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穴位貼敷

2013-04-29 17:56:46中華中醫(yī)藥學會
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 2013年6期
關鍵詞:膏劑保健穴位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

ZYYXH/T176-2010

1 范 圍

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穴位貼敷的術語和定義、指導原則、操作步驟與要求、施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及處理措施、注意事項和禁忌。

本規(guī)范適用于中醫(yī)藥衛(wèi)生行政管理部門對于穴位貼敷養(yǎng)生服務行業(yè)的管理,指導社區(qū)保健衛(wèi)生服務中心及其他保健機構的保健技師、保健從業(yè)人員或個人在養(yǎng)生保健中進行規(guī)范操作。不適用于非臨床醫(yī)生或個人進行疾病治療。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guī)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guī)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guī)范,然而,鼓勵根據(jù)本規(guī)范達成協(xié)議書的各方研究并適時采用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guī)范。

GB/T12346-2006《穴位名稱與定位》

GB/T21709.1-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部分:艾灸》

GB/T21709.5-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5部分:拔罐》

GB/T2179.9-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9部分:皮膚針》

3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于本規(guī)范。

3.1 穴位貼敷(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

穴位貼敷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在人體一定的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的經(jīng)皮吸收,刺激局部經(jīng)絡穴位,激發(fā)全身經(jīng)氣,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其中采用帶有刺激性的藥物,貼敷穴位引起局部發(fā)泡,甚至化膿,中醫(yī)稱之為“灸瘡”,這種特殊的穴位貼敷方法稱之為“天灸”“自灸”或“發(fā)泡療法”。如果將藥物貼敷于神闕穴,通過臍部吸收或刺激臍部以防治疾病時,又稱“敷臍法”或“臍療”。

3.2 賦形劑(excipient) 賦形劑,是為使藥物有黏性而加入的物質(zhì)。用來將研成粉狀的藥末混合,以便制備成藥餅、藥糊或膏劑進行穴位貼敷。在穴位貼敷時,一般均需要使用賦形劑對所用藥物進行調(diào)和。

4 指導原則

4.1 穴位貼敷主要適用于養(yǎng)生保健和亞健康狀態(tài)的調(diào)理,在應用時常選用補陰壯陽、益氣活血、溫經(jīng)通絡的藥物,多選用關元、膏肓、氣海、足三里、五臟的背俞穴等具有強壯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作用。

4.2 穴位貼敷也可用于內(nèi)、外、婦、兒、皮膚、五官等科的臨床疾病的保健和輔助調(diào)理,在使用過程中,可通過藥物和穴位的選擇,進行辨證論治、辨體施養(yǎng)。主要適應證有:體虛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變應性鼻炎、少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腦血管病、偏頭痛、便秘、失眠、耳鳴耳聾、高脂血癥、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口腔潰瘍、痛經(jīng)、乳腺小葉增生、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股骨頭壞死、頸椎病、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變、少兒夜啼、厭食、遺尿、流涎等。

4.3 實施穴位貼敷前要詳細詢問病史,對貼敷藥物過敏者切勿使用本方法。貼敷后應注意觀察皮膚有無過敏、皮疹及糜爛潰破現(xiàn)象,一旦有不適情況,立即停用。

4.4 每次貼敷時取穴不宜過多,應少而精,一般以6~8穴為宜;對一些慢性病的保健調(diào)理,可采用幾組穴位輪換交替的使用方法,每次貼敷一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連續(xù)貼敷過久,以免藥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膚潰瘍。

4.5 藥物宜密閉、低溫保存,配制好的藥物不可放置過久。

5 操作步驟與要求

5.1 施術前的準備

5.1.1 藥物選擇 見附錄A。

5.1.2 賦形劑選擇 見附錄B。

5.1.3 劑形選擇 見附錄C。

5.1.4 穴位選擇 穴位貼敷療法的穴位選擇與針灸療法基本一致,也是以臟腑經(jīng)絡學說為基礎,根據(jù)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證、穴位的特性,通過辨體、辨病和辨證,合理選取相關穴位,組成處方進行應用。實際操作時,可單選,亦可合選,需要靈活掌握,力求少而精。

5.1.4.1 局部取穴 可以根據(jù)保健目的或疾病特點,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或者臨近的穴位,用于面部美容保健、五官科疾病的防治、偏頭痛的防治等。

