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蕓
每年兩會,明星代表、委員,以及出自各色人等的“雷人提案”總是占據(jù)了大量的新聞版面。兩會作為國人重大的政治生活,為何在一些媒體上總是容易表現(xiàn)得太“雞零狗碎”、太“花絮”?記得過往幾屆兩會,對會場女服務員、女記者、女代表的外貌和穿著也有大量圖片報道,仿佛兩會是一場視覺饑渴的盛宴,趁機“揩油”的男權視角無處不在。這種狀況顯然不太符合兩會所要實現(xiàn)的議政功能定位,似乎是被媒體把焦點給扭曲了。
除了抱怨媒體,還有人抱怨那些提出“雷人提案”的代表,這些抱怨和批評當然沒有什么錯,不過,除了抱怨,我們恐怕還得試著考察這一現(xiàn)象所以生成的系列環(huán)境因素。
過去,我們可能還不習慣參政議政,某種程度上,參政議政是作為一項榮譽被認可的。于是,我們有了一些表示不愿意就政治議題發(fā)表意見的“啞巴”代表和委員,他們中的一些是由于職業(yè)習慣而對政治議題不熟悉,擔心說錯話而干脆不說,這一點在明星代表、作家代表身上表現(xiàn)最為集中,他們多是由于在自己的行業(yè)獲得了名聲而成為代表委員的,而不是由于他們對參與政治有特別的興趣。
其實,也有部分明星委員在面對記者采訪時,在其從事的領域也確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在環(huán)保、民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觀點,但部分明星委員卻鮮有建議,甚至選擇了沉默。“沉默”的明星委員,不免讓人覺得是在耍“大牌”,背離了公眾的期待。這些“沉默”的明星委員更像是兩會的“圍觀者”,就是“來看看”的,就是來被聚光燈圍追堵截的。
而另外一群人,多是不知名、不受重視的兩會一般參與者,由于知名度不高,媒體本來并不關注他們。但同時,他們心中也許和明星一樣熱衷于把參會視為個人榮譽,他們急需把自己參會的榮耀表現(xiàn)出來,也希望得到聚光燈的照耀。于是,“雷人提案”就成為一個有效獲得媒體關注的招式。這些代表委員故意以聳人聽聞的提案吸引眼球,因為在他們看來,注意力經(jīng)濟的價值是首要的,就算被罵也是一種“勝利”。這類似于一種廣告效應,他們需要的就是吸引大眾、媒體的關注。
肯定還有另一種類型,有些代表和委員無意于嘩眾取寵,但還是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提案。他們的癥結也許在于缺乏參政經(jīng)驗和議政能力,他們不接“地氣”,不知道去哪里獲得有現(xiàn)實意義的提案資源,也就是說,他們還沒有學會尋找渴望被表達的民意訴求,他們實際上暫時還稱不上合格的民意代表。
最后,我覺得有個概念需要厘清,即“雷人提案”的說法本身就很“雷人”,很不科學。它表達的意思是極為自我和專制的,它排斥異見和分歧,它對多元社會的多元利益代表和民意訴求未能持開放包容態(tài)度。
如果對未來有所期許,我們似乎應當努力營造這樣的環(huán)境:提案雷人不雷人,由民眾自然選擇,由民意自動篩選過濾,而不是由媒體或代表的內(nèi)部來評判。
筆者認為,提升兩會的參政議政效率,關鍵還在于提高兩會的專業(yè)化程度,疏通更為切實可行的民意管道,讓那些積壓已久的老問題得以到達有專業(yè)參政能力的真正的代表委員手里,讓那些不斷涌現(xiàn)的新問題得以被公眾看見、聽見,被兩會的議程所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