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峰
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掌握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口語交際,以及讀寫教學的進程。因此《義務教育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作出明確規(guī)定:即初中9年級要達到語言五級,需記住1500多個單詞(不含習慣短語)。面對如此繁重的任務,如果學生僅靠死記硬背,往往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不得不出“重拳”:頻繁抽背單詞、聽寫單詞,對不達標者給予嚴懲,最終導致學生“畏懼”單詞,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為化解這一難題,筆者嘗試用自主學習的策略改革詞匯教學,著眼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覺性,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
一、自主預習,探究音形義
每當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把預習單詞的任務提前布置下去,讓學生明確單詞教學目標和任務,學生利用牛津詞典、MP3等學習工具,獨立自主完成單詞音形義的預習。如果新詞較多,就采用各個小組平均分攤,由每個小組的同學共同查找,明了單詞的音、形、義。然后由各小組推薦一人為“小老師”到講臺上帶讀。此時老師也不能閑著,要深入每個小組指導,查工具書,訂正發(fā)音的錯誤,訓練培養(yǎng)小助手等,讓學生發(fā)揮自主能動性,為課堂教學贏得先機。
二、先學后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當預習工作做充分后,教師要利用好課堂,集中授課,教師范讀,播放錄音跟讀,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筆者在教學中堅持“先學后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越俎代庖,此時的詞匯學習,包括更正讀音,了解字形,更主要的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語境中掌握詞義,在句型語法訓練中深刻理解并活用詞義。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小組內(nèi)的分工協(xié)作,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隨堂演練中鞏固新詞,在課堂操練中提升英語“四會”能力。
三、隨堂演練,反饋提高
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很重視學情反饋。教師以課程學習者的身份介入課堂,參與到學習中去;以課堂組織者的身份,觀察課堂,把控教學進程,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效及時地予以個別指導。如在詞匯教學中,筆者利用實物、圖片等輔助教具引入新單詞,一次圖片不要過多,不能讓學生目不暇接,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預設目標。
四、授人以漁,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說明知識比能力重要。因此,掌握科學記憶單詞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闖過初中單詞關(guā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 會用拼讀法記單詞。在學習了國際音標的語音知識后,可以運用拼讀法記憶單詞。
2. 勤查工具書。詞典是無聲的老師。在學習中遇到生詞,鼓勵學生查字典之前,要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猜猜詞義。
3. 勤于閱讀,勤于積累詞匯。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英語報刊、課外書拓展閱讀,在語境中,結(jié)合句型,加深對詞義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詞匯,擴大詞匯量。
4. 備好單詞“口袋本”。諺語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卑褑卧~寫在小本子上,有空時拿出來讀讀、看看、背背,溫故知新,積少成多。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堅持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反復的操練、鞏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終極目標是著眼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四會”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