5.1.4.2 循經(jīng)遠取 根據(jù)中醫(yī)經(jīng)絡循行線路選取遠離病變部位的穴位進行保健調(diào)理,如貼敷涌泉穴防治高血壓病、頭痛、口腔潰瘍等。

5.1.4.3 經(jīng)驗選穴 多根據(jù)臨床醫(yī)生和保健師的經(jīng)驗選取穴位,如吳茱萸貼敷涌泉穴調(diào)理少兒流涎;威靈仙貼敷身柱穴調(diào)治百日咳等。

5.2 體位選擇 應用穴位貼敷進行保健時,應根據(jù)所選穴位,采取適當體位,使藥物能敷貼穩(wěn)妥。

5.3 貼敷局部皮膚的準備 貼敷部位(穴位)要按照常規(guī)消毒。因為皮膚受藥物刺激會發(fā)紅,產(chǎn)生水皰和破損,容易感染。貼藥前,定準穴位后,通常用溫水將局部洗凈,或用75%乙醇棉球進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藥。

5.4 直接貼敷法 對貼敷部位的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將制備好的藥物敷貼于局部并加以固定。為了保證藥物療效的發(fā)揮,對于所敷之藥,無論是糊劑、膏劑或搗爛的鮮品,均應將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藥物移動或脫落。固定方法可直接用膠布固定,也可先將紗布或油紙覆蓋其上,再用膠布固定。若貼敷在頭面部,應先用膠布固定,再加用繃帶進行固定,防止藥物掉入眼內(nèi),避免發(fā)生意外。目前有專供貼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及固定都非常方便。

5.5 其他貼敷方法

5.5.1 穴位貼敷配合灸法 局部消毒,在穴位上置鮮姜片,點燃艾柱灸3~5壯,以穴位潮紅為度,將藥餅貼至灸后的穴位上,用膠布或紗布固定。

5.5.2 穴位貼敷配合針刺 75%酒精局部消毒,先針刺1寸,平補平瀉手法行針,針感強烈,不留針,將藥餅貼至針后的穴位上,用膠布或紗布固定。

5.5.3 穴位貼敷配合梅花針 75%酒精局部消毒,梅花針重度叩打穴位至紅暈或微出血,藥膏貼敷穴位,用膠布或紗布固定。

5.5.4 穴位貼敷配合拔罐 局部消毒,先局部穴位閃火罐,皮膚潮紅后起罐,再用藥膏貼敷穴位,用膠布或紗布固定。

5.6 貼敷時間 貼敷時間多依據(jù)選用的藥物、體質(zhì)情況而定,以貼敷者能夠耐受為度。成人每次貼敷時間為2~6 h,對于老年、少兒、體質(zhì)偏虛者,貼敷時間可以適應縮短。貼敷期間出現(xiàn)皮膚過敏,難以耐受的痛癢、疼痛感覺者應該立即終止貼敷。

5.7 去貼敷物法 終止貼敷后,可揭去藥物,對于殘留在皮膚的藥膏等,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溫水或各種植物油,或石蠟油輕輕揩去,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6 注意事項

6.1 貼敷期間禁食生冷、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

6.2 貼敷藥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6.3 對膠布過敏者,可選用低過敏膠帶或用繃帶固定貼敷藥物。

6.4 少兒皮膚嬌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貼敷時間表也不宜過長。

7 禁 忌

7.1 貼敷局部皮膚有創(chuàng)傷、潰瘍、感染或有較嚴重的皮膚病者,應禁止貼敷。

7.2 顏面五官部位、關節(jié)、心臟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貼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強的藥物進行發(fā)泡,避免發(fā)皰遺留瘢痕,影響容貌或活動功能。

7.3 孕婦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進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應禁止貼敷,有些藥物如麝香等,孕婦應禁用,以免引起流產(chǎn)。

7.4 糖尿病、血液病、發(fā)熱、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

7.5 艾滋病、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者慎用。

8 施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及處理措施

貼敷后局部皮膚可出現(xiàn)潮紅、輕微紅腫、小水泡、微癢、燒灼感、色素沉著等情況,均為藥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處理,但應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癢藥品,防止對局部皮膚的進一步刺激。若出現(xiàn)以下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8.1 貼敷藥物后,局部出現(xiàn)熱、涼、麻、癢或輕度疼痛屬正?,F(xiàn)象,如貼敷處有燒灼或針刺樣劇痛,難以忍受時,可提前揭去藥物,及時終止貼敷。

