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特級教師,執(zhí)教高中思想政治課十年,其后,從事德育課程教學研究和編寫德育教材,參與有關專家編寫論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發(fā)表論文四百余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論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陳光全單元》《小學德育課程論》《教師發(fā)展之路》等專著。
《辭?!分赋觯盒腋J恰靶木呈孢m的境遇與生活”。學者趙汀陽認為:“有意義的生活必將引起幸福感”。筆者以為:幸福是一種主觀體驗與客觀境遇的結合,它至少包括生理維度、心理維度、倫理維度等三層含義。其一,幸福是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其二,幸福是一種快樂的生存狀態(tài);其三,幸福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滿足與實現(xiàn)。
在德育課堂場域中,教師與學生是協(xié)同創(chuàng)造幸福和彼此分享幸福的親密伙伴。師生的幸福互為依托、相互支撐、凝結一體。如同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所描述的:課堂成了師生“內(nèi)部的深層愉悅與外部的深層渴望相遇相融的圣地”。教師用心靈擁抱學生的心靈,用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師生在心靈相約、情感共振、思維互動、行為攙扶中,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攜手步入幸福的樂園。
一、營造課堂的快樂性
快樂是一種狀態(tài),快樂是一種品質(zhì),是外表掩飾不住的喜悅與內(nèi)心不可抗拒的美好感受。中學德育課堂教學應該彰顯快樂屬性,讓中華經(jīng)典文化中的“孔顏之樂”得以傳承。
1. 助推學生快樂地學習
新版課程標準都強調(diào),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nèi)容,實施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善于在他們的頭腦里建立起形象,然后借助形象的涌動,直覺和感悟出經(jīng)濟、文化、政治、哲學理論的奧秘;在想象的境遇中,撥云見日,頓悟出理論的玄機。如此,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枯燥乏味,而會感到無比快樂。
【案例】“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生活與哲學》第9課)教學片段
學生自學教材P69-P71內(nèi)容后開展趣味活動
1.請每個同學畫一朵花,然后舉起自己畫的花并觀看別人畫的花。(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活動)
2.同學們?yōu)楹萎嫷氖悄档ぁ⒕栈ā⒑苫?、向日葵……(引領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3.如果不畫具體的花,能否畫出花來?(學生深入思考“花”與具體的“花”的關系,借助形象的支撐,從中感悟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交流感悟:從“畫花”中,你懂得了什么?
(學生交流略)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將日常生活中學生習以為常的“畫花”作為鮮活的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親歷活動,借助直覺和形象思維,從中感悟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教師不是生硬地灌輸,而是注重營造生活化情境,引領學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去建構知識。如此,學生的學習過程呈現(xiàn)出迷人的風景;他們因發(fā)現(xiàn)知識的奧秘而驚奇,因?qū)φ軐W原理的“頓悟”“覺解”而雀躍,快樂之情溢于言表。學生感受到快樂,便會樂觀地看待這個世界;學生一旦沉浸在快樂中,他們就會心曠神怡地在學海中遨游,領略到生命的美麗。
2. 教師要做快樂的教育者
教師是快樂者,才能引發(fā)、激勵學生的快樂情感。教師要讓快樂從自己的心靈流向?qū)W生的心靈,讓他們在快樂學習中,把自己塑造成充滿愛心、豁達、樂觀的道德主體。做快樂教育者的另一使命,就是引領學生主動地去創(chuàng)造快樂。教師“不應該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感受快樂,等待快樂的自我加盟;還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地創(chuàng)造快樂,學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學會讓生活流動著快樂的音符,讓心靈變成道德的宇宙”[1]。
二、彰顯教學的價值性
教育學者莫妮卡·泰勒說:“教與學的過程是一種價值過程”[2],“人作為價值性存在,其生存和發(fā)展之根就在于價值探索、價值實現(xiàn)和價值創(chuàng)造”[3],人的特性就表現(xiàn)于個體“對人格尊嚴、生命意義的尋求”[4]。德育的要義是培養(yǎng)和陶冶人的豐富的精神世界,以追求和享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價值性是中學德育課程教學的耀眼明珠。中學德育課程應引導學生在“價值探索、價值實現(xiàn)和價值創(chuàng)造”中真正做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欣賞和自主建構,提升學生的價值素養(yǎng)。
