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復旦投毒案”給予我們的反思

2013-04-29 00:44:03程必榮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3年6期
關鍵詞:馬加爵黃洋林某

程必榮

【事件回放】

2013年4月1日早上,復旦醫(yī)學院研究生黃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飲水機中的水,覺得味道不對,以為水過期了。為了避免別的同學喝到,他倒掉剩余的水,并清洗了水桶。當天下午,黃洋出現(xiàn)發(fā)燒、嘔吐等癥狀。醫(yī)生以為是腸胃炎,就給他做了抗菌的點滴治療。沒想到,黃洋的情況逐漸惡化,并出現(xiàn)了肝腎衰竭的癥狀。4月8日,黃洋陷入昏迷,生命垂危。4月9日,警方介入調查,在黃洋宿舍飲水機殘余飲用水中找到少量N-二甲基亞硝胺,但此時,毒藥已經(jīng)嚴重損毀了黃洋的肝腎。4月16日,黃洋與世長辭。,

警方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黃洋的室友林某,并將其帶走調查。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為一些生活瑣事和黃洋關系不睦,心存不滿,經(jīng)過預謀,在3月31日中午,將做實驗后剩余并存放在實驗室內(nèi)的劇毒化合物帶到寢室,注入飲水機,最終奪去了黃洋的生命。

【觀 點】

○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上發(fā)表評論:

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質,而是人心。從1995年清華大學、1997年北京大學兩起鉈鹽投毒案,到2004年馬加爵案、揚州大學秋水仙堿投毒案,再到2007年中國礦業(yè)大學鉈鹽投毒案,那一顆顆漠視生命的心,一顆顆扭曲的心靈,震驚社會。

○人民日報微博在其知名欄目“你好,明天”對此事發(fā)表評論:

教育的本質是愛與責任,一顆冷漠的心如何理解生命的意義?要成才,先成人,這句話對教書育人的學校和望子成龍的家長而言非常重要,對在大學校園里的莘莘學子而言更為重要。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姚建龍評論說:

從披露的案情看,投毒的水桶至少是寢室同學的公共飲水源,受害對象明顯具有不確定性。從這一點至少可以看出,他對他人生命是何等的漠視,折射出生命教育在年輕學生群體中的嚴重缺位。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談復旦投毒案——知識與德性的錯位:

一個人的學歷代表他的學習經(jīng)歷,而無法反映他的人格、身心狀況,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才是對一個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如果我們只關注一個人的學歷,關注一個人的知識,結果可能就是他有知識沒有文化,或者說有知識沒有教養(yǎng),這種情況,一次又一次地在一些校園極端案件里體現(xiàn)出來。因此,我們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者社會教育一定要對此予以重視,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外,更應該關注學生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只有真正重視這些教育,才能讓學生既有知識又有文化,而不是有才無德,而有才無德,知識可能成為迫害他人的工具。

【深度剖析】

1.教育缺失,造成道德滑坡

投毒殺人,傷天害理,林某的行為除了令人憎惡,令人震驚,也發(fā)人深省。學習學到研究生階段,又是在復旦這樣的名校,用通常的尺度衡量,林某無疑是個人才。然而無可爭辯的事實是:林某成了“才”,卻沒成為“人”。這個強烈的反差,又一次為教育敲響警鐘。

一個人可以成不了“才”,但必須成“人”。讓一個人成為“人”,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可惜的是我們不少學校的教育價值取向發(fā)生了很大偏差。悠悠萬事,分數(shù)唯大,只要成績上去,就可“一俊遮百丑”;分數(shù)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即使學生身上已顯出精神蒼白、道德滑坡的端倪,也熟視無睹”。小學如此,中學如此,大學還是如此;既然智育成了“第一”甚至“唯一”,所謂健全人格,自然成了鏡花水月。

而在家庭中,一些家長同樣把“望子成龍”演繹為“別的全是假的,分數(shù)才是真的”。同時還教孩子睚眥必報,孩子與同伴鬧了矛盾,向家長訴說,家長不但不善言勸導,反而唆使:窩囊廢,你沒長手,不會打他?還有家長,把安徒生童話也列入“禁書”,理由是“丑小鴨”“美人魚”會把孩子看傻,以后長大進入社會會被人欺負。在家長的耳提面命中,冷漠、自私已成許多孩子的通病。凡事以自私為圓心,以自利為半徑,沒有“好處”便棄如敝履;遇到批評,立馬回應“少來這一套”。

