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
鮑魚不是魚,卻比魚的名氣大多了。只要在宴席上見到鮑魚,那就意味著某種身份的象征。然而在我小的時候,遼東半島沿岸的任何一個海灣,只要憋一口氣扎進半人深的水里,就可以順利捉到鮑魚。用漁刀將殼里的鮑肉剜出來,放在火堆上烤得滋啦啦冒油湯,然后就胡亂地嚼著,稀里糊涂地咽下肚去。為此,我們敲擊鵝卵石打拍子,抻著脖頸高唱:我們都是窮光蛋,口袋里沒有一分錢;我們都是闊大爺,鮑魚海參就干飯……
那個年代好像總是餓,只要能下咽的東西都發(fā)了瘋般往嘴里塞,但最珍貴的還是糧食,只有糧食才能真正墊饑(吃飽),所以,要是一斤鮑魚肉能換一斤大米,那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現(xiàn)在,一斤鮑魚肉能換一百斤大米還要倒找錢呢。為什么呢?人們的口袋里有錢了。餓慣了或餓怕了的國人有了錢,首先就想到吃,從低級吃到高級,一路吃下去,最終吃到山珍海味也就吃到鮑魚。會掙大錢的商人也就趁熱打鐵,大力宣揚鮑魚有諸多營養(yǎng);醫(yī)學(xué)界也擂鼓助陣,說鮑魚具有滋陰補陽之功效;漁村里的人對鮑魚沒有太華麗的形容詞,卻有著樸實而精彩的評價:鮑魚不塞牙。細細想想,這可謂極致的表揚,什么高級的魚呀肉呀,吃了都塞牙,而既富有彈性又有咬勁兒的野生鮑魚肉,卻不塞牙,這感覺絕對妙不可言。
前面說過,鮑魚不是魚。其實它是貝類,但一般貝類都是雙壁殼,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蓱z的鮑魚卻是單壁殼,另一面空蕩蕩地暴露出一大片嫩肉,所以它只好將嫩肉一面緊貼在礁石上,即使是走動,也是相當(dāng)謹慎地貼著石面滑行,一旦遇到天敵,它立即拼死吸附在礁石上,你就是將鮑魚殼砸得粉碎,那塊嫩肉也像鑄就在礁石上,巋然不動。不過,人類是絕頂聰明的,我當(dāng)“海碰子”那陣,就有不銹鋼做成的鮑魚鏟子,手持這亮閃閃的武器,無論鮑魚怎樣抵抗,也會百分之百地被鏟下礁石。看到裸露出嫩肉的鮑魚在水波里無可奈何地翻滾,我得到一種征服的滿足。長久的捕捉更使我經(jīng)驗豐富,因為鮑魚愿吃海藻菜,又愛在光禿禿的礁石上滑行和曬太陽,所以上半部光亮、下半部長滿海藻菜的“和尚頭”式的礁石上,肯定會有鮑魚。我只要潛進水里,就瞪大眼珠子尋找“和尚頭”,為此收獲豐厚。
可當(dāng)我成為一個寫作者時,當(dāng)我懂得一些生態(tài)失衡的科學(xué)道理之后,我才意識到我曾經(jīng)是多么的愚蠢可恨。上個世紀末當(dāng)我再度潛進遼東半島的浪濤里,再次穿行于曾令我恐懼和欣喜的暗礁叢,我發(fā)現(xiàn)以往豐富多彩的水下世界,竟變得空空如也。我仿佛漫游在月球或火星的山谷里,四周一片死寂。失去生命的礁石更加溝壑縱橫,儼然一張張皺紋密布的老臉,上面刻滿了哀怨……無論我怎樣尋找,哪怕是找到一百個一千個“和尚頭”礁石,也看不到丁點鮑魚的影子。永遠的清冷似無形的利劍,穿透我的心胸我的大腦,我感到我的靈魂都在打哆嗦。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突然間人類餐桌上的鮑魚多起來,不單是豪華的酒店,連最不起眼的小店也堆滿了五彩繽紛的鮑魚。而且鮑魚的個頭越來越大,鮑肉越來越肥,這使我疑心并憂心。因為聰明絕頂?shù)娜祟?,什么損招兒都能想出來,說不定又發(fā)明了什么化學(xué)藥劑,催化和催胖了可憐的鮑魚。帶著疑心和憂心,我以到離大陸較遠的海島采風(fēng)的機會,全身披掛,戴上水鏡,穿上鴨蹼,以當(dāng)年“海碰子”的姿勢,一個猛子扎進海里。我當(dāng)真感到我回到了童話中的童年里,抬頭看,天藍得令你心動,低頭瞧,海清得令你心慌,憨厚的黑魚還是朝我瞪著莫名其妙的大眼睛,金色的黃魚還是匍匐在礁石上覓食,粉紅色的海蜇(水母)舞姿翩翩地游動,有節(jié)奏地伸縮著大蘑菇腦袋,真是絕妙之美!看來,在遠離人類的地方,大自然還是能保持人類童年的童話。但我潛進更深的海底時,不禁大吃一驚,海底竟然按尺寸鋪就著一大片白花花的花崗巖石,細細一看,原來是漁人給鮑魚海參修建的“住宅小區(qū)”,讓鮑魚和海參在這里安家。
經(jīng)過更進一步的了解,我才知道,這些在人類掌控下的鮑魚到了冬季寒冷之時,就被人類用船搬運到南方溫暖的海里;等到北方變暖時再千里迢迢地拉它們回家。于是鮑魚就會永遠在適宜的海水中生活,這就是巧妙的“北鮑南養(yǎng)”。所以本該四年才長成的鮑魚,兩年就可以收獲了;所以我們餐桌上的鮑魚越來越多。
那天,我浮出波濤起伏的海面,看到藍天上那一輪金紅色的太陽,想到人類確有許多可恨可怕而又可愛的智慧,但是,在如此浩瀚而神秘的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到底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