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娟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小學各階段都很必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因素很重要,談了低、中、高不同學段教師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習慣;樂讀;方法
小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低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樂讀的心理
具有讀書欲望,是學生主動積極閱讀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書的情感,以喜歡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托,抓住這條主線開拓到課外讀物,讓學生知此又知彼,既體現(xiàn)教材編排的科學性,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根據(jù)教材編排的白話故事、寓言、童話等再拓展到課外同類的讀物,激發(fā)求知欲,積極閱讀的心理才便于形成。
二、中年級階段,在低年級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閱讀方面形成習慣具備能力,需要教師指導閱讀方法
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來自于教師課堂教學,閱讀方法也來自于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指導。閱讀能力、習慣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循正遷移的原則,教師除課堂閱讀指導外還要推薦課外作品給學生,滲透所推薦作品的主旨,引導學生把課內(nèi)外知識聯(lián)系起來,比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甘羅》一課時,教師可以配合這篇課文,相應推出可以閱讀的一些中國古典名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補充了課內(nèi)學習的不足,增長知識的同時,思想和情操也得到陶冶。閱讀能力提升了,良好習慣自然生成了。
三、利用讀書活動激勵學生多讀書,從而養(yǎng)成讀書習慣
到了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多數(shù)學生初步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在校內(nèi)每周安排一定課時做閱讀課,組織閱讀活動、反饋閱讀信息、交流閱讀收獲;加以教師鼓勵性的評價,讓好書的智慧愉悅學生的心靈,讓“小博士”這樣的贊譽成為學生進取的追求,更讓學生從教師的博學多識營造的書香氛圍中影響學生積極閱讀,這種強化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便形成了,學生就能自覺擴大閱讀量并且讀物的取向是正能量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小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的將來著想,把目光放長遠,有的放矢地逐步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喜歡讀書、熱愛讀書,最終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得勝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