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茜
我的家鄉(xiāng)青海高原,屬高海拔地區(qū),有一種適合冷涼氣候的農(nóng)作物青稞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糧食來源。五月里,一場大雨過后,空氣真實的味道令人欣喜。這時候,偏僻的山里,緊挨著草原的青稞,眼看著就從剛剛還是干燥的泥土里冒了出來。
受地勢影響,種青稞的地一般不大,出苗后的模樣和麥子差不多,但顏色較重,深墨綠。仔細看時,青稞的葉子比麥子的要略顯粗糙,邊沿有纖細的小刺,如果肉眼看不出來,可以用手摸。不僅如此,用青稞和麥子做出的食物,在嘴里的感覺也是很不同的。以前,不懂這些,只覺著青稞面沒有白面好吃,沒有白面好看。不光是顏色的反差太大,一黑一白,而且,遠不及白面那樣潤滑可口,容易下咽。
但印象中,青海人卻是極看重青稞的。因為日子艱難的時候,青稞曾一度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填飽過青海人的肚子,救過青海人的命。
草原上,更是沒有誰敢忽略青稞的存在。一粒青稞,會讓一個年邁的老人產(chǎn)生感恩的心情。一袋沉甸甸的炒面,會讓一個年輕力壯的牧人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人們不會因為它的樸實怠慢它,也不會因為它的粗糙嫌棄它。
小時候,缺零食,心疼我們的祖母偶爾會在天沒亮的時候,去校場街的一家甜品店為我們買五角錢的甜醅。堂兄妹五六個每人分得一小碗。甜醅是褪皮的青稞,發(fā)酵而成,又甜又酸,口感非常好。吃完了自己的那一碗,我總是眼巴巴地想再要一點。祖母每次都會說,這東西不能多吃,吃多了會醉。
結(jié)果,有一次,真的吃多了,嘗到了醉的滋味。
不過,那已經(jīng)不是甜醅,是和其他地方的玉米、高粱、葡萄、糯米等等原料一樣,密封起來,與外界的喧囂與繁華隔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釀造后,像魔術(shù)一樣神奇的青稞酒。
于是,青稞的種植有了更加非凡的意義。生活中樸實無華的東西變成了夸張、浪漫的奢侈品。它讓人快樂、沉醉。讓人敏感又多情;讓人忘記眼前,夢見眼前的路開滿了鮮花,只剩下夢里的對白,夢里的人。
多年前,第一次看到海。海的洶涌和無際,渺茫和無助震撼著我,讓我生起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慰安和寂寥。往昔的愛情、親人的冷漠,令我的思緒好似遠離寄生的世界達到了親切的思慕與懷戀的天地之中。近旁又有值得信賴的朋友,不免徹底放松,頭一次飲了帶給朋友的青稞酒。隨即,銀灰色的海面波瀾起伏,海鷗的叫聲影影綽綽,不絕如縷的哀愁襲上心頭。眼前風光如許,自己脆弱的心,卻宛若岸邊的樹葉,隨風飄蕩。
第二天酒醒。有些微的不適和難為情。但又恍如隔世般經(jīng)歷了一次酣暢淋漓的告白,郁結(jié)在胸的苦澀得以舒緩。這才知酒的妙處。
但這樣的過程不宜太多,多了反而傷情。不是早就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嗎。
然而畢竟,有了此番經(jīng)歷,才可以理解那些酒后表達倦怠傷感,流淚、釋懷的人。
當然,從未喝酒的人不太知道醉時的陶然心情,完全無法體會酒帶來的樂趣,飄飄然時的快感,這恐怕也是人生中不小的遺憾呢。
有一位要好的朋友,是位女畫家。性情寬厚仁慈,活潑坦率。每一次飲酒,都仿佛是在從大自然中獲得休養(yǎng)生息的喜悅、藝術(shù)的靈感。感染他人的,與她接觸和所繪畫的藝術(shù)帶給人的喜悅是一模一樣的。我從前對此沒有過多認識,但近來從她的畫作中體會到了這一點。她的畫,多為寫意傳神之作。具象的物質(zhì),例如荷葉、楊樹、牡丹,甚至粗陋的陶罐,都像水滴一樣無聲無息地飄落,似像非像地編織著生活中季節(jié)的細微變化、敏感的心情。實際上無論春天還是秋天,恬淡的生活,富含著滿腔訴說不盡的悲哀與戀戀不舍。但這位女畫家,卻能心懷光明,從自然物中尋求每一片更綠的嫩葉引導人們走向未來。她對我說,酒是一件好東西,它能讓自己高興,然后讓別人高興,最后大家都高興。其實,她不知,正是因為有了讓別人愉快的初衷,才使得她的豪放與純情,拒絕了人生中頹廢情緒的侵蝕,始終與美相約。
