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經(jīng)??吹匠扇税褍和漠斍吧詈臀磥砩钭隽硕獙α⒌膮^(qū)分,認為要想將來享“福中?!?,整個兒童期都要吃“苦中苦”。于是,疲憊不堪的孩子終日隨父母奔波于各種興趣班之間,努力成為“多位一體”的全才,忙著為未來的幸福生活準備籌碼。其實,這種為了所謂遙遠的未來生活而破壞兒童的當前生活,把幸福作為某種結果去追求的做法,只會使兒童本應快樂的童年陷于苦役之中,為他的一生留下不幸的回憶。
存在主義哲學曾提出了一個響當當?shù)目谔枺骸按嬖谙扔诒举|”。指出人是這樣一個存在:人是其所是,又不是其所是,又是其所不是?!叭耸瞧渌恰笔钦f人首先是一種實然的存在,他必須首先解決好自己的衣食住行的問題,即生存問題;然而,人又要“不是其所是”,還要“是其所不是”,即說人還是一種應然的存在,生命應該實現(xiàn)自我超越:不僅要超越動物,還要超越自己;既要超越過去,還要超越現(xiàn)在,面向未來。人的發(fā)展遵循著“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更高層面的肯定)”的邏輯線索進行,這是人自身發(fā)展的辯證法。教育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聯(lián),幫助人實現(xiàn)并超越自我是教育亙古不變的使命,在幼兒教育階段更是如此。
“兒童甚至整個人類剛生下來是‘早熟的:他帶著一堆潛能來到這個世界上。這些潛能可能半途流產(chǎn),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條件下成熟起來”。這些潛能成熟的過程與人類生活的過程是同步的。在嬰、幼兒期,兒童學會了大量的東西,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學會一切而不知自己在學習,與此同時他逐步從無意識過渡到有意識。學會某些知識,對于孩子們來說僅僅是一個起點。當他們領會了一個練習的含義,會喜歡無數(shù)次地反復進行這個練習,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兒童喜歡反復聽一首歌或一個故事,直到從中得到最大滿足為止。他們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錘煉著自己的心智,為新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兒童通過工作和活動獲得自身的外延與加強。正如蒙臺梭利所認為的: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內在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fā)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她說:“生長,是由于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fā)展,使生命力顯現(xiàn)出來,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遺傳確定的生物學的規(guī)律發(fā)展起來的?!眱和墓ぷ骶褪撬茉熳陨?,這種工作是兒童必須自己做的——沒有人能代替兒童成長。而這個塑造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生活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兒童的生活就是成長。
兒童的生活是內在發(fā)展、自我超越式的。每天,兒童都要越過已知的界限進入未知的天地,因為他們每天的經(jīng)驗中都包含有新的挑戰(zhàn),他們必須對這些經(jīng)驗進行重新定位:有些必須將其內化,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有些則加以排除。一個兒童如果要持續(xù)發(fā)展的話,他每天必須在思想上、感情上充分使用感官運動的技能技巧消化這些挑戰(zhàn)。在這種消化新生活經(jīng)驗的要求中,有著人類成長的自然動態(tài)。在這種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體驗陌生的明天,有著改變現(xiàn)實的內在動態(tài)。
兒童是進行自我實現(xiàn)的人。在他們的基本需要得到適當滿足之后,他們又會受到更高層級的動機——超越性動機的驅動,去獲取更大的滿足。他們的工作就是錘煉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而這種工作的回饋是他們自身的成長、能力的提高?!白晕覍崿F(xiàn)”這種高峰體驗必然是人的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和人性的極大豐滿。真正的教育給幼兒以知識、勇氣和智慧,啟迪他們去體悟生活,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自我,并向更高層面超越。
不斷超越亦是整個人類追求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人類在從襁褓到墳墓的旅途中不斷達到新的高度,但這決不暗示早期成就的簡單消失。每個階段都與高于它的那些階段共存,從而提供了一種比原來更為廣泛、深刻的知覺和理解能力。對于兒童來說,六歲決不僅僅指六年,而是指前面六年中一切存在的總和,兩歲、四歲和六歲會同時存在于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身體和精神之中。不同時期不同技能的發(fā)展就像一架管風琴的許多音域一樣,兒童則是精通自己樂器的藝術能手。他們知道在感覺運動階段、前操作階段和具體操作階段的音域間如何轉換——如果形勢需要的話,如何去合奏。
對兒童來說,他們的生活是逐步開展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前進的。而且,這個過程必須由兒童自己來完成,童年期每一階段的生活對兒童未來的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與學校結識后,“一個巨大而又無休止的戰(zhàn)役迫使他們把自己的學習劃分成一些零碎的部分,那些以前曾熟悉的關系破裂了,原本親密無間的精神與身體、想象與理智、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分裂了?,F(xiàn)在,學習的真實基礎被削弱,自發(fā)性也受到了阻礙,游戲和無拘無束被放逐到課間的短短十幾分鐘……在學校的環(huán)境中,原來學前階段那種普遍的自發(fā)性學習過程變得很少見了”。學校中間接經(jīng)驗的傳授變成了對兒童生活的一種干擾和破壞。
所以,如何處理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間的矛盾,對兒童的生活意義重大。當然,無論是不顧兒童的感受和需要,一味向他們灌輸生氣全無、進入成人社會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清單,還是對兒童不管不顧,任由他們自己去建構自己的生活這兩種極端的做法對兒童都是一種傷害。我們的教育慣用的做法是灌輸給兒童成人認為有用的知識,并美其名曰“為兒童未來的生活做準備”。且不說這種無視兒童生活經(jīng)驗的灌輸是否能為兒童未來的生活做必要的準備,就從它對兒童當前生活的破壞來說就是不可取的。教育不能為了所謂的“未來”而犧牲兒童今天的生活,把為未來生活的準備期變成兒童的消極情感期、焦慮期。難道兒童現(xiàn)在不應該享受完滿的生活嗎?
綜上所述,童年不是為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xiàn)的一種生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流金歲月。今天的兒童長大后成為怎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如何渡過童年,童年時代由誰攜手領路,周圍世界中有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很可能,孩子從書本、從教科書、從課堂上所吸收的一切之所以被吸收,恰恰是由于除書本而外周圍還存在著一個世界。兒童從出生直到他自己能打開書本閱讀為止,就是在這個世界里艱難地向前邁步的。幼兒教育只有走進并立足于兒童當前的生活,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人本意識和生命意識,體現(xiàn)教育對人成長動態(tài)過程的關注,并幫助幼兒在適應當前生活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