憶;提取線索;提取難度
一、引言
期望難度(Pyc & Rawson, 2009)是指憑借由前提條件引起的持久性和靈活性使學習有效。這種前提條件包括學習事件、試驗循環(huán)之間的事件間隔等。因此,利用難度來強化學習是為特定的學習者、學習材料決定和提供合適數(shù)量的提取難度。
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采用了一種難度操控并且檢驗了變化線索信息性的兩個安排:線索累計AC和線索減弱DC。在DC條件下,試驗的過程中,線索的忠實度降低:起先容易的聯(lián)系會變得難。在AC條件下,在試驗的過程中,線索的忠實度會增加:起先難的練習會變得簡單。在有效性提取方面,AC比DC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雖然被試對項目的理解不那么好,但是卻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時,提取就會更成功(Carpenter &DeLosh, 2006)。在練習最先階段,任務最難的AC條件比DC條件更適合這種有效地提取方式。在最先呈現(xiàn)最簡單項目的DC條件下,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給被試提供更少努力提取的機會。
總的說來,AC是舍棄了成功性來提高有效性提取:DC是舍棄了有效性來提高提取的成功率。像擴大練習一樣,DC被期望會在最終的回憶時有優(yōu)勢。
二、研究方法
實驗目的:
1.評估DC會提高長時記憶力的這個預測;
2.在提取時,權(quán)衡有效性和成功率。練習試驗時,首先給被試呈現(xiàn)英語-因紐特語的詞對。目標字母或者被增加,或者被減少或者會一直呈現(xiàn)。最終的線索回憶測量了三種練習條件下地學習好處。
方法
被試:80名在校大學生
材料:12組英語-因紐特語的詞對,因紐特語的單詞的字母長度都是5,英語單詞的長度從3個到7個不等。
設計:被試內(nèi)設計,一個自變量即練習條件,有三個水平:線索累積、線索減弱和線索不變組(控制組)。因變量是最終線索回憶的成績。
三、結(jié)果和分析
3.1 最終回憶成績的練習效應
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練習條件確實有顯著作用,F(xiàn)(2, 158) = 9.02, p < .001,。DC條件比控制條件的回憶成績更好t(79) = 2.99, p = .004。AC條件和控制條件無顯著差異t(79) = 1.28, p = .205。關鍵要關注的是DC條件下的回憶成績顯著地好于AC條件下的回憶成績t(79) = 3.92,p = .001。這個結(jié)果與先前的假設是一致的:如間隔范式中的擴大間隔,DC條件會引起更好地記憶力。
3.2 成功提取的有效性的差別
AC成功練習提取的數(shù)量確實比DC的低t(79) = 9.34, p < .001。其次,在比較AC和DC成功練習提取的平均數(shù)時發(fā)現(xiàn),成功練習提取在AC條件比在DC條件下更加有效地強化了最終的回憶成績t(5) = 2.20, p = .079。
四、總體討論
在學習中執(zhí)行期望難度的主要挑戰(zhàn)是有效地校準試驗中的難度。最理想的設計方案是考慮學習者學習材料的個體差異,即每次試驗不是太難以至于失敗,也不是太容易,以至于忽略掉這個好處。對于這個結(jié)果,我們對難度進行的操作定義是間隔的選擇-線索信息性。累積線索安排(在練習測驗中增加線索信息性)是指學習者第一次提取這個項目時,難度水平最高。此外,與基于間隔的難度安排不同的是(擴大提取練習),累積和減弱線索的潛在優(yōu)勢。AC練習提取的努力程度和這種方法的結(jié)果成功的可能性為代價的,DC練習增加了提取的成功率,卻以犧牲這種優(yōu)勢為代價。
目前的研究分析了兩個難度安排的兩種純粹的樣式(AC或者DC)在回憶成績中的作用。本文強調(diào)了最好是混合良種化方法:結(jié)合累積和減弱線索的程序;根據(jù)學習者的報告情況來做出調(diào)和。為給定的被試和項目精確最佳水平的難度,并且確保隨后的提取,即是成功的,也是付出最大努力的。
五、總結(jié)
任何成功的學習都必須在當先水平下校準提取機會的難度。如果這個提取太簡單,學習的優(yōu)勢會變得很微弱;如果太難,成功提取的可能性會非常低。當前的研究,論證了擴大提取的好處是不受操作安排樣式的限制。
參考文獻:
[1]Carpenter, S. K., & DeLosh, E. L. (2006). Impoverished cue support enhances subsequent retention: Support for the elaborative retrieval explanation of the testing effect. Memory & Cognition, 34,268–276.
[2]Pyc, M. A., & Rawson, K. A. (2009). Testing the retrieval effort hypothesis:Does greater difficulty correctly recalling information lead to higher levels of memory?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60, 43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