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學管理的核心是人,馬克思主義人本理念對提高高校教學管理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從馬克思主義人本理念視閾下,當前高校教學管理存在著教學管理體制僵化,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界限不清、教學管理機制死板;師生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教學管理手段落后,師生教學相長無法良性促進等諸多問題,為此,論文提出樹立人本教學管理理念、淡化行政化色彩、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優(yōu)化教學管理手段等方面對策建議。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人本理念 高校教學管理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就業(yè)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對高校畢業(yè)生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斷增強畢業(yè)生的素質,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加強高校教學管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但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人本理念的缺失或重視落實不到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總體水平卻沒有實現明顯的提升。以馬克思主義人本理念為指導,重新審視當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現狀,積極構建人本教學管理體系,對改進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與高校教學管理
高校教學管理是指高等學校根據一定的目標、原則對整個教學工作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從而保證教學工作有序有效進行,以順利實現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預定目標的實踐過程。在這一實踐活動中,人是整個過程的核心。圍繞“人”這一主題開展的高校教學管理,馬克思主義的人本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人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然人、社會人、歷史人三位一體整合的人,它認為:“人直接的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边@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存在于社會現實中的人。人的本質在于勞動,在于社會關系。人不僅是勞動與實踐的主體和承擔者,而且還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主體和承擔者。歸納起來看,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主要內容有:一是作為一種世界觀,人在推動社會發(fā)展中處于主體地位,并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二是作為一種價值觀,人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因此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為了人和塑造人;三是作為一種方法論,在思考分析問題時,要圍繞“人”這一核心,從人的意識,人的觀念和人的維度等方面入手,對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確立起終極關懷,既要關注人以外的世界,更要關注人的自身的發(fā)展。
以馬克思人本思想為指導的高校教學管理,就是要求在高校教學管理活動實踐中,要以關心人、尊重人、激勵人、解放人、發(fā)展人為根本指導思想,以因師生而異的管理模式為準則,充分尊重師生的意愿,尊重他們成長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效利用和開發(fā)學校各種資源,最大程度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為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二、人本思想視閾下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的現實審視
近年來,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進一步改進,教學質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總體上看沒有取得十分明顯的進步,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從馬克思人本理念的角度分析,當前高校教學管理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亟需破解。
1、教學管理認識不足,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有效確立
高校教學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但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多數人認為教學管理只是一般的事務性工作,缺乏對教學管理工作規(guī)律性的認識,因而在實踐中多憑經驗,管理簡單化、機械化,習慣于維持現狀。經驗主義、教條主義仍然是一些教學管理者的思維定勢,這些管理者的主要手段就是行政命令,他們缺乏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文關懷,對人的追求和人的需求不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們也忽視了教學管理的主體是有知識、有思想的教師這一根本前提,這就必然使得教學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就會受到壓抑,教學的行為和教學效果與管理的目標值就會產生很大的偏差。
2、教學管理體制僵化,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界限不清
我國高??茖又平Y構明顯,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具有不同的行政級別,相應的校長的官職級別也有所不同。學校的運行也基本采取按行政組織的方式進行,“機關化”色彩特別濃厚,這就使得行政權力替代學術權力,行政人員成為支配教學運行的主角和核心,而教學、科研人員以及學生則在很多程度上成了行政系統(tǒng)上的“螺絲釘”,缺少參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機會,造成教學管理措施與教學實際脫節(jié)。由于行政人員又沒有深入教學的第一線,并不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使得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科研人員以及學生等之間信息不對稱,往往產生沖突和不解,在官本位意識下,權力主導作用下的教學管理部門往往無法及時化解這些矛盾和沖突,造成矛盾的放大,同時,也可能導致重大的決策的過程中出現很大的偏差。
3、教學管理機制死板,人員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