1.注重彰顯課程的價值屬性
中學德育課程教學內(nèi)容是對波瀾壯闊、絢麗多彩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的高度濃縮和凝聚。注重彰顯課程的價值屬性,要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潮流,關注社會變革,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自覺把個人的成長和成才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獲得奮發(fā)向上的不竭動力,讓生命充滿活力;要幫助學生面對多元文化思潮的沖擊能辨別真?zhèn)?,正確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樹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掌握智慧的思維方法。
2.引領學生增強理性,改善人性
彰顯德育課程的價值性,在于豐富學生的人性,增強理性,充盈人生的意義,促成學生享受幸福的生活。著名哲學家康德認為,“通過教育,人性可以不斷地改進”,“人必須盡早地使自己受理性的指揮”。幸福就存在于增強理性,改善人性并接受理性指揮的過程之中,這是中學德育課程教學應追求的目標。
【案例】“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生活與哲學》第8課)教學片段
課堂交流:請用具體案例或名言、警句、諺語,說明量變與質(zhì)變相互關系的哲理。
教師的話言剛落,有幾位同學便相繼表達了觀點。此時,謝老師將放在講臺上的錄音機啟動,移步走到小高(該生有嚴重的口吃?。┑恼n桌前,說:“請你發(fā)言,別著急,慢慢說,我和同學們都會洗耳恭聽?!毙「唏R上站起來,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每當他發(fā)言,老師和同學都真情鼓勵)。小高不緊不慢地開腔:“‘毛毛細雨濕衣衫,這是我們鄉(xiāng)間的一句俗諺。毛毛細雨不停地落,是一種量的積累;衣衫由‘干轉變?yōu)椤疂?,是一種質(zhì)的變化。它揭示了事物的發(fā)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zhì)變的必要準備,質(zhì)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闭n堂上又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謝老師飽含深情地對小高說:“真棒!你把辯證法學活了(順手拿起講臺上的錄音機)。你的精彩表達已經(jīng)錄下了,磁帶中還記錄了你剛入高中時的兩次發(fā)言。”
“當時你說話有點結結巴巴,吐字不清。通過一年半的語言訓練,奇跡出現(xiàn)了!如今,你的發(fā)言既清晰、流暢,又有表現(xiàn)力。我把機子和磁帶留給你。請利用休息時間,對比地聽一聽,你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表達能力已經(jīng)有了質(zhì)的變化。(此時,小高的臉上綻露出自尊、自信的燦爛笑容)
上述案例中,教師把對弱勢學生的呵護、對人性的尊重,春風化雨般吹拂到學生的心靈,成為滋養(yǎng)他們生命的重要元素。置身于這種充盈人文關懷的詩意課堂,學生的幸福感會溢于言表。
3. 以情載理,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構
課的價值高度,從根本上決定和展示課的品質(zhì)。要營造具有價值高度的課,必須發(fā)揮情感的功能,采用以情載理,情理協(xié)同的策略,以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構。營造德育幸福課堂,教師要編織一條微妙的情感紐帶,并借助認知因素的協(xié)同,由低而高地引導學生從“感觸”(進入情境,捕捉觸點,感知人和事)、“感受”(延續(xù)感觸,引發(fā)對人和事的感受)、“感染”(受情感的進一步熏陶,產(chǎn)生感同身受的移情體驗)、“感動”(引起思想政治和倫理認識的升華),直至“感化”(認同建構某種核心價值觀)。
【案例】“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生活與哲學》第12課)教學片段
師:我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主人公名叫力克·胡哲,生于澳洲,大學本科雙學位,是一位企業(yè)總監(jiān)。他巡回演講超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是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說家。他的演說觸動過億萬人的心靈。大家愿意學習力克·胡哲嗎?
生:愿意。
師:力克是一位殘疾人,出生時沒有四肢,只有軀干、頭和長著兩根腳趾的小腳,被他妹妹戲稱為“小雞腿”。他上學后飽受嘲笑,在自殺的最后一刻選擇了活下來。此后,力克告誡自己永遠不要放棄。事實上,他確實做到了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下面我們就來觀看他的一段演說片斷(播放力克演說片斷)。
師:在這個片斷中,我們看到了力克確實是一名極棒的演說家。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騎馬、游泳、踢足球、打鼓樣樣皆能。他的座右銘就是:無手、無腳、無煩惱。
師:力克通過砥礪自我,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從他的成功中大家感悟到了什么?
