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從小就喜歡書,家住農(nóng)村,除了孩子們的教科書幾乎再找不到別的讀物。但,對書,我卻情有獨鐘。
還記得爺爺枕旁泛著黃色的厚厚的大書,偶爾“偷”出來,幾個伙伴半懂不懂地輪著看,被發(fā)現(xiàn)后還免不了被一頓臭罵,有時可能還要挨打;還記得讀的第一本課外書是一本叫《童林傳》的評書,為了看那本前面缺了幾十頁,后面也缺了幾十頁的沒頭沒腦的書,我要為同學(書的主人)值日、倒垃圾,還要給他寫作文;還記得偶爾搞到一本武俠小說,興奮得夜里無法安睡又不敢開燈看,怕引來母親的責罵……
因為沒有書可讀,我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每天和自然做最親密的接觸,現(xiàn)在回想,那是生命中最愜意無憂的時光;因為沒有書可讀,我的童年又是蒼白和遺憾的。我不知道安徒生是誰,也沒有聽說過格林兄弟,就連從小被爺爺訓斥著背的《百家姓》,直到長大后才知道,那是傳統(tǒng)啟蒙學的一部分……
然而我知道,我愛書,也愛讀書。我會因為得到一本好書而廢寢忘食,我會因為看了一個故事而哈哈大笑或者傷心垂淚,甚至有幾次因為課堂上看雜書看得忘乎所以,笑出了聲兒被老師發(fā)現(xiàn),結果免不了一頓剋……
讀高中的時候,進了縣里的重點高中。很多縣城的同學有一些課外書,于是我就想盡辦法討好她們,只為了借他們的書。那時候家里條件差,我從來沒有買過一本課外讀物,不管是我多么喜歡的書。高三畢業(yè)的假期,我從同學那兒借來了兩書包課外書,那個假期過得格外充實。等待成績的焦灼在書的海洋中變得淺淡?!讹h》、《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文化苦旅》、《復活》……這些書的內(nèi)容,至今都很清晰地留在我的腦子里。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報“中文”,很多人為了方便就業(yè)都填“外語”,老師同學也都勸我報“外語”,專業(yè)一欄我毅然只填寫一個志愿,老師說保險些,再添個“服從”吧,我說“不,非中文不走”……
我如愿以償?shù)剡M了中文系。從此,圖書館成了我最愛的地方。學校的開架借閱室(可以自由自主選書然后借出)是我每周都要光顧的地方。那時的借閱原則是每張借書證每次只能借4本書,而還書必須得在借出后三天后。我大約每周去兩次,然后一個書架一個書架地看。為此我“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很多同學都覺得我的生活枯燥至極,說人應該享受生活的各種樂趣,培養(yǎng)自己廣泛的興趣,但至今我都沒有什么別的愛好,除了讀書,如果讀書可以算作愛好的話。在大學的那段日子里,我給自己“補”了童年缺失的那些課——《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希臘神話》、《伊索寓言》、《鄭淵潔童話大王》……我知道,我已錯過了很多,所以,我只能努力把那些曾經(jīng)錯過的補回來。但是卻也發(fā)現(xiàn)一個怪現(xiàn)象:讀書越多,越覺得自己欠缺太多。于是就只能更努力地去讀更多的書。
我成了中文系最愛讀書的學生,也成了專業(yè)課老師最喜歡的學生。每次上課,我都早早的到大教室占座兒,一邊看書,一邊等待我那些敬愛的老師們……每學期的考試,我的成績都遙遙領先,獎學金的一半全部用來買書,于是每個假期回家,我都拖著沉重的“書包”,把我的那些“寶貝”搬回來。因為有書,我的歸途從來沒有輕松過,也因為有書,我的內(nèi)心無比豐盈和輕松。
還記得年少時的文學夢,夢想著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而真待走上工作崗位,開始現(xiàn)實的工作和生活以后,才知道,那作家夢已成為記憶中飄逝的紅云。但卻知道,我對文字的愛與熱情卻從未縮減過分毫。而今,我就是用我的這一份熱情與執(zhí)著感染和影響著我的學生。我鼓勵他們創(chuàng)作,指導他們寫作,盡我所能的為他們引領文學的方向,讓他們熱愛語文,熱愛文字,讓他們對文字充滿感情,對生活充滿激情。
與文字結識,是我一生的緣分。一路走來,因為這“緣”,我可以從容觀花,瀟灑對月,深情讀心……我珍惜這緣,我更感謝這緣!我要帶著這份緣和我的學生一起努力,追求豐盈、詩意、優(yōu)雅的語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