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玉
摘要:教育過程是培養(yǎng)公民民主習慣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再以所謂的權威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教師所用的教材應該是緊密聯系民主社會的生活實踐的,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習慣的“從做中學”。
關鍵詞:杜威;教育過程;民主;習慣
中圖分類號:D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15-0269-02
作為舉世聞名的現代教育家,杜威非常重視教育過程,認為要想培養(yǎng)出他理想中的公民,這種公民以民主作為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必須充分利用教育過程,把民主意識、觀念、精神等貫徹于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他寫道:“如果只讓教材與教師有發(fā)言權,旨在培養(yǎng)理智與性格的學習就不能完成;無論個人在一定時期的經驗背景是多么貧乏,只有當他有機會從自己的經驗出發(fā)作出某種貢獻的時候,這個個人才能受到教育;最后,啟發(fā)必須通過傳授與接受,通過經驗與觀念的交流來實現。在我看來,上述原則在學校的實現表達了作為教育過程之民主的意義,沒有這一過程,個人就無法完全地擁有自己,也不能為其他人的社會福祉作出貢獻,即使他有貢獻可作?!睆倪@段話中,我們可以窺見,杜威對于教學過程在培養(yǎng)公民的民主習慣方面所應起到的作用之基本觀點,下面我們就對杜威的觀點進行一番較為詳細的探討。
一、培養(yǎng)具有民主習慣的教師
杜威總結了傳統(tǒng)教育的三大突出特點:第一,把過去已擬訂好的知識和技能系統(tǒng)化,作為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第二,把過去已經形成的各種行為規(guī)則作為道德訓育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遵從這些規(guī)則的習慣;第三,學校的組織模式很固定,主要由教室、課程表、班級、考試以及各種校規(guī)校紀構成。從中可以看出,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傳授知識技能和實施行為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彼莆罩R的權威,高高在上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為了保證知識的注入,他可以采取諸如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威脅甚至體罰等方式使學生遵守紀律。他也有權制定各種維護教學秩序的規(guī)章制度,可以通過考試、提問等方式把學生歸在優(yōu)秀、良好和差生等等級中。在教師面前,學生的態(tài)度必須是溫順和服從的。
杜威批評說,通過這種由上至下的傳統(tǒng)教育過程培養(yǎng)出來的是對于專制制度拱手稱臣的所謂順民,而不是能積極參與民主政體、具有民主生活習慣的有個性的公民。要達到后者的培養(yǎng)目標,作為這項任務主要承擔者的教師必須轉換自身的角色,教學過程也要作相應調整。教學過程不再只按教師的個人意志來組織,而是成為了師生共同參與的合作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學習者,只不過比學生年長一些、見識更多更廣更深而已。杜威批判傳統(tǒng)教育“使兒童在教學過程中缺少積極的參與?!彼J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習慣,應當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形成相應的判斷和態(tài)度?!笆芙逃叩姆e極參與,他們的興趣、思考和理解都是必要的?!睅熒餐瑓⑴c教學過程,一起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并協商解決問題的辦法,意味著師生關系在本質上是平等的。
不過杜威強調說,這種平等只是指教師與學生在地位上無高低上下之分。前者不能再以所謂的權威強迫學生遵從和學習,但卻并不是主張教師絕對放權,放任學生的行為。在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參照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重視學生本人的天性和個性,根據自己更為成熟的經驗和更高的智識去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在此意義上,教師又可以說是一個領導者。所以,杜威直陳:“(教師是)社會的公仆,專門從事于維持正常秩序并謀求正確的社會生長?!钦嬲系鄣拇哉?,真正天國的引路人?!?/p>
二、培養(yǎng)公民民主習慣的教材和教學內容
杜威批評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所選用的教材是根據成人的判斷,后者認為這些教材內容在學生將來某一天是會有用的。但實際上這些材料都只同過去有關,只是對過去年代的人們來說曾經發(fā)揮過作用。這些教材內容對學生而言卻是不真實的、缺乏現實性,學了這些東西,除了讓學生應付課堂問答、作業(yè)和考試之外,對其日常生活沒有一點實際的指導作用。杜威指出,傳統(tǒng)學校對這種教材的長期使用和依賴產生了兩大不良后果:“一是平常的經驗得不到應該得到的營養(yǎng),這種經驗并不因為學習而更加豐富;二是因為學生習慣于一知半解和生吞活剝的教材,把這種教材裝到腦子里去,養(yǎng)成了一種態(tài)度,削弱思想的活力和效率?!庇捎诮滩膬热菖c學生的現實生活沒有關聯,缺乏實用性,因此他們其實是在教師的強迫下。機械地吸收這些所謂的知識。長期被動屈從教師的結果,使得這些學生失去了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能力。這樣的學生成人后,當然成不了具有民主生活習慣的公民。
杜威認為,具有民主習慣的公民是現時社會的積極改造者,而不是消極適應者。與此相應,培養(yǎng)此等公民的教學過程中所用教材不能是堆砌過去知識的死板書本,而應該是能夠幫助學生增長社會生活經驗的材料。因此,杜威主張學校的教學內容來自社會生活,課程設計應根據學生自身能力,促進他們對生活經驗的汲取和發(fā)展他們的新興趣愛好。杜威舉例說,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教學內容應該是那些最能引起兒童的興趣和表現力、最能增強兒童初步生活經驗的諸如手工、烹調、縫紉等。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社會生活經驗的增長,他“不僅要了解周圍條件形成實際經驗的一般原理,而且也要認識到在實際上哪些周圍事物有利于引導經驗的生長。最主要的是,他們應當知道怎樣利用現有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從中吸取一切有助于形成有價值的經驗的東西?!本褪钦f,一個擔負著培養(yǎng)具有民主生活習慣的公民的教師首先得研究作為教育資源和材料的各種情境,并且善于刺激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積極地觀察和思考,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到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經驗。