只育“才”,不育“人”,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進入了教育的誤區(qū)。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植入了扭曲的價值觀,只要碰到“臨界點”,馬上發(fā)作,極端者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只育“才”,不育“人”,結果必是“人才兩空”。那些品德不佳而技能超眾的所謂人才,一旦誤入歧途違法犯罪,更惡更毒,危害性更大。

2.病態(tài)人格,致使心靈扭曲

追根溯源,這幾起校園案件的“兇手”都是病態(tài)人格,有心理疾病,口角、不順等只是血案的促發(fā)因素。

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化解,日積月累,就會誘發(fā)心理疾病,致使心靈扭曲。復旦毒殺案,讓人們想起了漸被忘卻的“馬加爵殺人案”。據(jù)三亞市公安局一位民警透露,打牌時,有人說馬加爵作弊繼而發(fā)生了口角,大家就把馬加爵曾經(jīng)的種種“劣跡”都說了出來,甚至還提到“吃飯時,連你的老鄉(xiāng)都不愿叫你”之類的話。這使得馬加爵徹底爆發(fā),進而釀成血案。

調查表明,近40%的大學新生和50%以上的畢業(yè)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人際交往、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情感困境”是最為突出的四大“心病”。如果不能及時疏導、醫(yī)治這些心病,任由其發(fā)展,就可能出現(xiàn)下一個“馬加爵”。

3. 環(huán)境影響,帶來不良后果

著名的“路西法效應”告訴我們:人們?nèi)菀资艿江h(huán)境的影響而作惡。即在惡的環(huán)境,再好的種子也會受到影響,最終開出惡之花來?,F(xiàn)在的社會,到處充滿競爭,校園也概莫能外:入黨要爭、獎學金要爭、貧困生名額要爭、榮譽要爭、選調生要爭、先進分子要爭,連當個班干部也要爭,學校推薦工作的名額也要爭……學生們?yōu)闋庍@些榮譽,常常弄得耳紅面赤。

其實許多競爭的名目,實則無關人品,甚至無關學術,只是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就業(yè)與升遷。所以,這種機制根本沒法培養(yǎng)出大師級人物。相反,會培養(yǎng)出一大批思想有問題的人,他們非常功利,做事不擇手段,以確保自己在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

有競爭就會有輸贏,有輸贏就會有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就可能有反常行為……黃洋與林某之間的恩怨,可能緣于兩人之間的競爭:兩人成績都很好,他很有可能是為了出被黃洋蓋住“光輝”的惡氣,但方法不是通過努力去超越競爭者,而是通過違法手段干掉競爭者。

復旦大學投毒案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很多很多,全社會都應進行反思:究竟這起案件反映出哪些病態(tài)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去解決。

【時文選粹】

從復旦投毒案看攻擊型人格的養(yǎng)成

昨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復旦大學“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警方初步查明,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林某因生活瑣事與同學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經(jīng)預謀,3月31日中午,將其做實驗后剩余并存放在實驗室內(nèi)的劇毒化合物帶至寢室,注入飲水機水槽。4月1日晨,黃某飲用飲水機中的水后出現(xiàn)中毒癥狀,后經(jīng)醫(yī)院救治無效于4月16日下午去世。

此案不僅在復旦校園內(nèi)引起震動,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案情逐漸明朗之后,人們開始進行反思。有人說,學生能夠輕易將劇毒化合物帶出實驗室,說明學校對危險物品的管理有漏洞,校方應該承擔責任。有人說,因為生活瑣事就投毒殺人,說明學校的教育方式有缺陷,校方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界都應該深刻反省。

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盡然。學校當然應該嚴格管理劇毒實驗物,不過一個處心積慮害人的兇手通常是有辦法躲過常規(guī)管控措施的。而且,就算他拿不到有毒化合物,他仍然可以選擇其他方式殺人。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都有重知識傳授而輕心理教育和人格培育的痼疾,不過要讓龐大的教育體系為單一的反常事件負責,多少有些牽強附會。實際上,林某做出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還是要更多地從他的個人修養(yǎng)和人格養(yǎng)成中找原因。而他扭曲的性格,也可能是與他經(jīng)歷、處境和性格相近的一群人所共有的。

