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蘇軾被貶黃州后,思想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本文從蘇軾與自然,蘇軾與社會,蘇軾與自我三個角度,對蘇軾這一時期的思想變化進行了探索,發(fā)現(xiàn)他在黃州完成了自我的華麗蛻變,從而成就了一個千古傳唱的蘇東坡。
[關(guān)鍵詞] 蘇軾;黃州;定風波;自我
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這樣寫道“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蘇東坡寫于黃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著黃州進入了一個新的美學等級,也宣告著蘇東坡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蹦敲矗邳S州時蘇軾的思想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我們透過他在黃州時寫的《定風波》來做進一步的探析。
此詞作于元豐五年(1082)三月,是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據(jù)《東坡志林》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蓖局杏鲇辏懈卸鞔嗽~。那么,淋這場雨時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我們先從蘇軾與自然的關(guān)系開始探索。
一、蘇軾與自然
元豐五年的三月七日,蘇軾前往沙湖買田,不料驟雨突降,你聽,大雨“穿林打葉”可見雨之猛,雨之急。下雨避雨是人之常情,更何況“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狽,紛紛逃竄避雨。蘇軾拄著竹杖,穿著芒鞋,可見條件之艱苦。農(nóng)歷三月的黃州正是春寒料峭的時節(jié),一陣冷雨澆過來非淋個透心涼不可。再加上料峭的春風吹來,頓覺寒意陣陣,酒意早就醒了。此刻,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其實是蠻惡劣的。那么,此時,蘇軾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雨下得很大,但正在淋雨的蘇軾不但自己不管風吹雨打,還勸人“莫聽”,更有甚者還邊走邊唱“吟嘯徐行”,這哪是在淋雨,這明明是在與大自然熱情地擁抱!竹杖芒鞋又有何怕?在蘇軾看來,比騎馬還覺輕快!蘇軾也非神仙,雨后吹風也覺寒冷,但剛剛有點涼意,便看到了雨后升起的斜陽,也許還有美麗的彩虹呢!沉浸其中的蘇軾那還記得什么叫做寒冷??!
由此可見,盡管天氣風云變化,但此時此刻的蘇軾與周圍的環(huán)境水乳交融,物我合一,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的“雨中行吟圖”。蘇軾熱愛自然,崇尚自然,在《赤壁賦》中曾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贝笞匀皇翘K軾永恒的精神慰藉。因此,沉浸于大自然中的蘇軾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是和諧的。
透過這首詞的字句,我們明顯感覺到在這場自然風雨的背后擁有深刻的社會涵義,下面我們來探索一下此時的蘇軾與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
二、蘇軾與社會
要探索此時的蘇軾與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就必須從蘇軾被貶黃州的遭遇談起。遙想蘇公當年,年僅19歲便一門三父子同時中進士,名震京師,尤其是蘇軾更是差一點成為狀元。據(jù)蘇轍在《東坡先生墓志銘》中記載“嘉祐二年,歐陽文忠公考試禮部進士,疾時文之詭異,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時與其事,得公《論刑賞》以示文忠。文忠驚喜,以為異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為,子固,文忠門下士也,乃置公第二?!贝藭r的蘇東坡,太后垂青,官場得意,文名日盛。正是待機施展青云之志之時,卻遇到了烏臺詩案,一群政客與群小從其詩詞中斷章取義尋求罪證,從而啷當下獄。那么東坡到底犯了什么罪?蘇轍有句話說得好“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痹讵z中,審訊者常對他通宵辱罵,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他給蘇轍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jié)來生未了因”的絕命詩句。所幸他沒死,但這次瀕臨死亡的體驗,使蘇軾深深體味了仕途的多舛和人生的憂患。900多年前的大年初一,蘇東坡從死刑牢獄中被押出來,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來到一個很荒涼的小鎮(zhèn)——黃州。面對這樣的人生厄運,蘇東坡如何面對呢?帶著這樣的背景,讓我們重新閱讀本詞。
這樣看來,《定風波》中的這些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便有了深刻的社會涵義?!按┝执蛉~”的風雨很輕易便被聯(lián)想到社會之風雨,也許是群小的構(gòu)陷,也許是衙役的侮辱,也許是人情的冷暖,也許是愛妻的早逝,也許是友人的疏離。“一蓑煙雨”同樣也蘊含著人生的風風雨雨;總而言之,周圍的種種讓正處壯年,期待建功立業(yè)卻被閑置起來的蘇軾感覺前途渺渺。面對這些社會上的凄風苦雨,蘇軾又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的呢?
