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四物湯
孫中山先生畢業(yè)于香港西醫(yī)書院,擅長西醫(yī),而且對中醫(yī)學及飲食營養(yǎng)等都有研究,“四物湯”就是他飲食營養(yǎng)研究的杰作。一經(jīng)推出,風靡四海。
“四物湯”原本是中醫(yī)補血養(yǎng)血的藥方,由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四味藥組成,有助于女性調(diào)養(yǎng)氣血。孫中山發(fā)明的四物湯卻并不是由上述四味藥組成,而是集四種素食之精而成,即用黃花菜、木耳、豆腐、豆芽這四種食物。孫中山先生利用醫(yī)學知識,將四種材料搭配相宜,具有活血養(yǎng)血、幫助消化等功效。這道菜美名遠揚,被譽為素食中的佳品。
中山瓤豆腐
中山瓤豆腐是孫中山先生十分喜愛的一道菜。1917年,他南下廣州組織軍政府,在此期間,特別愛食豆腐菜。1918年5月,他去梅縣視察,前同盟會會員謝逸橋知道他喜歡豆制品,所以宴請孫先生時,便用一款地方名菜“瓤豆腐”招待他,孫先生品嘗后,極為稱贊。一經(jīng)國父品評,該菜頓時身價百倍,遂成為民國時一款名菜,并易名為“中山瓤豆腐”。
將精肉放進焯過的豆腐里,然后過油將豆腐炸至金黃,淋上紹酒、糖、醋等做成的湯汁光是看著就覺得一定美味。不過,名滿天下后的“瓤豆腐”已經(jīng)是富貴菜了,它在徽菜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在肉餡中加入了魚膠、白胡椒粉等當時價格不菲的材料,在制作上也講究多了。
蔣介石
皮凍甲魚盅
皮凍甲魚盅聽起來十分普通,卻是因蔣介石而聲名鵲起。有一天,蔣介石外出,路過一家漁家酒館,感到腹中空空,就進到這家荒村中的酒家吃飯。店主世代以打漁為生,精于烹制魚蝦,招牌菜就是“皮凍甲魚盅”。蔣介石食后大贊不已,后來宴請張學良將軍,特地請了那店主來做此菜?!捌黾佐~盅”自此廣為人知,至今仍是民國菜中的經(jīng)典。
甲魚營養(yǎng)豐富,菜品中又加入了枸杞、紅棗等,使得皮凍甲魚盅在美味之余,又助益身體。其從鄉(xiāng)野之中至家喻戶曉的命運,也頗為傳奇,這也是眾多民國菜都曾走過的路。因名人青睞而得以傳承至今。
宋美齡
瓢兒鴿蛋
1927年,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后,常住在南京湯山溫泉別墅內(nèi)。一次,宋美齡請美國馬歇爾將軍到“六華春”用餐,專門點了這道特色菜。菜一上桌,馬歇爾急忙品嘗,味道極為鮮美,連聲贊道:“真好,真好!蔣夫人的臉蛋也像鴿蛋一樣嫩白!”說得宋美齡滿臉飛霞、歡喜不已。
瓢兒鴿蛋之所以嫩白如玉,是因為其制作工藝堪比繡花,從制作蝦蓉到放入鴿蛋,每一步都需要極干凈,不可以沾染一絲雜物。在制作蝦蓉的時候,還要以肉皮做墊子,防止案板產(chǎn)生碎屑沾到蝦蓉上。經(jīng)過極為精細的工序,這道菜蒸熟之后,鴿蛋如玉,湯鮮味美。
張學良
少帥壇子肉
壇子肉是以五花肉為主要食材的私家菜,在魯菜、川菜、湘菜菜系中均有此菜品。原料豐富,形態(tài)豐腴,肥而不膩,色澤棕紅,味道濃厚,鮮香可口,湯濃味香,色澤紅潤,肉爛不膩。壇子肉是江蘇酒家的拿手菜之一,系精選五花肉,采用燉燜的方式,精制而成。張學良特別喜愛這道菜,每逢宴請,必點此菜。江蘇酒家特地將這道菜定名為“少帥壇子肉”。
經(jīng)過五六小時的小火細煨,陶制小壇里的五花肉色澤誘人,看起來少了精致多了豪放,倒是很符合少帥東北人的性格。放入口中,細火煨出的肉香一下溢滿唇齒,的確會讓人念念不忘。
于右任
一掌定乾坤
在民國菜中一道“紅燉牛掌”也和名人有關,它還有個氣勢磅礴的名字,叫“一掌定乾坤”。10顆綠油油的菜心中間,是汁濃皮爛的燉牛掌,看起來十分霸氣。
據(jù)說,這道菜最初出自馬祥興,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監(jiān)察院院長的于右任應約和胡翔東等文化名人吃飯。當時,傳統(tǒng)“四大名菜”還未出爐,廚師就上了這道新菜。牛掌即牛蹄,這道菜是將牛蹄過沸水,經(jīng)老鹵處理,入大鐵鍋燉兩小時至稀爛后出鍋去骨,改刀后以碗盛之,與筍塊同蒸四十分鐘。一掌定乾坤,端到菜桌上,立時香氣撲鼻。煮得稀爛的牛蹄十分入味,與筍塊的口感相互映襯,讓人感受到錯落有致的咀嚼樂趣。于右任吃到這道新菜贊不絕口,今后每次宴請必要點這道“一掌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