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茅
咨詢個案:
一天,7歲女孩小燕由她媽媽帶進了咨詢室。小燕的頭壓得低低的,正眼都沒敢瞧我。原來,小燕在學(xué)校里有時會拿同學(xué)的橡皮、零錢等,被老師發(fā)現(xiàn)后,在思想品德課上訓(xùn)了一頓。不僅如此,老師還叫來了小燕媽媽。小燕媽媽緊蹙雙眉,說這孩子并不是第一次這么干。小時候,大約是幼兒園中班,她從媽媽的皮夾里拿走了兩個一元的硬幣放進了自己的存錢罐。爸爸得知后,大發(fā)雷霆,痛打了她一頓,還罰跪一下午。父母說,“你偷錢,現(xiàn)在不打你,以后關(guān)進去”。父母以為經(jīng)過這番大動干戈的教育,小燕應(yīng)該牢記這個教訓(xùn),但沒想到剛?cè)胄W(xué),居然又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小燕媽媽十分擔(dān)心,想知道女兒是不是心理上出了問題。
案例分析:
1、外部世界的建構(gòu)
所謂的“羞恥感”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做錯了”或“和別人不一樣”。然而,孩子最初是不知道“羞恥感”為何物的,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家人對他說類似“寶寶又尿了,羞羞羞”這類的話語,但對孩子來說并沒有什么意識。2歲左右,當(dāng)孩子進入第一反抗期,和父母的沖突漸多。如果父母糾正孩子行為時,用較為恰當(dāng)溫和的方式,那么孩子就會產(chǎn)生健康的“羞恥心”;但如果用過于強硬粗魯?shù)姆绞?,則會令孩子產(chǎn)生較為過分的“羞恥感”。
就像上文個案中,在小燕3-4歲時,還沒有把自己和媽媽的東西區(qū)分得那么清晰,而父母不恰當(dāng)?shù)奶幹梅绞絽s已在她幼小的心靈里打上了羞恥的烙印。
事實上,即便到了幼兒園畢業(yè)的年齡,孩子在對與錯、幻想與事實、私人財產(chǎn)與他人財產(chǎn)之間,也還會混淆不清。只要家庭環(huán)境正常,孩子自然會懂得是非善惡,當(dāng)然這也是需要父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的。
2、羞恥背后的情緒
有文章認為,如果不斷讓孩子太過難堪,其羞恥感會被磨滅——我倒不這么認為。我覺得當(dāng)父母讓幼小的孩子有“很丟臉”的感覺,通常會激起他內(nèi)心的恐懼和憤怒。而這種恐懼和憤怒都是出于本能的防御,與其說羞恥感磨滅了,不如說是麻木了。為什么會激起孩子恐懼而憤怒的感受呢?因為在孩子眼中,那個平時和自己如此親密的人,居然此時判若兩人,不斷地責(zé)罰和羞辱自己,這令他感覺十分驚恐,不知道是否還能依賴和相信這個親人;而同樣,那個平日里貌似對自己那么寵愛的人,居然為這點小事,就這樣苛責(zé)為難自己,令他深感憤怒。這是一種非?!凹m結(jié)”的情緒:既要依靠父母,又對他們充滿質(zhì)疑;既想報復(fù)父母,又怕“摧毀”父母。
就像案例中的小燕,被“教育”過之后,表面上這個事件似乎平息了,但羞恥背后的情緒依然沒有平息。所以,到了小學(xué),她不僅沒有“改正”,而且還變本加厲。在之后的咨詢中,小燕也表達出“自己這樣做是故意氣爸媽的”這層意思。如果父母的做法讓孩子覺得很丟臉,他也會想出辦法讓父母遭遇同樣的感受,因為這是他覺得自己可以抒發(fā)內(nèi)心郁悶的途徑。
那么,怎樣建立較為健康的“羞恥心”呢?
1、保護羞恥心——勿窮追不舍
記得在書上讀過一句話“別再向孩子指出他已經(jīng)知道的錯誤”。2-3歲的孩子有時知道自己犯錯了,但由于語言和思維能力有限,他們通常說不清自己為什么犯錯。倘若家長在這種時候窮追不舍,刨根問底,就會令孩子感覺大失顏面,很“丟臉”,尤其在眾目睽睽之下。
一次,在飛機上我提醒女兒,別上上下下地爬,以免碰翻飲料,但女兒不聽,上下折騰之后果然將一整杯果汁灑在褲子上。她當(dāng)時有點懵了,以為少不了一通訓(xùn)斥,我猶豫了一下,什么也沒說,只是積極地幫她收拾殘局,處理濕褲,她之后行動時明顯收斂不少。如果我們窮追不舍地問“為什么媽媽說了,你還這么干”“你到底怎么回事?耳朵怎么長的?”之類的話,只會激起孩子的防御心,甚至跟你對抗到底。像案例中小燕那樣的情況,只需再次告訴她怎么做是對的就可以了,例如“下次你再從媽媽包包里拿東西時,要先和媽媽說一下哦”。
2、理解羞恥感——視為一種信號
如果孩子已經(jīng)感覺很羞恥,開始藏著掖著,那請您善待他的這份羞恥感,盡可能地去理解他這樣做背后可能的原因。去理解不是去逼問,理解的意思是自己琢磨: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否過于嚴苛?過于僵硬?例如,我們常見有孩子會偷偷藏起不合格的默寫本等,那樣的行為意味著,孩子意識到自己不夠好,有羞恥心。我們?nèi)魺o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請先別忙于拆穿孩子,而是先考慮自己平時是否流露出對成績過于看重,或曾要求孩子的成績不得低于多少分等,反思之后,我們可以在對孩子的態(tài)度上做一些微調(diào),然后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發(fā)生變化。所以,有時可將孩子的羞恥感視為我們教育過程中的信號,它無聲地告訴我們哪里可能做過頭了。
3、平衡羞恥感——逆向操作法
如果孩子的羞恥感太大,會激發(fā)他內(nèi)心的恐懼和憤怒。那么如果我們意識到這點,該如何平衡那部分羞恥感呢?通常用逆向操作法。
比如上例中的小燕父母,如果意識到過去的做法令小燕承受太多的羞恥感,消融的方法就是逆向操作:即給予小燕充分的信任,讓她內(nèi)化后,重建其對自己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信任。父母可以將一些與錢相關(guān)的小事托付給小燕,例如“你能否幫我買支筆”“你能否下樓把物業(yè)費交給保安叔叔”等。漸漸地,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不僅變得自愛也不再令父母難堪。
(作者系華東師大心理咨詢工作室特聘咨詢專家)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