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廖彩云
(四川省平昌縣云臺小學)
從幼兒園一個又一個執(zhí)著而充滿靈性的“為什么”,到高考備戰(zhàn)時一遍又一遍反復背誦的知識點,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少,思考的惰性越來越強。
如果從校園里走出來的一代又一代都“前仆后繼”地缺乏想象,缺乏問題意識,那么,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并由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思考方式。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有一段時間,兒童不但對神秘想象感興趣,而且,對想象背后的抽象因素同樣有興奮感。這個最佳時期大約只有5至7年,錯過這個最佳發(fā)展期,有可能使他們失去探索意識。
現代教育提倡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質疑問題,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但是,并非所有小學生都敢問、愛問、會問。這就是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使其養(yǎng)成多思考的習慣。下面以人教版第五冊實驗教材《秒的認識》這一課為例,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談點個人看法:
一、 營造寬松民主的氣氛,使學生有得問
時間概念是很抽象的,由于學生缺乏生活經念,難以理解。對于秒這個概念,如果單憑老師直接的傳授,即使再加上較多的練習,學生課堂上是掌握了,但還是很容易遺忘,原因就是:雖然通過練習形成技能,但沒有真正內化,沒有上升到把知識應用于生活的自覺意識。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呢?”接著出示各種鐘面:包括有秒針的、沒有秒針的、有滴答聲的、沒有聲音的。你們認識它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同桌互相說說你對時鐘了解多少。教師的導語,誘發(fā)了學生對秒感性認識的話題,學生就有問題可提了。
在現代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題的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之一。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小學生往往不敢問、不愛問、不會問?;騿柕帽粍印ⅹq豫、缺乏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讓課堂形成一種輕松、自由、熱烈的氣氛,幫助學生克服質疑問題的心理障礙,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感受到質疑問題的心理自由,增強其勇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質疑的習慣。
二、 創(chuàng)設沖突疑惑的情景,使學生樂得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創(chuàng)設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誘導學生積極提問,將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障礙充分暴露于課堂,以利于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合理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設置適當的懸念,引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刺激學生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知識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地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睘榱俗寣W生能主動地對有關秒的知識進行主動認知,老師可以首先讓學生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進而可提問學生:秒有多長,你能用手掌出來嗎?你還想了解時鐘那些知識?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討論,你對時鐘還有那些疑問?
三、 留給足夠的思考余地,使學生問得出。
“問”,源于思。提出問題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問題的提出往往需要相應的時間,只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生才能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學生探究時針與分針的關系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撥時針,邊撥邊觀察二者的動態(tài)情況。學生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就會發(fā)出疑問:秒針走一圈,分針是不是走一小格?在這個疑問的引領下,學生就會有針對性地觀察分針走一小格和秒針走一圈的關系。在課堂疑問難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怎么想就怎么問,問錯了沒有關系。同時引導學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現象到本質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慢慢地學會質疑。并能把自己的思考作為問題的形式加以
深化。
四 、 醞釀反思、順勢發(fā)展,使學生問得準。
“問”,因人而異。由于學生認識結果、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的差異,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不解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因人而異地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多思善問的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反思意識,既想到問題先不要急于把說出,自己先思考答案,如果自己無能為力,再把問題端出。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質疑的能力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質量無形中也得以提高。如:為了突破秒與分關系這個難點,老師出示各種鐘面后,在撥動指針,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質疑:
(1)指針為什么要長短不同?
(2)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3)秒針動,分針也動;分針動,時針也動,秒、分、時之間有什么樣的進率關系?
(4)生活中那些方面有用到秒?等問題,如果學生不加以考慮,就說出自己想到的問題,一節(jié)課很顯然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
老師可引導學生:“同學們動動腦筋,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相比較而言,問題(3)更有價值。時與分的關系,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無需再探究。經過老師的點撥,問題目標就很明確指向分與秒的關系,這也正是本課難點。因此,教師須抓住這個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提有價值的問題,兒童學習的過程是個體在獨立思考與充分交流中生成。修改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它必須經過反復思考、深入研究、不斷調整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好的反思意識和能力。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無數的數學問題等待開發(fā),學生只有具備強烈的數學問題意識,才能對學數學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在興趣與成功的良性循環(huán)中,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發(fā)生質的變化,由此推而廣之,這將深刻地改變學生的素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