從林某的行為方式和他的親友同學反饋的信息看,他在疏解焦慮、自我調節(jié)方面存在缺陷。林某的家人都認定他是善良的孩子,從不爭強好勝,受了委屈只會告訴家人,“絕對不可能害人”。林某的同學說他與黃某并無大矛盾,是正常的室友關系。也就是說,當林某身邊的人都認為他正常,不會有出格之舉時,他已經(jīng)暗自下定了害人的決心。通常來說,一個人只有在內(nèi)心壓力或者憤懣大到無法排遣時,才會動用極端的手段。而林某在私人空間里寫下的一句話“要有一種執(zhí)著:罵粗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唯有武力”,恰恰印證了他平靜的外表下有一顆并不平靜的心。

警方初步查明,林某是為了生活瑣事導致的不和而加害黃某。這說明,林某既無法自我宣泄郁悶,也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處理人際關系。同處一個屋檐下,免不了互相磕碰,同學之間有些小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正常情況下,矛盾雙方可以通過談心、談判、協(xié)商來解決問題,或者找第三方來調解糾紛,血氣方剛的男生甚至會先打一架,再達成某種動態(tài)平衡。即便是互不原諒,不相往來,也極少有人必得除掉對方而后快。林某僅僅因為生活矛盾就郁積難解進而殺人,這實際上是一種交際缺陷和人格障礙。

不能自我調節(jié)心理,也不能化解人際矛盾,這種病態(tài)人格要從林某的成長經(jīng)歷中找根源。不管是怎樣的經(jīng)歷造就了他,行兇前的他已處在孤僻的狀態(tài)中,無法擺脫自我糾結的圈禁,也無法從外部力量中得到救贖,直到內(nèi)心發(fā)生異變。林某毒殺黃某的悲劇已經(jīng)發(fā)生,不可挽回,令人憂慮的是正在茁壯成長的青年人中,還有多少人被流放到了心理孤島上,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父輩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老師重于教課無暇心理輔導,情荒義疏的社會加重了人際隔膜,虛擬空間的壯大稀釋了現(xiàn)實交往,所有這一切都不利于青少年陽光心態(tài)和交際能力的生成。

這就給全社會提了個醒:不能僅僅給孩子以物質供養(yǎng)和知識哺育,心理健康和人格培育也極其重要,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重要。重智商開發(fā)更重情商培養(yǎng),應該成為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有理念和共同行動。

猜你喜歡
馬加爵黃洋林某
制作視頻網(wǎng)上傳播 侵犯隱私被判賠償
馬加爵案:引發(fā)家庭教育大討論
方圓(2019年19期)2019-10-18 05:02:48
真記仇!
為躲避兇犯追趕跳窗自保,卻無意誤傷幼女
為躲避兇犯追趕跳窗自保,卻無意誤傷幼女
青春期健康(2016年5期)2016-08-02 22:01:11
工作記錄
歲月(2015年9期)2015-12-23 15:42:29
我與我妻的婚姻魅影:一個奇怪的“舅舅”
毒殺同窗?
新民周刊(2013年15期)2013-05-30 10:48:04
請不要再拿馬加爵說事
中國記者(2011年6期)2011-12-23 17:43:26
當馬加爵成為傳媒寵兒
雜文選刊(2004年10期)2004-09-14 06:54:10
大宁县| 犍为县| 鹿邑县| 广丰县| 平邑县| 宁城县| 邵东县| 海淀区| 县级市| 平舆县| 那曲县| 辽中县| 南阳市| 富顺县| 克拉玛依市| 金塔县| 沁水县| 德清县| 陈巴尔虎旗| 界首市| 南城县| 五河县| 乌拉特中旗| 永吉县| 平陆县| 龙里县| 十堰市| 廊坊市| 库尔勒市| 芒康县| 正镶白旗| 察雅县| 昌乐县| 治多县| 龙口市| 白沙| 宁武县| 克东县| 宁明县| 南城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