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在上海,我看到了奧賽博物館館藏的米勒作品《拾穗者》,盡管之前在各種美術(shù)書上見過上百次,但目睹原作感覺仍然很不一樣。三個農(nóng)婦穿著粗布衣裙彎著腰,在別人收割完的田地里撿麥穗,遠處是堆得像小山一樣的麥垛。評論家卡斯塔奈里說:“這比見到一個圣者殉難還要痛苦地抓住了我的心靈?!?/p>
在不久前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莫言講了自己的故事:“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集體的地里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著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
窮人可以撿別人家地里(集體地里)的麥穗嗎?這個答案在西方是肯定的。米勒所畫的并不是特殊事件,拾穗者在當時的法國農(nóng)村很常見。
《圣經(jīng)》故事中,路得在丈夫去世后,認為不能丟下自己的婆婆拿俄米,于是她們一起回到伯利恒。當時的伯利恒正是秋天的收獲季節(jié),因為沒有錢,路得便以拾穗為生養(yǎng)活婆婆。
這里有個重要的細節(jié)。在伯利恒,拾穗是窮人的權(quán)利,因為很久以前摩西在制定律法時,考慮到有些人會挨餓,于是規(guī)定收割后掉在地上的麥穗要讓窮人去撿拾。這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權(quán)利。
現(xiàn)在我們回到經(jīng)濟學上來討論這個問題,是一針一線都屬于個人或集體(產(chǎn)權(quán)絕對明晰)更科學,還是3000年前的摩西制定的律法更科學?
福利經(jīng)濟學完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福利經(jīng)濟學創(chuàng)始人庇古認為:從富人手中拿走一塊錢,福利損失是一塊,而這一塊錢到了窮人手中,福利增加是100塊,兩者相抵,社會總福利增加了99塊。資助窮人對這個世界是有利的。
1976年,經(jīng)濟學家尤努斯偶遇一個叫蘇菲亞的農(nóng)村婦女。單身的蘇菲亞帶著3個孩子,以做竹凳為生。每天清晨,她以22美分的價格從中間商手里賒來竹子,傍晚把做好的竹凳賣給中間商,抵償完竹子的費用后只能賺到兩美分。尤努斯發(fā)現(xiàn),貸款給窮人比貸給富人更有價值,窮人拿到一塊錢甚至可以救命(富人哪里看得上)。于是他畢生致力于小額貸款,并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一點麥穗,在富人手中也許只是多了一個面包,但對窮人來說也許就是一條命。摩西以神諭的方法制定的這條律法,對整個民族來說就是資源最優(yōu)化。如果沒有這條律法,路得可能就無法活命,這就將沒有大衛(wèi)王,也沒有耶穌(兩人都是路得的后裔),沒有圣誕節(jié)……人類的整個歷史也許就要重新改寫。
(摘自《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