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虹
有人說,固原是“寧夏最具神性的州府”。作家李敬澤在長篇散文《尋常蕭關(guān)道》中這樣形容固原:“在廣大的帝國版圖上,固原是一個微小的點(diǎn),但兩千年間,任何一個目光銳利的戰(zhàn)略家都會一眼盯住這個點(diǎn)。這是帝國的要穴,是我們文明的一處要穴,它無比柔軟因而必須堅硬。”
唐玉祥花了15年,用古城磚再現(xiàn)了這塊“柔軟因而堅硬”之地。
這些天,他要把磚雕運(yùn)到縣政府,配合展覽。這得動用幾十個大紙箱子,把磚雕一一拆分,展覽結(jié)束后再一一組裝起來。這個過程他不讓別人動手。他的手指被電鋸割掉過,雖然像焊鋼件一樣重新焊上了,但經(jīng)常隱隱生疼。那道傷疤也經(jīng)常提醒著他的老伴,讓她對他的安危和辛勞不能釋懷。老伴曾要將他的作品扔出窗外,讓他能夠再回到正常人的生活里來。
唐玉祥的工作間在一個小院子的二層樓,大約三四十平方米。磚雕古城就擺放在這里,由大大小小400多件組裝而成。
固原也稱原州。它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也是一座軍事、政治要塞,漢武帝時稱“高平第一城”,明代時最為輝煌。
20世紀(jì)60年代初,原州古城墻上的青磚被拆除,用來修建地道,古城墻就此毀于一旦。唯一幸存的,是西北用作監(jiān)獄圍墻的一段殘角。
唐玉祥的磚雕作品全部用古城磚雕刻而成,這些城磚是他一處處要來的,正如那些牌樓、垛口、炮臺、城門……全是他一年年考察、一個個走訪才確定下來,位置、樣式、高度都要一一核實(shí)。他不過是小學(xué)文化水平,年幼時和師傅學(xué)了一年的硬花活,后來為了糊口什么苦活都做。辛苦了小半輩子,終于可以歇口氣的時候,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想做這件事了。
他利用業(yè)余時間,一個人騎著車,自己掏錢買了禮物去高齡老人家里走訪,詢問他們印象中古城的樣子。一年下來,考察有些眉目,而周圍的人也開始傳說:他腦子不正常了。各種反對,挖苦,嘲笑。他扛不住了,停了幾年,到底又拿起來了。
切割磚頭時必須長時間屏住呼吸,即使這樣,他也已經(jīng)吸入了太多粉塵;而且,稍有分心,便會被切割機(jī)弄傷,他的兩根手指就是這樣被切掉的。那時的鉆心疼痛與崩裂了的壓力,在今天都已蛻變成隨口說說的小故事了。但看著磚雕古城,他說,我這一輩子,有了它,值了!
唐玉祥偶爾會抱著小孫子上樓來看他的古城,孩子開心得很,這是家里唯一一個對他的畢生心血表達(dá)喜悅的人。老人和孩子,與一座古城,在時光這個巨大的隧道里,像是一個環(huán)形,起點(diǎn)接著終點(diǎn),一代代傳承著,永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