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獨清是唯美的,也是頹廢的。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既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浸淫,也受到歐洲頹廢派詩人如波德萊爾、魏爾侖、蘭波等詩人的影響。王獨清與郁達夫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都深受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傷感的、頹廢的、零余人的形象特征。王獨清是創(chuàng)造社的著名詩人,是最能代表“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頹廢空氣”的詩人。
關(guān)鍵詞: 王獨清 唯美 頹廢
王獨清是創(chuàng)造社的著名詩人。穆木天曾在《王獨清及其詩歌》一文中把他和郭沫若、徐志摩并列,稱他們?nèi)耸谴碇鴱摹拔逅摹钡健拔遑Α逼陂g的三位大詩人。“雖在同一的時代潮流中泳著,這三位詩人是浴在不同的空氣里,代表著三種不大相同的心理意識?!蓖酹毲迨亲钅鼙憩F(xiàn)“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頹廢的空氣”的代表詩人。穆木天的評論可以說把握了王獨清的精神特質(zhì),王獨清是唯美的,也是頹廢的。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他既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浸淫,也受到歐洲頹廢派詩人如波德萊爾、魏爾侖、蘭波等詩人的影響。在日本留學時期,他曾沉湎于李義山、溫飛卿以及《凝云集》等香艷的詩詞間,陶醉在孤獨寂寞的情緒中。留學法國期間,他在歐洲各地流浪,被歐洲文化的美深深吸引??梢哉f,是王獨清的個人經(jīng)歷和來自中西兩方面的文學影響造就了他詩歌中的唯美與頹廢的文學風格。
一、浪游人的悲歌。 王獨清(1898—1940),陜西蒲城人,生于西安長于西安。王氏是蒲城望族。王獨清的先輩在清朝為官,出了不少愛國人物。父親灃厚是長安城中名士,母親楊氏原是侍女,因生子而被納為妾。王獨清雖是庶出,卻是獨子。十三歲時他父母雙亡。1918年,王獨清由鄭伯奇的父親帶領(lǐng),前往日本留學,與鄭伯奇同住。但他對功課毫無興趣,遂于1920年春天回到上海,從事《救國日報》記者的工作,因當時“五四”運動風起云涌,他做了很多實際的社會工作。1920年5月,在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中,王獨清前往歐洲。從1922年起,王獨清以法國為中心,多次游歷歐洲各國,先后至意大利、德意志、瑞士、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當時王獨清生活困頓,為求得一職他四處流浪。他曾經(jīng)住在骯臟雜亂的巴黎的貧民區(qū),寄住在別人室內(nèi)的地板上,債務(wù)纏身,饑寒凍餒。為了維持生計,他當過工人、園丁等。
雖然生活困頓,歐游生活卻為王獨清帶來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真正的文學活動,也開始于這個時期。他寫下了大量的詩歌,回國后結(jié)集為《圣母像前》(1926)、《死前》(1927)、《威尼市》(1929)、《埃及人》(1929)。在這些詩歌中,彌漫著一種感傷而頹廢的氣氛,詩人或吊唁名人,或悲悼羅馬,或懷戀美人,或呼喚英雄。在《吊羅馬》(全詩共五節(jié))一詩中,詩人借羅馬來比喻他的故鄉(xiāng)長安,而長安又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詩人寫道:
我要痛哭,我要力竭聲嘶地痛哭!
我要把我底心臟一齊向外嘔吐!
既然這兒像長安一樣,陷入了衰頹,敗傾,
既然這兒像長安一樣,埋著舊時的文明,
我,我怎能不把我的熱淚,我nostalgia底熱淚,
借用來,借用來盡性地灑,盡性地揮?
雨只是這樣迷的不停,
我已與伏在雨中的羅馬接近:
啊啊,偉大的羅馬,威嚴的羅馬,雄渾的羅馬!