需要指出的是,杜威反對傳統(tǒng)教育死守教材內容,奉書本為權威的做法,并不是說他主張完全拋棄書本,而是強調把對書本內容的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學以致用,他認為這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是一種真正能培養(yǎng)出具有民主生活習慣的公民的聰明做法?!鞍褧緦W習與日常生活事物結合起來,能對書本學習增添意義和熱情,與此同時提供一種智力上和肌肉上的訓練,使他們對于今后要像成年人那樣謀生時所需的那類事情有控制能力。”不過,由于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立場,他有些過分重視從實際經驗中學習,即過分強調實用科目或職業(yè)訓練的學習,但他卻未能很好地解決實用科目與學術科目的結合問題。他自己也承認他為此有些無能為力,“要解決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并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到現在沒有解決,而且永遠不可能徹底解決?!?/p>
三、培養(yǎng)公民民主生活習慣的教學方法
杜威指出:“教材和方法是相互聯系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影響著教學方法的選擇。傳統(tǒng)教育認為教材是科學知識的載體,代表了長期積累下來的學問和智慧,學生如果學到了教材上所提供的知識,就能承擔未來的責任和獲得生活上的成功,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絞盡腦汁地把這些知識輸入到學生的頭腦里。這是一種強行灌注式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常常要求學生反復地背誦書本上的內容,直到記熟了為止。杜威諷刺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傳統(tǒng)學校是“兒童心靈的屠宰場”,它以犧牲受教育者思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代價,過分強調狹隘和特殊技能的訓練而遏制了學生天性和個性的發(fā)展,教育目的是造就思維僵化的“順服”臣民。杜威嚴厲地批評了這種教學方法:“訓練兒童溫順和服從,小心地完成由于被強迫而被迫去做的工作,而不顧它們引向何方的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是適合于一個專制社會的。這些是在一個由一位首領來計劃和照料人民的生活和制度的國家里所需要的特性,但是在一個民主社會,它們妨礙了社會和政府的成功的管理。”
杜威提出,在真正的民主社會里,需要培養(yǎng)的是具有民主生活習慣,積極參與民主政府和民主生活的公民,因此教材應該是緊密聯系民主社會的生活實踐的。與此相應,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該是能鍛煉學生的反省思維和養(yǎng)成其民主思考習慣,能使特定個人在特定時間獲得有實用價值的生活經驗的教學方法。杜威把這種教學方法概括為“從做中學”。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把學生的學習內容盡可能靈活和聰明地與周圍環(huán)境聯系起來。比如在學校里設置實驗室和車間,利用話劇、游戲和運動等方式,讓學生邊做邊學習。杜威樂觀地設想,當學生“從做中學”的時候,其身心都在體驗著對人類生活有一定作用和價值的經驗,這對他的人生實踐有相當的指導作用;而且學生在此過程中所經歷的心理體驗,與早先做這些事情的人所經歷的體驗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就使他能夠了解和體諒他人,發(fā)展起他的同情心和博愛精神;再者學生通過做了這些事情,看到了他的工作價值,看到了自己的進步,這激勵他去追求進一步的結果,也培養(yǎng)了他不斷進步并勇于承擔責任的良好品質,更重要的是這非常有利于民主社會的建設。
“從做中學”培養(yǎng)的不僅是學生自己行動、自己經歷的能力,而且也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后者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激發(fā)學生思維。杜威認為:“持久地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徑,在于把注意集中在要求思維、促進思維和檢驗思維的種種條件上?!陛^好的思維方式是反省思維,“這種思維乃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嚴肅的、持續(xù)不斷的深思?!边@種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就是“問題教學法”。為了激發(fā)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興趣,選擇現有經驗范圍內有希望、有可能引起新的問題的教材,這些新的問題,通過新的觀察和判斷的方法,將擴大后來的經驗。”㈣顯然,“問題教學法”是通過解決實踐經驗中存在的問題來訓練學生的反省思維的。杜威指出:“反省思維一旦開始,它便具有自覺的和有意的努力,在證據和合理性的堅實基礎上形成信念?!比绻麑W生學會了這種自覺的、有意識的、根據事實作判斷的反省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就養(yǎng)成了民主思考的習慣。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熟知的民主,實際上是作為政治形式的民主,它以各種具體的政治制度表現出來。這種外在的制度,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直接建立起來的,也是常常被民主的敵人直接予以否定和推翻的。但是,如果民主成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它就不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不再是物質性而是精神性的,而內在的精神性的東西是不能被輕易改弦易轍的,當然也是不能被臨時強行灌輸到公民的腦子里去的,即使強行讓公民暫時記住了民主的一些基本內涵和原則,那它也是矯揉造作的,是不能隨時拿出來用的。一旦受到外界的強力壓制或利益引誘,它便自然地消失殆盡。因此,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創(chuàng)設民主的社會環(huán)境,讓公民學會在其日常生活中自覺地運用民主的原則和理念來思考、判斷和做事,這樣,民主才會成為一種不經思考的習慣,一種當然的生活方式,民主制度才有了牢固的思想保障。杜威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正是向著這樣的目標前行的,因而其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師角色的轉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也就具有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