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浩
院中,立著個碌碡。這個圓柱體,中間略大,兩端略小,宜于繞著一個中心旋轉(zhuǎn),本是用來軋谷物、碾平場地的農(nóng)具。
小孩子摸著一棱一棱的碌碡,“這個用來干什么?”充滿好奇。“它的任務(wù)是滾動。”我總是這么回答,小家伙們嘎嘎大笑,以為在說笑。其實(shí)陶制的小碌碡,還真的是一種很有趣的玩具。
玩具,總是有其時代特色的,若想準(zhǔn)確地把握某個時代的脈搏,研究一下那個時代的玩具,或許能切中命門。
作為農(nóng)具,碌碡大行其道時,村里燒窯的師傅曾用他那雙靈巧的手,制造了大量的碌碡玩具。陶制的碌碡是迷你版,表面刻出棱,兩端有孔眼,不同的是,玩具碌碡是空心的,為了增添趣味,空心里放著一枚泥丸,燒好后是青灰色,滾動中泥丸與碌碡四壁相擊,會發(fā)出鐺鐺的脆響,很悅耳。
玩具碌碡,大約能啟蒙孩子們熱愛勞動,寓教于樂。
農(nóng)具碌碡派上用場的時候,一般都在夏秋兩季。
夏日,小麥成熟了,收割下來后,用鍘刀把麥穗切下,晾曬在大場上,待干透了,便用碌碡壓,那場面,而今想來如在目前。一棒碌碡,用牛、馬或驢拉,也用人拉。人拉時,一般都是四五個人一棒,有男有女,說說笑笑,豐收的喜悅洋溢在眉宇之間,麥場上滾動著碌碡,一圈一圈,不厭其煩,滾動過程中,有人不住地翻動麥草,不讓一只麥穗心存僥幸。
秋日,大豆上場了,豆角在碌碡的吱嘎聲中,咧開了嘴滾滿場,如同拉碌碡農(nóng)人明快的心情。
有那么幾年,用拖拉機(jī)帶著碌碡壓場,孩子們爬進(jìn)車廂,碌碡跟在車廂屁股后邊跑。一個古老,一個現(xiàn)代,居然能完成一個美妙的組合。
農(nóng)閑之時,碌碡就躺在大場,沒卸木框時,孩子們便騎在碌碡上,兩腳來回地蹬著木框子玩耍,像蹬著腳踏車,似乎真的能跑。
也有一群小伙子,力氣沒處使,先是掀動碌碡,讓其豎立,再雙手扣住碌碡的一端,猛地一用力,碌碡立了起來。有人掀到半道,無力繼續(xù),只得半途而廢,漲紅臉搖搖頭,甩甩手臂下下腰,卷土重來;力氣大者,掀起,放倒,再掀起,再放倒,一口氣可以連續(xù)掀動多個,一片叫好聲中,大有庖丁提刀四顧的快意。
作為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農(nóng)耕文明里程的親歷者,碌碡,如今只能是旁觀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