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玲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講究課堂教學策略,教學生學習方法,教學生做人,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基。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8-0037-02
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動力因素。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持久地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jié)與反思,認為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教師、學生和課堂三個方面,為此有價值的課堂教學策略需要不斷地探索與研究。
一、捕捉課堂生成,創(chuàng)造精彩課堂
新型課堂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動態(tài)的。所以教師的課前預設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課堂生成出乎老師的預料。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這一矛盾?一方面,教師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吃透教材、把握教學目標,掌握重難點,把教材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學生的學情,進行充分預設。沒有高質(zhì)量的預設就沒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學中,巧妙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將會起到極好的效果。合理處置生成,體現(xiàn)一個教師的智慧與知識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方法。對待生成,我們有引申、放大、擱置、學生討論等策略。
案例:在教學長方體的特征時,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小棒和橡皮泥搭一個長方體。有些小組搭出了“漂亮”的長方體,可是有的小組搭出的長方體卻不像樣,還有的小組根本就沒有搭成,這簡直出乎教師的意料,可老師還是對學生說:大家搭得很認真,但因為時間有限,有的小組還沒搭好,有的小組還沒搭出最佳的長方體,相信大家課后一定能搭好。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搭的長方體,說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反思】:從片段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的進程完全按教師設想的流程進行。當學生搭的結(jié)果出乎教師預設時,只被老師的一句話給“搪塞”了。讓學生直接觀察老師搭的長方體有哪些特征。這樣的教學,只能使學習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一位聽課教師重新對這一新生成的教學資源進行了設計:
大家搭得都很認真,可是為什么很多小組搭不好呢?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怎樣?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了討論……原來,不能搭好長方體的小組,他們課前準備的小棒只有11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組雖然準備了12根小棒,但是小棒的長短不合適。在新的設計中,對于“搭不好長方體”這一臨時生成的問題,教師沒有回避,而是通過“為什么”讓學生討論找出原因,認識特征,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樂學
案例1:聽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課《黃果樹瀑布》時,有位老師在教學“萬練倒懸”這個詞語時,她把字典中“練”字的三種解釋展示在課件中,讓學生根據(jù)課本中的語境,具體聯(lián)系句子選擇哪種解釋。學生套用解釋不能通順的情況下,改成正確的解釋,在這里滲透了學習過程的指導教學。我們知道字典是學生學習最常用的工具,學生離開老師的學習中仍依賴于字典,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的方法,是指導學生自學的途徑之一。
案例2:教學“找春天”作文課,老師在課件中展示了諸多素材:公園中,含苞待放的枝頭,地上剛出芽的青青小草,正在澆花的員工、一群小孩子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裳嬉戲玩耍,一個小女孩親吻花苞的鏡頭,湖面上一群鴨子在游泳;我市西部山區(qū)滿山的蔥綠,點點顯現(xiàn)的紅花,公路兩旁的大樹;學校甬路兩旁的垂柳,在微風吹動下?lián)u搖擺擺;處處透露出春天的氣息。配上黑板上形容春天的詞語……大量的素材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說出春天在哪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用上詞語湊成沒有順序的句子,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寫出或長或短、有特點、不雷同的作文來。
三、小組合作,引導爭辯
小組合作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班容量大的班級,人人發(fā)言受到限制,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非常必要。小組合作要有具體內(nèi)容,有展示,有教師的指導,有時間,有結(jié)果,才能成為課堂上有效的學習。
在教學中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答案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爭辯,教師組織學生分成對立組,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各自反問對方,采用你組一言,我組一語的形式,給對方提問題。理不辨不明,在學生爭論的過程中,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加深了印象,比老師直接教學效果好,還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辨能力。
四、學生教學生
提前布置任務,讓某學生準備給大家講某道題,這個學生必將充分準備,要展示自己首先得學會,為了學會,他得搜集資料、詢問其他人等,展示成功得到師生的贊賞,學生銘記在心,感到自豪;不成功,得到教師的指導,為下一次展示打下基礎。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改作業(yè)中的錯題,讓做對的給做錯的講一講錯在哪里,學生當小老師,拉近了學生間的距離,互幫互學。還有老師“做”錯,學生改錯的方法,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這個方法受益最多的是教會其他學生的“小”老師。
五、利用肢體動作
二年級小學生對銳角、鈍角認識比較抽象,教師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抽象出角,借助課件用紅線標出角的兩條邊,頂點,直觀好理解;當認識了鈍角、銳角后,老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胳膊擺不同的銳角,學生很感興趣,并且發(fā)現(xiàn)“腿也能!”這樣不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表演課本劇也是一項較好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講究課堂教學策略,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累經(jīng)驗和深入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