生(熱淚盈眶):我太感動了!從力克的事跡中我懂得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生(激情高昂):人人都可能遭遇磨難。從力克的事跡中我感悟到了痛苦和不幸猶如人生旅途上設置的柵欄,每跨過一個“欄”,信心就會增加一分,能力就會提高一步,人就會越走越遠。
生(動情地說):解讀他成功的密碼,我體驗到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我要用正確的價值觀支撐自己,說到做到。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要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祝福大家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不斷前行,演繹詩意人生。
教師憑借對教育終極價值的堅守,使德育教學變得純粹,具有激蕩心靈的力量。置身于這樣的課堂,你會感受到教學主體間情情相融,心心相??;生命中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肌膚都在感受、體認人生的價值。師生共同邂逅生命的高峰體驗,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課堂也就成了師生享受幸福的教育場域。這個案例啟迪我們,教師要以情載理,情理協(xié)同,引領學生樹立價值理想,培養(yǎng)他們的價值認知和價值創(chuàng)造等能力;促使學生“價值行為的調(diào)控和基于正確價值原則的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從而,“將社會普遍認同的一套價值內(nèi)化于心,生成自身的人格系統(tǒng)”[5]。
三、體現(xiàn)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xiàn)形式。幸福的課堂需要創(chuàng)新。
1. 引領學生成為學習之旅的探究者和發(fā)現(xiàn)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倡導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以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中學德育課程中的探究學習有各種類型:既有整個單元的綜合探究,也有一個課時的主題探究,還有著眼于發(fā)散思考、深度感悟某一原理、觀點而進行的單項探究。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學生營造探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支點,為他們提供自我超越的平臺,從而讓課堂充盈生命的靈性和美麗。
【案例】探究一幅漫畫內(nèi)蘊的哲理
(1)提示探究問題
《生活與哲學》第九課第一框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P67)中有一幅漫畫。先讓學生讀圖,然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放飛想象,自主探究該漫畫內(nèi)蘊的哲理。
(2)自主探究(學生凝神運思、沉浸在對漫畫內(nèi)含的哲學意義的探究中)
(3)交流探究結果(摘要)
發(fā)現(xiàn)1:懸掛在山崖上的A與B,既表現(xiàn)有尖銳對立和彼此斗爭的一面;同時他們又被同一根繩子系著,結合為一體。據(jù)此,這幅漫畫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矛盾”概念的內(nèi)含,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
發(fā)現(xiàn)2:A與B有著“你容不了我,我也容不了你”的狀態(tài)。顯然,漫畫蘊含有矛盾斗爭性的哲理,即矛盾雙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xiàn)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發(fā)現(xiàn)3:A與B懸掛在山崖上,“你也不能離開我,我也不能離開你”,從中可看出漫畫蘊含有矛盾同一性的哲理,即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的屬性和趨勢。A、B共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彼此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
發(fā)現(xiàn)4:A不燒斷B頭上的繩子,對立狀態(tài)始終存在,也正是保持著這種對立狀態(tài),才維系著雙方的平衡。反之,A燒斷B頭上的繩子,對立狀態(tài)結束,雙方的平衡被打破,統(tǒng)一體就會破裂。據(jù)此,從漫畫中可以領悟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其一,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即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其二,沒有同一性也就不會有斗爭性,即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上述種種精彩發(fā)現(xiàn),無疑是學生自主建構的結晶,是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所綻放的花朵。成功的案例表明,引領學生成為學習之旅的探究者和發(fā)現(xiàn)者,無疑是建構中學德育幸福課堂,凸顯超越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策略。
2.銳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和享受有價值的課堂生活
提升中學德育課程教學的幸福性品質(zhì),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課堂生活。所謂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生活,用著名學者趙汀陽的話說,就是對“可能生活”的建構。“人的每一種生活能力都意味著一種可能生活,盡可能去實現(xiàn)各種可能生活就是人的目的論意義上的道德原則”[6]。建構“可能生活”,是一種超越,需要借助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馬斯洛特別強調(diào),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指那些具有社會價值的藝術或科學成果”,而且還表現(xiàn)在“那種即時創(chuàng)造,靈活恰當有效地應付任何突然呈現(xiàn)在此時此地的情境的能力”[7]。
對于教師來說,創(chuàng)新大體上可分為兩種層次。其一,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這是一種高端的創(chuàng)新。其二,表現(xiàn)在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思維的出彩、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教學藝術的提檔升級上。諸如一節(jié)精彩的教學設計、一次別開生面的導入、一串沁人心脾的教學語言、一段震撼心靈的展示、一則溢出教學目標的生成、一組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以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精妙切入、教學反思中的思想升華等,都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教師一定要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需求。
【案例】《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導入環(huán)節(jié)
播放歌曲:《霧里看花》,PPT展示歌詞
師:欣賞了歌曲。同學們猜猜看,這雙“慧眼”是什么呢?
生:(認真思考后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師: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順手板書“馬克思主義哲學”)。
這則導入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在巧用了“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歌詞,從新的視角,拓展了其哲學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自然可以借給我們一雙“慧眼”來認識這個紛擾的世界。如此精彩的導入,將長久地銘刻在學生的心靈中,終生難忘。
課堂生活是教師職業(yè)生活的核心地帶。教師只要銳意創(chuàng)新、堅持創(chuàng)新,就能體驗到人的超越性所帶來的最大幸福,就能把心中所希冀的“可能生活”轉變成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
參考文獻
[1]李雪紅.小學品德教學拓新[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36.
[2][英]莫妮卡·泰勒.價值觀教育與教育中的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3(5).
[3][4][5]邱琳.人的存在與價值教育[J].教育研究,2012(5).
[6]趙汀陽.論可能生活[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4:116.
[7][美]馬斯洛.人性能達到的境界[M].1971: 100.
(作者單位:宜都市教學研究室湖北宜昌 443300)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