一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權限較集中,作為基本教學單位的院系其管理權限、手段的弱化,導致學校對教學管理與監(jiān)控的弱化。如教師職務的晉升,工資福利等問題的決定權在學校,學生獎學金評定及對學生的獎懲權最終也不屬于院系。二是高校對教學活動的控制較死,過分強調對教學活動的集中控制,對大學教學自由尊重不足,老師和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達到規(guī)定的地點進行教學活動,師生自由度不高,同時,考試和學籍管理也不合理,如學生考試大多以試卷答題為主,學生學籍不能長期保留學籍等,剛性過強的特點比較突出和明顯。三是高?,F有教學考核制度尚未明確,所要考核的對象和方向還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較單調和死板,過于重視科研成果而輕視教學成績。即使對教學工作進行考核,也是僅僅看其教學工作量,而對教學水平的考核則流于形式。這種重科研輕教學、重數量輕質量的考核方式會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挫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教學管理手段落后,師生教學相長無法良性促進
在教學管理規(guī)范的制定上,由于目前大多高校多屬經驗型的,缺乏科學理論支撐指導,或為同國際接軌,全盤引入的國外教學管理理論與方法而不同我國的國情、學校的校情有機結合,造成這些規(guī)范強調從多方面對人的行為的限制,要求師生行為強調按部就班,照章辦事,不可違規(guī)。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考試要求等設置上,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統(tǒng)一要求制定,一方面,實行流水線標準化模式,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和多樣子化發(fā)展的需要沒有有效兼顧;另一方面,也沒有根據社會的現實需要,及時、靈活的進行調整,造成了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的脫節(jié),學生畢業(yè)即失業(yè)的現象大量存在。在學生選擇專業(yè)和課程上,學生無法做到真正的“自主”,目前學生轉專業(yè)比較困難,面對那些學非所愛、希望調換專業(yè)的學生群體,高校改革的力度有限,步伐緩慢,造成部分學生不是快樂地而是痛苦無奈地學習,對于學生選課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即感興趣的課程常難以開出,不喜歡的課程又不得不必修和必考等。
三、實現以人本思想主導高校教學管理的途徑
要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實現以人本思想為主導,各行為主體要將人本思想切實貫徹落實到各具體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需要各方從觀念、體制、機制和手段等各方面進行努力。
1、轉變陳舊管理觀念,樹立人本理念
加強高校教學管理,首先是高校管理者擺脫傳統(tǒng)管理理念束縛,用馬克思人為本思想引領整個教學管理實踐活動。有的高校盡管提出了這一口號,但僅是紙上談兵,表面功夫多,實質落實少。作為高校教學的管理者,應樹立正確的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以及服務觀。要深刻認識到,人是教學管理活動的核心,人作為教學管理的主要對象和教學管理的最重要資源,只有充分發(fā)揮人的能動性,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管理效果和目標,對于高校的教學管理,教師和以學生才是根本。因此,要以教師和學生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尊重人、關心人、依靠人來推動教學管理質量水平的提升。其次,高校的教學管理人員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定好位,要對自身所從事的角色、職能職權有清晰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不越權、不錯位,才能做到尊重客觀規(guī)律,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教學管理的各種要求。
2、淡化行政化色彩,服務與管理并重
高校與政府機關不同,其主要的職能就是培養(yǎng)人才和學術研究,教學管理實踐活動有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就某種意義而言,高校的教學管理管理并不是簡單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更重要的是對師生的服務工作。因此,作為高校教學管理者,要有服務意識,淡化行政級別身份,做到管理與服務并重,將管理寓于服務當中,這就要求,一方面,教學管理部門要經常深入教學一線進行細致的調研,全面了解掌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相關規(guī)則的制定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強化師生參與管理的民主性。
充分尊重把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學管理相關事務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建設,構建重大決策教師和學生參與制度,使教師和學生在高校教學管理中都能明確知曉,積極參與、自覺落實各種規(guī)章制度。
3、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調動各方主體積極性
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能夠給教師和學生更多的選擇權,為教學雙方特別是學生提供更多良好的個性發(fā)展和自主學習空間,進而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前,高校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應以剛柔并舉為根本導向。在對教學管理中,應適當的下放管理權限,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可以把握總體方向和基本原則,而將一些具體的管理工作交由院、系等基層單位,并賦予這些基層單位適度的權責;在對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管理中,可以尊重教師和學生意愿,在不違反基本前提下,允許教師和學生靈活選擇教學方式,而不僅拘泥于固定的課堂和時間,以及傳動教師講授方式。在對教師績效評估中,應制定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對各層次和類型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客觀的進行評價,既要重視學術成果,又要注重教學質量,在對教師進行獎懲和分配時,要注意在執(zhí)行剛性制度時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對于受到懲罰者,要講清原因,并給予關心鼓勵,幫助改正提高。
4、優(yōu)化教學管理手段,提升教學管理質量
多元化的教學管理手段有利于促進學生與教師的良性互動,促進教學雙方共同發(fā)展。一方面,構建以人為本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市場需要,靈活設置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考試要求等,另一方面,構建參與式教學方式,強調自主互動式教學,即在這種方式中,教師不單是處于教的位置,不再作為權威把預定的知識“喂”給學生,學生也不單處于學的位置,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師生之間角色可以互換,雙方互為教學主體。此外,還應積極促進教學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強化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在教學中的應用,建立健全教學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學生注冊選課、成績管理、教師管理、教室管理、考試管理、學生評教等方面的信息化,為提升教學管理質量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謝新. 馬克思人本主義思想演進中的三大“統(tǒng)一”特征[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 (5)
[3]鄧義佳. 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理論探析[J]. 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12)
作者簡介:
劉黎,女,漢族,1966年3月生,高教管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