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校檔案】
牛津確實與牛有關(guān)。傳說古代牛群涉水而過,因而取名牛津。牛津向來是倫敦西行路線上的重點,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講學。牛津大學是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在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他歐陸國家求學。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同法蘭西國王發(fā)生爭吵,英王一氣之下,把寄讀于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這些學者從巴黎回國,聚集于牛津,從事經(jīng)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于是人們開始把牛津作為一個“總學”,這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牛津大學是英國研究型大學羅素大學集團、歐洲頂尖大學科英布拉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lián)盟以及Europaeum中的核心成員。
【牛校牛人】
在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讀于牛津,如政治精英:來自6個國家的12位國王,其中英國國王6位,如愛德華七世、愛德華八世等;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泰國國王拉瑪六世、荷蘭國王威廉二世、東加國王喬治·圖普五世、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奧拉夫五世等;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tǒng)和首相,其中英國首相26位,如格萊斯頓、艾德禮、威爾遜、撒切爾夫人、布萊爾、卡梅倫,及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印度總理甘地、澳大利亞總理弗雷澤、加拿大總理皮爾遜、巴基斯坦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及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艾哈邁德·沙阿等。
其他各界精英:13世紀的著名學者培根,14世紀曾任貝利奧爾學院院長,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譯本《圣經(jīng)》的組織者、開英國宗教改革先聲的約翰·威克利夫,16世紀的文學家沃爾特·雷利和約翰·多恩,18世紀發(fā)起宗教復興運動,創(chuàng)立衛(wèi)理公會的約翰·韋斯利和查爾斯·韋斯利,文學翻譯家塞繆爾·約翰遜,19世紀兒童文學家查爾斯·道奇森等。
【牛校風景】
牛津大學不同于其它的大學,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街道就從校園穿過。大學不僅沒有校門和圍墻,而且連正式招牌也沒有。樓房的尖塔在煙雨蒙蒙中若隱若現(xiàn),高高的石墻上爬滿老藤,稀疏的綠葉中綻放著紅紅的花朵,小城顯得古樸素雅。牛津城的建筑古色古香,分屬于不同歷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就像回到了歷史之中。在那里可以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可以重溫昔日的輝煌。牛津市內(nèi)有圣邁克爾教堂的薩克森人塔樓,諾曼人碉堡和城墻遺址等等,處處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難怪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城,猶如進入歷史”。
魔幻牛津:《哈利·波特》拍攝地
年輕人或許對撒切爾夫人、布萊爾并不感興趣,但他們一定為《哈利·波特》深深著迷過。這部伴隨著一代人青春的系列電影不僅讓人們對劇中人物哈利的魔法人生大感好奇,電影里那恢弘莊重的教堂式宿舍,新生入院的“分院”儀式,以及龐大而精美的壁畫、布滿星星的蒼穹,都讓人忍不住問一句,這是特技效果么?
其實,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里的大餐廳原型就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基督學院食堂,也叫“大禮堂”。
基督學院始建于1524年,是牛津大學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學院,基督學院食堂是這個學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現(xiàn)在仍然作為學生食堂。令人羨慕的是,牛津大學的學子們可以像格蘭芬多學院的小魔法師們一樣在這里用餐。當然,教授們也和他們一起在此共同享用美食。
和《哈利·波特》電影中一樣,食堂的座位也是按級別劃分的。只有教授、資深研究員或訪問研究員等才能登上“高桌”,學生只能坐普通的座位。之所以有這樣的傳統(tǒng),是因為基督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是個主教,學院也一度被叫做主教學院,因此在很多地方保持了宗教上的等級劃分。
從基督學院曾經(jīng)走出過很多名人,《愛麗絲漫游仙境》的作者卡洛爾曾經(jīng)在牛津當數(shù)學老師的時候,把這里的每一處精致都融入了愛麗絲的夢境之中?!都{尼亞傳奇》的作者劉易斯則在馬德林學院禮拜堂里的中世紀塔樓里得到靈感,寫出了小說中的石雕。而《指環(huán)王》的作者托爾金在牛津任教時,通過這里古老而又神奇的建筑和傳說激發(fā)了他創(chuàng)造的靈感,寫出了魔幻巨作。在《快樂王子》一書中,更是處處都能找到牛津的影子,這是因為作者王爾德曾經(jīng)就讀于馬德林學院……
塔城牛津:時光靜止之城
初到牛津的人會不習慣,覺得這里衰敗、破舊的如同廢棄古廟,一進門就給人一種寂寞與荒涼之感。牛津城內(nèi)多塔狀建筑,故又得名“塔城”。中世紀的塔樓古色古香,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彌漫著浪漫氣息;位于民眾方庭的圖書館,建于1371年,是英格蘭最古老的圖書館;大學植物園,建于1621年,是英國最早的教學植物園;蜿蜒曲折,幽深綿長的皇后小巷,從牛津建校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快700年歷史了,路邊的石凳長滿了青苔,讓人回憶起牛津的起始。王爾德坐過的木凳,肖伯納倚過的書架,都照原樣沒動。外面環(huán)境如此,走進樓內(nèi),讓人更加感到歷史的份量。在學校最早的圖書館韓夫瑞公爵圖書館里,時光仿佛是靜止不動的,寂靜充滿了這書本的圣殿。從地板到屋頂,全是手稿和未刊資料,它們像寶庫一樣等待著后來的人去開發(fā)。
對于英國人來說,牛津是一種傳統(tǒng),一種象征,一種懷戀和一種追尋。而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牛津可以是愛麗絲,是哈利波特,是撒切爾夫人,也可以是心底那最幽靜素雅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