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八個命題走入西方智慧(下)

2013-04-29 00:44:03蘇魯
新作文·高中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西方哲學維特根斯坦薩特

在上篇中,我們已經了解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和康德四位西方哲學的“大咖”。當然,也僅僅是“了解”,或者說感受了一下他們的思想風范。要想更全面、深入地認識他們的思想學說,需要更專業(yè)的閱讀和研究。

西方哲學智慧有哪些特點呢?粗略地說,有這樣一些關鍵詞:思辨、理性、本原、真理、批判、體系,等等。我們單說批判,這個詞有兩種意思:一種偏暴力,有些批斗、審判、打倒的味道;一種偏平和,有些辨析、論證、商榷的味道。比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并不是要把純粹理性“打倒”,而是想剖析一下理性的先天構成和認識能力。當然,西方哲學也的確表現(xiàn)出了強硬的姿態(tài),后代哲學家總要將前輩哲學家費盡千辛萬苦構建起來的哲學大廈拆掉,然后重新夯地基起房子。不過這里沒有“暴力拆遷”,他們總能給出判定你“違建”的理由,而且總能說得頭頭是道。沒辦法,哲學家就是干這個的。

拆來拆去都是人的精神世界這么一大塊地方,從古希臘開始,已經折騰了兩千多年。最初是原始鄉(xiāng)村的模樣,四處散落著茅草房;后來越來越集中,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成了一兩座巨大的宮殿;再后來是一棟棟居民樓,每棟樓是一個流派,不同樓層就住著相互關聯(lián)而又各有鮮明特點的哲學家們。19世紀后期,最后的哲學宮殿“黑格爾”開始坍塌,西方哲學開始進入了“居民樓時代”。整個20世紀,這片領地喧囂沸騰,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旋即又被推倒重建,似乎從來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或改造方案。無奈,思想世界是自由的,并沒有國土局、規(guī)劃局之類的行政機構。

五、重估一切價值

如果要列出西方哲學最擅長發(fā)明概念、構建體系的哲學家榜單,黑格爾無疑會名列前茅。極具思辨性的德國古典哲學發(fā)展到黑格爾這里,已經變成異常精致和龐大的宮殿了。1831年,黑格爾去世;1844年,痛恨理性、宣言權力意志的尼采(1844—1900)誕生了。尼采不僅抨擊黑格爾,而且對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一概予以貶斥。所謂“重估一切價值”,就是要用鐵錘將理性主義這棵藤上的瓜敲碎,這其中也包括上帝。

在尼采看來,太陽神阿波羅是理性的代表,酒神狄奧尼索斯是非理性的意志、情感的代表,而酒神給人的生命以及整個世界帶來生機和力量。在《蘇魯支語錄》一書中,尼采使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即“精神三變”:精神首先變成駱駝,然后變成獅子,最后變成嬰孩。駱駝意味著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承載,而獅子是摧毀和破壞,嬰孩則是重估一切價值之后的新生狀態(tài)。尼采認為,意志要不斷地超越自身,人的前途就是“超人”,然而正是理性扭曲了人性、禁錮了人的發(fā)展。正所謂物極必反,理性的過度膨脹反而掩蓋了人本身,尼采對意志的極端鼓吹,正是要求西方哲學對人的回歸。

六、向死而生

孔子曾說過:“未知生,焉知死。”他是拒絕談論死亡的,準確地說,是拒絕談論死后的世界、談論鬼魂,所謂“敬鬼神而遠之”。但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1889—1976)并不這樣看,在一定程度上,他的學說可以稱為死亡哲學,而“向死而生”則正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命題。當然,并不是說海德格爾一上來就是要探討死亡的真相,了卻生死、輪回轉世、天堂地獄是宗教所要解決的問題,哲學家們則是思想的工程師,先要完成拆遷和蓋樓的任務。

海德格爾說:同志們,全都錯了,整個西方哲學史從源頭就進入了一個誤區(qū)。這種腔調我們在之前介紹的四位前輩那里已經有所感受:蘇格拉底說,研究世界的本原是錯的,應該返回人的內心世界;柏拉圖說,你們看到的現(xiàn)實世界都是假象,要用理智去認識理念世界;笛卡爾干脆說,別吵吵了,先找到一個確定的無法被懷疑的原點再說,你們壓根兒沒搞清楚哪些知識是可靠的;康德“嘿嘿”一笑,你們都被糊弄了,還以為太陽圍著地球轉呢。這大概是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很不一樣的地方:中國一代代的先哲們,鮮有這種顛覆性的思維,研究來研究去,總走不出孔孟、老莊。我們的文化更傾向于繁衍和傳承,而不是開拓和創(chuàng)新。清朝晚期國門洞開,再后來逐漸全球化,這種情形才發(fā)生了改變。

