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美容
摘 要:語文教學好似“霧里看花”一樣,總令人無法看透該“教什么”,摸不清課程、教材與教學的關系。只有打通與架起“課程、教材、教學”之間的橋梁,才能明確語文教學到底該“教什么”。
關鍵詞:課程;教材;教學;課堂
語文教學與課堂呈現(xiàn)要求非常高。用心研究“課程、教材、教學”之間的關系,使語文課堂呈現(xiàn)出最佳效果,真正明確“教什么”,幫助學生明確“學什么”,這是很有必要的。
一、尷尬現(xiàn)狀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工具性著重指明學生“應學什么、怎么學”,人文性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學科承載的任務如此之重,可很多語文教師一直非常困惑,不敢確定語文到底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幫助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而且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尚未清楚“教什么”的前提下,卻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怎么教”方面,其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
初中語文新課標雖然每一條每一點都有具體的說明指引,但只規(guī)定了目標與方向,并沒有具體指引我們如何處理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的“備課”在很大程度上幾乎等同于研制課程內容及編撰教材內容,這樣,在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教材內容層面所要討論的語文知識問題,乃至語文課程目標界定問題,都逼著語文教師要全部獨自面對和解決,這可能嗎?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教學逐漸變成了教師個人魅力的展現(xiàn),語文教學評價逐漸失去了一個共同的準確標準。
二、課程、教材與教學
其實,想要弄明白語文“教什么”“怎么教”,先要搞清楚語文“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的概念與關系。
1.“語文課程目標”面對“是什么”的問題
就是國家期望學生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是什么”,主要包括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這兩方面。
2.“語文課程內容”面對“教什么”的問題
即文學文化經(jīng)典作品所構成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語文知識。
3.“語文教材內容”面對“怎么教”的問題
即用什么資源,怎樣呈現(xiàn)課程內容,怎樣讓學生學會、掌握。
4.“語文教學內容”面對兩個問題
(1)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是需要“教什么”的問題。
(2)為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是“怎么教”最好的問題。
如果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就是教師“實際上在教什么”;如果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上,即是學生“實際在學什么”。
明確了這四個層面的內涵與關系,就可以知道:“教什么”比
“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的研究對象是教材,“怎么教”的研究對象是學生。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含教學方法),應該主要是語文實踐(聽說讀寫活動),而不是講解語文知識、灌輸結論,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教材(如讀課文,訓練運用語氣、語調、重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手勢等朗讀方式),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語感)。
但是,在現(xiàn)行語文教材仍然比較“開放”與“模糊”的條件下,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們,就要把重點放在研究探討“教什么”方面,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自己擔當設計課程內容與編制教材內容的重任。教師從課程的角度理解教材,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可以走“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選擇語文教材”的線路,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科書進行適當?shù)摹霸鰟h取舍”,重組自己的教學內容。
就初中閱讀教學而言,“教什么”應該呈現(xiàn)兩個方面:
1.遵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目標,對文本進行合理解讀,而不是任意發(fā)揮,更不是個人的信馬由韁
文本是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載體,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立足于文本,失去對文本的解讀,也就失去了閱讀的基礎,閱讀教學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拋開文本,任意發(fā)揮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些老師干脆拋開文本理解,忽視對格物致知精神本質的探究及作者觀點的理解,而將中國教育的弊端與外國教育的先進進行對比,大肆質疑與批判中國教育的落后,說了一堆負面的觀點與事實,卻無法帶給學生正確解讀。
如:《我的叔叔于勒》,對菲利普夫婦的人物形象分析,很多老師受以前教參的影響,習慣于借題發(fā)揮,信馬由韁,把解讀重點放到社會制度本質帶給人性的變化,硬把社會制度與人性扯上關系,
是資本主義社會本質造成人性的變化:親情如此無情。那就太牽強,太武斷了。
其實,無論如何解讀,都要回歸到作者若瑟夫的角度,借那句“這就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并仔細閱讀菲利普夫婦的語言、語氣、神態(tài)描寫,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由于不同的年齡、見識、經(jīng)歷、思想、能力,以至于對同一文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內涵、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取向等等會對人物作出不同的解讀。雖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始終不可能變成“魯濱遜”,因此,還是要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尊重文本。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既不能把學生的閱讀收獲當作是對文本的理解,全然不顧文本的價值取向,更不能漠視文本的客觀存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導向,無原則地認同、贊賞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文本解讀。
2.提煉出與文本體式相應的閱讀態(tài)度、方式與技能,確定該篇課文閱讀教學的核心課程內容
文體是進入文章行文情境的保障。采用何種文體來呈現(xiàn)文本內容,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對學生來說,文體對文本的解讀和感悟也具有明確的引導作用。不同的文體,文本解讀的方法和重點也自然不盡相同。我們就要按不同文體類型,把握不同文體的表現(xiàn)形式,也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體內容或形象進行解讀,迅速地確認體驗的方向和主旨,
實現(xiàn)對文本準確而深入地有效解讀。
當課程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時,當教材轉化為活生生的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具體地表現(xiàn)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時,語文教學也就達成了“教什么”的目的。
語文教學,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始終要回歸語文教學本性,明確“教什么”,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相應的知識與閱讀技能,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慶勛,李春玲.淺析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4).
[2]馬小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西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2011.
[3]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上海教育出版社:課程與教學論:教授,2007.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一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