8.2 皮膚過敏可外涂抗過敏藥膏,若出現(xiàn)范圍較大、程度較重的皮膚紅斑、水泡、瘙癢現(xiàn)象,應立即終止貼敷,進行對癥處理。出現(xiàn)全身性皮膚過敏癥狀者,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處理。

8.3 皮膚出現(xiàn)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龍膽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較大者,可先用消毒針從水泡下端挑破,排盡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龍膽紫溶液收斂,破潰水泡處也可涂以消炎軟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中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xiàn)皮膚破潰、露出皮下組織、出血等現(xiàn)象,應到專業(yè)醫(yī)院對癥治療。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貼敷藥物的選擇

凡是臨床上有效的湯劑、方劑,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為穴位貼敷用藥防治相應疾病。但與內(nèi)服藥物相比,穴位貼敷用藥還有以下特點。

A1 通經(jīng)走竄、開竅活絡類藥物 常用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腦、皂角、乳香、沒藥、花椒、肉桂、細辛、白芷、穿山甲、姜、蔥、蒜、韭等。此類藥物具有芳香通絡作用,能夠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拔病外出。但此類藥物易耗傷人體氣血,不宜過量使用。

A2 刺激發(fā)泡類藥物 常用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甘遂、石龍芮、鐵線蓮、威靈仙、旱蓮草等。此類藥物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皮膚充血、起泡,能夠較好地發(fā)揮刺激腧穴作用,以達到調(diào)節(jié)經(jīng)絡臟腑功能的效果。

A3 氣味俱厚類藥物 常用生半夏、附子、川烏、草烏、巴豆、生南星、蒼術、牽牛、番木鱉、斑蝥、大戟等。此類藥物氣味俱厚,藥力峻猛,有時甚至選用力猛有毒的藥物。這類藥物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掌握用量及貼敷時間,不宜用量過大,貼敷時間也不宜過長。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賦形劑的選擇

賦形劑能夠幫助藥物的附著,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因此,賦形劑選用適應與否,直接關系到保健治療的效果?,F(xiàn)代穴位貼敷中主要常用賦形劑有:水、鹽水、白酒或黃酒、醋、生姜汁、蒜泥、蜂蜜、雞蛋清、凡士林等。此外,還可針對病情應用藥物的浸劑作賦形劑。

B1 水

水可將藥粉調(diào)為散劑、糊劑、餅劑等,既能使貼敷的藥物保持一定的濕度,又有利于藥物附著和滲透。

B2 鹽 水

鹽性味咸寒,能軟堅散結、清熱、涼血、解毒、防腐、并能矯味。

B3 酒

酒性大熱、味甘、辛。能活血通絡、袪風散寒、助藥勢、矯味矯臭。用酒調(diào)和貼敷藥,可起到行氣、通絡、消腫、止痛等作用,促使藥物更好地滲透吸收以發(fā)揮作用。

B4 醋

醋性味酸苦、溫。具有引藥入肝、理氣、止血、行水、消腫、解毒、散瘀止痛、矯味矯臭作用。應用醋調(diào)和貼敷藥,可起到解毒、化瘀、斂瘡等作用。

B5 生姜汁

生姜性味辛、溫。升騰發(fā)散而走表,能發(fā)表、散寒、溫中、止嘔、開痰、解毒。

B6 蒜 汁

蒜性溫味辛。能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

B7 蜂 蜜

蜂蜜性涼味甘,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氣吸收劑”之稱,不易蒸發(fā),能使藥物保持一定濕度,對皮膚無刺激性,具有緩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斂生肌功效。

B8 雞蛋清

雞蛋清能清熱解毒,含蛋白質(zhì)和凝膠,能增強藥物的黏附性,可使藥物釋放加快,但容易干縮和變質(zhì)。

B9 凡士林

醫(yī)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狀,主要用于醫(yī)藥上配制各種軟膏、眼膏的基質(zhì),還可用于皮膚保護油膏。凡士林黏度適宜,穿透性較好,能促進藥物的滲透,可與藥粉調(diào)和為軟膏外敷。

B10 麻油或植物油

麻油調(diào)和貼敷藥,能增強藥物的黏附性,可潤膚生肌。

B11 透皮劑

透皮劑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制劑,可增加皮膚通透性,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增強貼敷藥物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的透皮劑氮酮為無色至微黃透明油狀液體,性質(zhì)穩(wěn)定、無毒、無味、無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當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劑之一。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劑型的選擇