我真想把我哭昏,拼我這一生來給你招魂……
羅馬和長安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曾經(jīng)輝煌,然而現(xiàn)在都已頹敗,只剩下斷壁殘垣。“往日是怎樣的繁華,怎樣的名勝,/今日,今日呀,卻變成這般的凋零!/就這樣任它亂石成堆!/就這樣任它野草叢生!/那富麗的宮殿,可不就是這些石旁的余燼,/那歌舞的美人,可不就是這些草下的腐塵?”(《吊羅馬》)這首詩令人想起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的《黃鶴樓》,詩中的悲古傷今的氣氛是一致的,表達了一種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傷感。從中可見王獨清受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之深。在這一點上,王獨清與郁達夫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的一生都是在自憐自艾中度過的,而他們又都深受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就表現(xiàn)出傷感的、頹廢的、零余人的形象特征。在《吊羅馬》中,王獨清呼喚著舊時建造羅馬城的歷史英雄,呼喚著“這長安一樣的舊都呀”,盡快地復(fù)興強大,其實他是在呼喚著祖國的復(fù)興與強大。
二、愛與死的哀歌。 穆木天在評論《圣母像前》時說:“在他的那些哀歌里,我們可以時時發(fā)現(xiàn)出來各種代表悲哀的形象:‘枯葉,‘冷風,‘荒草堆,‘灰土,‘孤墳,‘落花,‘亡命的人,‘腐敗了的土地,‘死,‘長眠等等。在悲哀中,詩人獨清追求著智慧。他到咖啡店里陶醉,他到暮色的公園里沉醉。在‘水綠色的燈下,他享受著剎那的顫栗的肉感(《玫瑰花》),聽著曼都林的聲音,他悲嘆著那位故國將要毀破的墮落的波斯的流浪少女的身世?!庇蓯鄣幕脺缍膶τ谏念j廢感受,在“五四”時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心理反應(yīng)。比如周作人的《山居雜詩》:“我雖然不能懂得他歌里的意思,/但我知道他正唱著迫切的戀之歌,/這卻也便是他的迫切的死之歌了?!边@里周作人借小蟲的戀之歌對于人生的闡釋,也是對生命頹廢性本質(zhì)的揭示。文學作品中“愛與死”的主題可以追溯到英國唯美主義詩人王爾德,他的劇作《莎樂美》影響了“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所羅門公主莎樂美為了得到圣徒約翰的吻,不惜殺死約翰,她的極端的愛與情欲成為“五四”時期反抗舊道德的號召,且看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
你摸摸我的心,它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臉,燒得多焦,虧這夜黑
看不見;愛,我氣都喘不過來了,
別親我了;我受不住這烈火似的活,
這陣子我的靈魂就像是火磚上的
熟鐵,在愛的錘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飛灑……我暈了,抱著我,
愛,就讓我在這兒清靜的園內(nèi),
閉著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變成一個螢火,
在這園里,挨著草根,暗沉沉的飛,
黃昏飛到半夜,半夜飛到三更
比較《玫瑰花》與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可知他們都在追求理想之愛情,并由此產(chǎn)生了幻滅與悲哀,他們都把愛與死聯(lián)結(jié)在一起??梢哉f,是剎那的歡愉帶來了死亡的意識,這與英國批評家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在《文藝復(fù)興》中的觀點是一致的,佩特認為美是身體中各種生理和化學反應(yīng)的暫時和諧狀態(tài),因而人要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激情,抓住感官的激動。英國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能夠背誦佩特《文藝復(fù)興》一書的結(jié)尾部分,這部分文章的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都罪人,都被判了死刑,只是有一個不定期的緩刑期。最聰明的人,是把這段剩余的時間花費在藝術(shù)和詩歌上,“因為我們唯一的機會是擴展這一段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得到盡可能多的脈搏跳動?!@種智慧最多是存在于詩的熱情中,美的追求中,以及對藝術(shù)本身的愛好中;因為你從事藝術(shù)的活動時,藝術(shù)向你坦率地表示,它所給你的,就是給予人的片刻時間以最高的質(zhì)量,而且僅僅是為了過好這些片刻時間而已?!?/p>
三、詩人之死。 1926年,從歐洲回國以后的王獨清,思想傾向于革命,他想從悲哀的憑吊轉(zhuǎn)向英雄主義的實際行動。他要告別他的放浪形骸的歐洲,告別他不思進取的荒廢時光。在廣州寫的《致法國友人摩南書》中,他批評了自己的過去,批評了他曾在詩中悲悼過的但丁和拜倫,他說:“我是極力想使我一向趨向于個人傷感方面的藝術(shù)完全死去,我在希望我的新生。”“我們現(xiàn)在對于拜倫卻只承認他是他那個時代的代表者,只能承認他歷史上的價值?!薄拔覀冞@時代所要求的革命家卻絕不是拜倫。拜倫式的革命詩人還不外以個人為中心,還不外是一種英雄式的破壞者”,“現(xiàn)代絕不是個人的時代,個人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痹凇丢毲遄赃x集》中,他又說:“現(xiàn)在是時候了,我們要把眼光移到現(xiàn)實上面來。我們要作詩人,要作文學家,要作藝術(shù)家,我們就要把腳站在社會的基礎(chǔ)上。我們唯一的責任是要領(lǐng)導著大眾向改造現(xiàn)社會的一個正確的方向走去?!?/p>
王獨清是想要肅清他的頹廢的個人主義,但正如穆木天所說:“他要拋棄開頹廢和浪漫,但他的頹廢和浪漫依然地存在著?!北热缢笃诘脑姼琛哆z囑》《你們說……》等,《遺囑》中有這樣的詩節(jié):“啊,今晚我,我就要死了,我就要死了,/朋友,快來,來把我底這些詩稿燒掉!/我,我是一個孤獨的,一生漂泊的人,還沒有完全離去所謂青春的年齡。”1940年,王獨清病逝于西安,可以說,終其一生,他也沒有擺脫他在詩歌中營造的一個憂郁而頹廢的幻象。
參考文獻:
[1] 穆木天.穆木天文學評論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2] 王獨清.圣母像前[M].上海:光華書局,1926.
[3] 趙澧,徐京安.唯美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4] 王獨清.獨清自選集[M].上海:樂華圖書公司,上海書店影印本,1988.
作 者:趙志,文學碩士,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