蘇軾就是蘇軾,面對風風雨雨,呵呵!“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個“任”字傲骨全出,一個藐視禍難,風吹雨打都不怕的東坡形象便躍然紙上;“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富有哲理韻味,這里頗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豁達與超脫。誠如劉乃昌先生所說:“這是他回味人生昨夢前塵而獲得人生覺醒的哲言?!边@些所謂風雨,料峭,所謂竹杖芒鞋、蕭瑟,既是眼前景,也是作者人生經(jīng)歷與體驗的物化,東坡在這里告訴我們:他雖然在社會上遇到了種種不如意,但是卻能以一種樂觀的精神找到了與社會風雨的和諧相處之道。
蘇軾真的能與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和諧相處嗎?凡了解蘇軾的人都會打上大大的問號。蘇軾曾發(fā)問自己腹中是何物?眾說紛紜,蘇軾不以為然。唯有侍妾朝云曰:“學士滿肚子的不合時宜?!碧K軾大笑曰:“知我者,朝云也?!碧K軾的確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在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遭新黨打擊;在司馬光廢除新法時,他又反對,遭舊黨打擊。那么如此不合時宜的一個人,他是怎么能做到與社會和諧相處的呢?這就要從蘇軾與自我的關(guān)系中來探求答案了。
三、蘇軾與自我
黃州時期的蘇軾在思想上進行了怎樣的自我調(diào)試呢?我們可以由詞下片的“歸”字探索開來。蘇軾到底要歸向何處?
貶居黃州的蘇軾過著這樣的生活:“某現(xiàn)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shù)畦,桑百余木,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边@與歸園田居,安詳田園之樂的陶淵明甚為相像,更何況此期間他寫了大量的賀陶詩、評陶詩,與陶淵明神交已久。他會學陶潛歸隱么?某一天蘇軾作詞一首《臨江仙》,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碧乜吹胶螅篌@,難道蘇軾要逃走歸隱?!因為蘇軾在黃州雖掛名團練副使,實則有名無實,當?shù)亻L官要擔負起監(jiān)管的責任。忙尋東坡,等到了蘇家之后,竟發(fā)現(xiàn)東坡睡的正香呢!那么,面對這樣失意的人生,他為何從未歸隱呢?
貶居黃州期間,蘇軾曾齋居天慶觀,焚香安國寺,希望以佛老思想解脫內(nèi)心痛苦,而對黑暗現(xiàn)實實行精神的超越,可是他經(jīng)世濟時的思想?yún)s一天也沒有平靜過。這要從蘇軾從小受的教育談起。其父蘇洵即是一代大學問家,雖科場屢不得意,但卻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兩個孩子的身上,親授學問。蘇軾十歲后,父親游學,其母程氏親授儒家經(jīng)典。蘇轍在《東坡先生墓志銘》中寫道“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嘗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cè),曰:‘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笨梢哉f,從小在其父母的激勵下,蘇軾便有為民請命的道義擔當。儒家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深處深深地扎了根。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中,先后在八個地方做官,都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因此,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蘇軾是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的。既然不是歸隱,那么這里的“歸“到底是要歸向何處呢?
到了黃州之后的蘇東坡,在寂寞中反省自我,反省自己的才華外露,反省自己的缺少自知之明,名義上是反省悔過,實際上卻是痛定思痛,追求個性自由的理念正在越加執(zhí)著堅定。他一層層地剖析自己,剝除身上的每一點異己的成分,躬耕生活也讓他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在反省中,他經(jīng)歷了一次完整的脫胎換骨,他對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實行空前地融會貫通和梳理批判。在黃州,他真正的成熟了,他回歸到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要獲取真正的個性自由。同時,他把對個性自由的追求加以升華,使之沉淀為社會理性,發(fā)展成為他對整個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探求,從而確立起他處世人格的標準。蘇軾的自由人格并不是對現(xiàn)實、社會、人際關(guān)系的回避,而是在執(zhí)著現(xiàn)實、上下求索、頑強斗爭的艱苦境遇中抽繹出來的哲學精華。因此他能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感悟人生真相,拈花一笑,心境一片澄澈。一次小小的淋雨事件,也能讓我們看到一個豁達的東坡形象。此后無論得意也好,失意也罷,他都能很好地調(diào)試自我,在黃州,蘇軾與自我的關(guān)系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從此他便活得自在,活得瀟灑!
總而言之,蘇軾在黃州,在雨中一聲長嘯,引得文壇激蕩,千載以來,猶令人追慕不已。一個曠達的蘇東坡也從這里開始誕生,成熟,走向了完美。愿我們都能像東坡那樣虔誠地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林語堂.《蘇東坡傳》。
[2]崔鐘雷.《唐宋八大家文集》。
作者簡介:王麗霞(1980—),學歷:研究生,籍貫:河南,深圳市坪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