目前臨床常見的穴位貼敷劑型有:散劑、糊劑、餅劑、丸劑、錠劑、軟膏劑、硬膏劑、橡膠膏劑、涂膜劑、貼膏劑、藥袋、磁片等。

C1 散 劑

散劑是將藥物研為極細粉末,過80~100目篩,混合均勻后,用水調(diào)和成團,根據(jù)具體需要,涂在不同大小的膠布面上,直接貼敷于穴位上。此方法制作簡便,可根據(jù)病情變化隨時增減藥味和藥量,儲存方便,臨床應用較廣泛。也可將藥末直接撒布在普通膏藥中間貼于穴位上。

C2 糊 劑

糊劑是將粉碎過篩的藥末,加入酒、醋、姜汁、雞蛋清、水等賦形劑調(diào)為糊狀,貼敷于穴位上,外用紗布、膠布固定。糊劑可使藥物緩慢釋放,延長藥物作用的時間,緩和藥物毒性。

C3 餅 劑

餅劑是將藥物粉碎研細過篩后,加入適量面粉等黏合劑攪拌均勻,壓制成小餅狀,可入籠蒸熟,并貼敷于穴位上。有些藥物本身具有黏稠性,也可直接搗成餅狀貼敷。使用量應根據(jù)疾病輕重和穴位的部位而定。

C4 丸 劑

丸劑是將藥物粉碎過細篩后, 拌和適當?shù)酿ず齽┲瞥?,便于應用?/p>

C5 錠 劑

錠劑是將藥物研碎過篩后,加水或面糊等賦形劑適量,制成錠形,晾干,臨床使用時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蓽p少配制過程的麻煩,方便儲存,適應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C6 軟膏劑

軟膏劑是將藥物粉碎過細篩或經(jīng)提取濃縮后的浸膏,加入適宜的基質(zhì)調(diào)勻并熬成膏狀,使用時攤貼于穴位上。本劑型的滲透性較強,藥物釋放得慢,具有黏著性的擴展性。

C7 硬膏劑

硬膏劑是將藥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內(nèi)浸泡1~2日,將油放鍋內(nèi)加熱,炸枯后過濾,藥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時,加入鉛丹或廣丹,攤涂于厚紙、布等材料中央或做成固體膏劑。使用時可直接貼用或加熱后貼于穴位。本劑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C8 橡膠膏劑

橡膠膏劑是以橡膠為基質(zhì)的含藥硬膏劑,黏著力好,成品穩(wěn)定性高,使用方便。但制備工藝較復雜,成本也較高。

C9 涂膜劑

涂膜劑是利用現(xiàn)代工藝以高分子聚合物為成膜材料,制成的含藥涂膜劑,為一種新穎的骨架型經(jīng)皮給藥劑,使用時涂于皮膚特定穴位上。

C10 貼膏劑

貼膏劑是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質(zhì)而制成,具有藥物容量高,劑量準確,透皮性、貼敷性、保濕性好,貼著舒適,不污染衣物等特點,是具有發(fā)展前景的外用中藥新劑型。

C11 藥 袋

將應用藥物粉碎過細篩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酒或其他賦形劑,放籠上蒸熟透后,趁熱放于貼敷穴位上,冷后更換。

C12 磁 片

將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積應根據(jù)保健目的和穴位的部位而定,使用時,根據(jù)需要貼敷于相應穴位。

猜你喜歡
膏劑保健穴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識問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夏季穴位養(yǎng)心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豨桐凝膠膏劑基質(zhì)處方的優(yōu)化及其體外釋放度
中成藥(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2
中藥油膏劑治療糖尿病足潰瘍臨床研究
糖尿病足潰瘍中藥油膏劑研制理論與實踐
甘肃省| 承德县| 枣庄市| 祁东县| 乡宁县| 重庆市| 镇赉县| 洞口县| 正蓝旗| 云浮市| 广汉市| 台湾省| 文成县| 开封县| 禹州市| 外汇| 唐海县| 鄂尔多斯市| 兰考县| 齐河县| 临安市| 荃湾区| 青川县| 嘉兴市| 凤城市| 江孜县| 邵东县| 吕梁市| 湖南省| 南郑县| 锡林郭勒盟| 伊吾县| 正镶白旗| 九寨沟县| 招远市| 奉节县| 安西县| 曲靖市| 洞口县| 明溪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