精巧極致的玻璃花與真花之間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真假性情的對比。大多數(shù)人認為,飲酒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這話有一定道理。有一位平常善于不懂裝懂的人。喝酒時,氣壯山河,喜歡揮灑自如地指揮別人,輪到自己,則往往弄虛作假,裝模作樣,中途逃之夭夭。同平時對待朋友,對待工作一樣。有一些人,平時文靜含蓄、謙和典雅。但稍事酒后,便過于粗鄙直率,把過往的小事按自己的想法發(fā)泄出來,既扭曲自己,又傷害別人。還有一些人內(nèi)心骯臟,不敢在眾人面前喝醉,生怕酒后吐露真言,有損自己形象。
因此,每逢眾人酒酣,細心觀察酒者的神態(tài)、言語、舉止,大概可知人的性情。故而也可探知隱藏在活生生的大自然深處的人的靈魂。這種局面,已經(jīng)開花結(jié)果,在人類的文化中給予了很多深厚的東西。
沒有飲酒愛好的人,說起酒來,不想竟也有千言萬語呢。自古至今,關(guān)于酒的故事有很多,涉及酒的文化現(xiàn)象,也有很多。即使自己身邊,也有說不完的人和事。有些人借酒抒情、直抒胸臆。有些人樂善好施、真性流露。有些人狂放不羈、瀟灑自如。大多能從這自然之物中吸取有益的東西。
最近又聽同事介紹,有一位90多歲的互助籍老人,一生耕耘不輟、勞作不休。每天勞動之余,至少要喝一斤酒。身體從無大礙,異??到?,飯量還超好。更特別的是,這位老人70多歲的女兒,自小陪父親喝酒,從不間斷,身體也是無恙,其樂融融。于是,多次請求同事帶我看望那位老人和他的女兒。同事說,去,當然可以,但去了要喝酒,且要痛痛快快地喝。心里便有些發(fā)怵,一直未能成行。
善喝酒的人常說,酒是糧食的精華。這話沒錯。況且,飲酒與酗酒不同,這也是有品質(zhì)的人能分出來的基本界限。
昨日,受女詩人清香邀請,市文聯(lián)主席朝陽帶我們?nèi)チ顺菛|清香的家。
清香是一直放在人心里的一位詩人。不常想起她,但想起來了,就會一時放不下。
來前并不知道,清香剛剛出版了第二本詩集《淺藍色的時光》。所以,一進門,大家竟顧不得主人的熱情招呼,各自默不作聲地坐在沙發(fā)上捧著清香的書,讓清香有點不知所措。清香的丈夫是典型的南方人,天底下頂級的好男人。忙里忙外地早已準備好了一桌子菜,讓了好一會兒,才把大家扯上了桌。
酒過三巡,清香的溫柔與骨子里的堅韌,清香丈夫的謙和、樸實與真誠感動著大家。喜歡朗誦的朝陽,率先來了一段趙萬里的《靜水深流》,方文永也不甘示弱,背誦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平時以為朝陽的朗誦已夠激情澎湃,不曾想,方兄的朗誦感染力也極強。
所以,青稞的力量實在不容輕視啊。酒意朦朧時,幾位平日里略顯羞澀的大男人,竟爭先恐后地放開了喉嚨。歌聲、吟誦聲,擋也擋不住了。
最后,清香的詩,由我朗誦。
如今,石頭還是石頭
青稞還是青稞
勝利者的呼聲依然此起彼伏
它們堅如磐石
是因為淚水
也是因為你的情被雨水挾持
雖無過多的抑揚頓挫,倒也因清香詩的幽雅、淡定,打動了在座的人。
詩人清香秀麗端莊,溫文爾雅。但多年來卻一直默默承受著命運的大苦大難。23歲的葳蕤之年,清香因車禍失去了雙腿,只能在家中以詩養(yǎng)心,以詩度日。其中的心酸、苦澀常人難以想象。但清香說,不論有多么艱難,多么委屈,多么寂寞,她都沒有想到過死,沒想過放棄人生、放棄鐘愛的詩歌創(chuàng)作。她愿意盡最大的力量,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用自己對待生活的熱情和態(tài)度安慰愛她的母親、丈夫和兒子。
清香出生在海西州德令哈,懷頭他拉的土地和河水滋養(yǎng)著她,培育了她,讓她擁有了深厚的情懷和溫婉的詩性。懷頭他拉,蒙古語意為生長青稞的地方。清香說,他拉就是青稞,她喜歡青稞。
可能是命運在注定一切存在的價值吧,無論悲苦還是歡樂,無論旁觀者還是親歷者。即使來自大自然的青稞,這樣樸素的東西,從土壤里探出頭的那一刻,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在黑暗、孤獨、寂寞、沉靜中釀就的潛力,自己的未來會擁有這般詩性的光澤、爛漫的色彩與情意。它芬芳的、新鮮的肉體,被積壓過后誕生的幸福與憂傷,不僅早已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而且,還在繼續(xù)被人們釋放、升華。
也許,這原本就是青稞與生俱來的品質(zhì)。是青海人質(zhì)樸、厚道的天性。
【責任編輯 阿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