海德格爾繼續(xù)說:“存在者”是一回事,“存在”是另一回事,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存在”是怎么回事,否則你再怎樣研究“存在者”也是白費功夫。而整個西方哲學所犯的錯誤,就在于遺忘了“存在”的問題,而將它混同于“存在者”。這些話聽起來有點繞,其實也不難理解。比如說,你怎么會存在呢?因為我有血有肉是個有機生物體,我能吃喝拉撒新陳代謝,所以我存在;抑或,這事不怪我,我爸我媽把我生下來了,所以我存在。這些回答在海德格爾看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你還是就你這個已經存在了的“存在者”在說事。他不管你是不是生物體,也不管你是誰家的孩子,甚至不管整個宇宙存在了多少年,海德格爾問的是:這個世界竟然存在著,這是怎么回事?存在的意義在于什么?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難在這個問題上,發(fā)出“竟然”的感嘆,世界的存在、我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是再正常、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如果深究起來,不能不說海德格爾提出了一個非常根本的、微妙的、幽深的問題,我們可能會在片刻間被這個問題抓住,從而產生并不強烈的、若隱若現(xiàn)的疑惑,但稍不留神,就會被這個問題丟掉。在海德格爾看來,我們都是“沉淪”于日常生活中的“常人”,我們處于一種“非本真”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對自己的存在沒有真正的理解,對自己的生存也沒有真正地負起責任。所謂“常人”,就是失去了個性的、平均化的人,干脆說就是人群,我們總是逃避到人群中,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失去了自己。

然而,在我們存在的無數種可能性中,有一種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這就是死亡。更準確地說,死亡不是一種可能性,而是現(xiàn)實,是時時刻刻融入我們的存在之中的,它構成了存在最本真的結構。“怕”總會有個具體對象,怕狗、怕打雷等等;但“畏”不一樣,我們可以說“畏死”,但死亡不是對象,你可以經驗到垂死掙扎,但你經驗不到死亡。正是這種本真的“畏死”,能夠將我們從沉淪狀態(tài)中拯救出來,迫使我們去領會存在的意義,此謂“向死而生”。

七、存在先于本質

巴黎,咖啡館,我們并不是在計劃一場旅行。知識分子,波伏娃,這就離我們的主題更近了。我們稍稍把話題延伸一下,先說說這個波伏娃。波伏娃在19歲時就發(fā)出宣言:“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于他人的意志?!彼?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之一,是女權主義“圣經”《第二性》的作者,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1905—1980)的終身伴侶。在上篇中,我們提到過“柏拉圖之戀”,波伏娃和薩特堪稱典范,他們保持了一生的情侶關系,但從沒去拍過婚紗照,更沒有去領結婚證、操辦結婚典禮。他們擁有令人羨慕的愛情,提出了影響深遠的思想學說,度過了五彩斑斕、轟轟烈烈的一生。上個世紀80年代,“文革”之后,中國人迫切需要新鮮的思想資源,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知識分子都變成了存在主義者,而薩特正是存在主義的旗手、干將。薩特不僅是哲學家,還是社會活動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文學家,曾拒絕過諾貝爾文學獎。打住,我們回到薩特的“存在先于本質”。

我們從薩特自己的一段論述開始:“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場,然后表明其本身。如果說,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是不可能給予定義的話,這是因為人之初是空無所有的。只是在后來,人自己要成為某種東西,于是他就照自己的意愿造成他自身。所以說:世界并無人類本性,因為世界并無設定人類本性的上帝。”在薩特看來,有兩種存在,一種是自在的存在,比如太陽、地球、水、火、貓、狗,它們是什么就是什么,其屬性是已經被規(guī)定好的,不會再發(fā)生改變;一種是自為的存在,也就是人的主觀意識(不是人的肉體,這延續(xù)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正因為它沒有什么“實在性”,是空的、虛無的,所以才不受任何束縛,是完全自由的。舉例來說,一張桌子,在它產生之前、存在之前,它的材質、結構、作用也就是“本質”已經在木匠的頭腦中成型了。也即是說,對于桌子來說,先有本質,然后是存在。而人恰恰相反,人(主觀意識)盡管存在了,但他終究會成為什么、會獲得怎樣的本質,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這取決于他自己的選擇。

