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康閩
摘 要:把音樂表現力各個階段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以此來豐富學生對音樂中各種情感因素的體驗,并將這種培養(yǎng)程度逐步深入,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從多個方面針對音樂感受力這一問題加以說明、闡述。
關鍵詞:音樂;特性;因素;音樂感覺
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演奏就是為了表現音樂,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這種感情又是通過音樂進行詮釋的,我們必須將音樂表現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始終,注重音樂表現力各種細節(jié)性內容的培養(yǎng),使之成為鋼琴教學的重點。由于受先天性因素的制約,我們每個人對于音樂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經過長期的
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中蘊藏的情感因素的把握則能夠不斷深入。
將音樂的感受力分為多個層次。首先,淺層次的音樂感受能力。它是人們本身具有的、生理性的、感官性的。而這種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則是一種自然能力或者是一種原始能力,不加任何修飾的,是外在的。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愛音樂、懂音樂,可他們并不知道,這些人都屬于這一層次,也就是對音樂感受能力的淺層次。其次,音樂的內在感受是音樂更深層次的感受力,除了人的感官及身心的愉悅之外,可以通過對音樂的初級體會而真正領悟音樂自身的實質及音樂內涵,更有甚者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想法處境,那么這些均屬于音樂感受力的深層次能力。在平時演奏及學習過程中,很多演奏者、學習者都能夠掌握樂器、駕馭樂器、掌握節(jié)奏,可是,這些僅僅只是對音樂的淺層次理解。這種理解要依賴對音樂的原始感覺,是感性的,有著局限性的,太過于在意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因此,很容易出現感覺上的誤差,進而產生武斷的觀點、偏激的思想,認為自己真的懂
音樂。
為了增加我們對于樂曲的記憶及掌握樂曲的熟練程度,我們會很多遍地、不斷地演奏同一首曲子,那么,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理由,那就是要懂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體會音樂的內在涵義。只有達到這個目的,演奏者才能演奏出具有生命意義的、富有魅力的、符合音樂本身的樂曲。一個人的先天性條件越好(在這里指他的原始感受能力),那么,對音樂的深層次理解能力就越好,但要突破一般的音樂理解瓶頸,僅僅靠這種原始的感受能力還遠遠不夠,也就是說,僅僅依靠訓練技巧的提高,不斷地增加訓練強度,延長訓練時間,遠無法實現對音樂感受力的提高及培養(yǎng),決定音樂感受力理解程度的關鍵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
知識積累以及個人思想修為。
在強調關注音樂感受能力的同時,切不可將其與音樂表達能力等同起來。比如:其一,一首樂曲完全可以感受到其美的一面,但是,卻不能通過自己的技藝將其表現出來,或是表現得一塌糊涂;其二,一首樂曲由演奏者表現出來的內容,再經過演奏者二次加工后,只有演奏者自己理解,自我感覺良好,聽眾茫然;其三,演奏者對一首樂曲內容理解的多少,就如音樂本意表現出的多少,那么,就完全可以詮釋音樂本意,詮釋作曲者意圖。通過這些,就足以證明,一個好的演奏者、音樂人,對于樂曲應具備的理解能力是多么重要,只有深刻地認識到音樂感受力、音樂理解力及音樂表現力的不同和其相關性,對于音樂的認識才能提高到另一個
層次。
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對于理解音樂是非常重要的。雖然通過學習或演奏樂器這一途徑可以提高音樂素養(yǎng),但是并不能依靠使用某一件樂器單純地、淺層次地、原始地理解音樂或演奏音樂,音樂本身的美感,僅依靠一件樂器或淺薄的認識是達不到的。只有不斷完善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深入音樂的內部才能真正理解一首音樂,才
能把一首音樂演奏好。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可通過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對音樂整體性的把握理解。音樂感受能力則完全體現了對音樂的整體性把握能力,而音樂活動中的其他能力只是對音樂局部性的體現。我們在鋼琴教學活動中,技巧、局部技能及其他方面的訓練占據了相對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教師在教時覺得乏味、無聊。學生在學的時候,則枯燥、厭煩、厭學,抵觸情緒高。只有不斷地理解、認識音樂本身的特性,借用技能、技巧的操作訓練,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充分將對音樂的情感表現出來、表達出來。在教學中要避免對學生過于生硬的控制。要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努力和學生一起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能喚起學生音樂熱情的環(huán)境氛圍。
參考文獻:
[1]李嘉祿.鋼琴表演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3]童道錦,孫明珠.鋼琴教學與演奏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4]齊易,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5]王慶.音樂結構與鋼琴演奏[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贛南教育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