進而,就產生了相應的一些命題:首先是煩惱、焦慮,薩特認為“煩”不僅僅是個人情緒波動的問題,而是人的本性,因為人總要面臨著各種選擇,而選擇就意味著一次冒險的行動;其次是責任,既然是你自己作出的選擇,那么你就對自己的選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最后是尊嚴,人之所以高貴,就在于這種絕對的自由,就在于成為自己的主人,去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的自己。

八、語言游戲

我們現(xiàn)在要走近一個真正的哲學天才,德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1889—1951)。維特根斯坦先是寫了本小書《邏輯哲學論》,全書最后一句是“對于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一句名言。他認為自己已經徹底把哲學搞定了,于是去了一所小學當老師,而這本小書促成了一個叫邏輯實證主義的流派的誕生。過了幾年,維特根斯坦又寫了本書《哲學研究》,把之前的思想一舉推翻,這本書促成了日常語言學派的誕生,隨后對整個哲學界都造成巨大影響,然后漫過哲學延伸到人文社科眾多領域。而其作為一個豐富的思想寶庫,直至今天人們還在思考著維特根斯坦說過的每一句話。

“語言游戲”是后期維特根斯坦的一個中心命題,它要解決的問題是詞語的意義。比如,“蘋果”這個詞的意義是什么?我們一般會說,“蘋果”這個詞的意義,就是它所代表的或者指稱的那種水果,它的意義就是我們拿在手里的蘋果。倘若我們身邊沒有蘋果,我們也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蘋果的模樣,這個圖像就是“蘋果”這個詞的意義。維特根斯坦說:大錯特錯,一個詞語的意義不在于它指稱什么,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使用它?!凹t色”這個詞的意義是什么?如果說“紅色”這個詞的意義就是它所指稱的是我們頭腦中的紅色圖像,你怎么能知道我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同一個東西?如果說它指稱的是某個紅色標本,比如色譜中某個色塊下面寫著“紅色”這個詞語,你又怎么知道它指的不是這個色塊的形狀?諸如此類,仔細推究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果說一個詞語的意義就是它指稱的事物,我們總會面臨著各種可能性,總會受到質疑。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能在交流中正常地使用“紅色”這個詞,是因為我們受到了相同的語言訓練,學會了在特定的“語言游戲”中去運用一個詞。

我們會覺得這種想法很難理解,或者會說,即便如此,那又能怎樣呢?不可小覷,倘若果真如此,整個世界就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我”“善”“真理”“死亡”……所有的詞,其意義并非是指稱的某事物,你能找到一個我嗎?還是能找到一個死亡?我們其實用“我”“死亡”這些詞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語言游戲中,它們的意義并不相同。

我們會問:然后呢,那又怎樣?這就意味著之前的哲學家們都是誤入一個瓶子中的蒼蠅,飛來撞去,總是找不到出路,就因為他們誤解了語言,誤解了詞語的意義。維特根斯坦說,哲學就是人的理智在語言的邊界上撞出來的腫塊。而只需要回到日常生活,去考察我們使用詞語的具體情境和過程,那些令人困惑的哲學問題自然就會消失了。這里必須要補充一句:維特根斯坦的思想要遠遠豐富得多,有趣味得多,倘若能走進他的世界,絕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

猜你喜歡
西方哲學維特根斯坦薩特
自因還是自為?*——薩特自因理論探究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6
最有思想的句子
維特根斯坦式綜合
哲學評論(2018年1期)2018-09-14 02:34:20
論西方哲學“看”世界的三種方式——兼論西方哲學世界理論的發(fā)展邏輯及其意義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5:11
薩特的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與改編述評
西方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及其經驗教訓
淺析西方近代哲學的轉向
維特根斯坦語篇分析方法探析
外語學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12
維特根斯坦的語境觀及其影響
外語學刊(2011年2期)2011-01-22 03:40:44
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說”與二語習得
外語學刊(2011年2期)2011-01-22 03:40:43
封开县| 平罗县| 建阳市| 临海市| 文安县| 长沙县| 黄骅市| 茶陵县| 德钦县| 南和县| 崇仁县| 名山县| 阿巴嘎旗| 大竹县| 温泉县| 玉龙| 日喀则市| 华蓥市| 云安县| 延长县| 西城区| 教育| 阿勒泰市| 凤翔县| 汤阴县| 五常市| 平谷区| 监利县| 阿克陶县| 察隅县| 丰县| 乡城县| 曲沃县| 贵州省| 阿坝| 巨鹿县| 洞头县| 广州市| 江永县| 怀宁县|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