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身份寫作”與文本價值

2013-04-29 00:26:50徐慶全
財經(jīng)文摘 2013年7期
關鍵詞:吳偉出版社政治

徐慶全

吳偉先生所著的《中國80年代政治改革的臺前幕后》一書,已經(jīng)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本人有幸,提前幾天拿到了這部近60萬字的書稿,隨即用兩天半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它。讀畢掩卷,有許多話想說。

吳偉“身份寫作”的意義

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威權國家來說,歷史是構筑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用意識形態(tài)來構筑歷史,也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姑且稱之為“國家威權史觀”。兩者相輔相成,淡化乃至消解不利于意識形態(tài)的一切,并進而按照政權的需要來剪裁歷史并規(guī)范著普通人的“記憶”。從上個世紀40年代的延安時期開始,一直到今天,這樣的例子可以隨手拈來;最典型的是對1980年代歷史的遮蔽和扭曲。

1980年代去今不遠,五十多歲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印記走過來的,但這印記,卻一次次地被“國家威權史觀”蠶食著。這個年代中共中央的兩任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都先后被歷史遮蔽著。先是胡耀邦,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被大陸所有媒體所遺忘——盡管后來解禁,但也是有限制的解禁,《胡耀邦傳》關于1980年代的那兩卷依然無法與讀者見面;而趙紫陽,至今依然是大陸幾乎所有媒體共同遺忘的對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拒絕遺忘”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義,是消解“國家威權史觀”大堤的一個小小的蟻穴。這個道理,趙紫陽懂,他在囚禁中秘密錄音后成書《改革歷程》;這個道理,宗鳳鳴和杜導正也懂,他們相繼推出與趙紫陽談話實錄的書;這個道理,吳偉也懂,他剛出版的《中國80年代政治改革的臺前幕后》,也是對“國家威權史觀”的一種抗爭。

與趙紫陽、杜導正等相比,吳偉很普通。但是,這本書告訴讀者,普通的吳偉,竟然以不普通的身份,直接參與了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政治體制改革的運作過程。

1986年10月,吳偉調(diào)入鮑彤主持的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1987年11月加入正式設立的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這兩個機構是趙紫陽推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參謀部”。在這里,吳偉不僅參與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方案的研討和設計工作,而且是起草《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中共十三屆二中、三中全會報告等在改革開放歷史上有濃重色彩的文件的參與者之一。從1987年1月至1989年5月,吳偉又兼任鮑彤的秘書,而鮑彤先是趙紫陽的秘書,十三大后又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政治秘書,是被稱之為趙紫陽“智囊”的人物。趙紫陽——鮑彤——吳偉,是一條線,盡管吳偉處于末端,但要將八十年代政治體制改革的線索串起來,吳偉的身份依然無法忽略。由此看來,《中國80年代政治改革的臺前幕后》,可以說是吳偉的“身份寫作”。

“身份寫作”,是我自己發(fā)明的一個詞,冀望依此能夠與“回憶錄”相區(qū)別。讀了很多的回憶錄,讀了很多的傳記,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回憶錄都存在著有意的或無意的“自我放大法”。所謂“有意的”,是回憶者高壽,與其一同參與這段歷史的人作古,他可以信口開河,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反正死無對證;所謂“無意的”,是因為記憶本身是靠不住的,一般人回憶往事,記憶會不自覺地向有利于自己形象的一面傾斜,將功勞傾斜到自己身上的事情很常見。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自我放大法”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回憶者有在場的“身份”而沒有“寫作”的功底——沒有能力通過歷史記錄來甄別自己回憶的東西的準確性,當然也就更沒有能力從歷史和思想高度上來總結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這種作品只能稱之為“回憶錄”。

而吳偉有歷史在場者的身份,也有寫作的功底。他下過鄉(xiāng)、當過兵,可以說對社會底層多有體驗;1977年,他成為“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1983年7月,又考取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并開始從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他是八十年代思想啟蒙的碩果,也是那場啟蒙運動中眾多的年輕推波助瀾者的一員。正因為如此,1986年獲法學碩士學位后他直接到鮑彤主持的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報到。

吳偉參與過許多重要文件的起草,有相當好的文字功底。更可貴的是,他寫作這本書,在充分發(fā)揮嚴謹?shù)奈淖帜芰Φ耐瑫r,融入了史學的甄別功底。簡言之,他的“身份”——現(xiàn)場回憶內(nèi)容——僅僅是線索,盡管他也有意識地為歷史做證,為后人留下這個大時代的寶貴記憶,而文字記錄和走訪知情人相互參證的“二重證據(jù)”——這是王國維在1925年提倡的歷史研究法——則豐富了回憶的內(nèi)容,并依此勾勒出八十年代尤其是后期政治體制改革決策過程的可信的場景。

毫無疑問,吳偉的這本書,是研究八十年代改革歷史繞不過去的巨大存在,也是“身份寫作”的范式之一。

文本價值

吳偉的這本書,說的是整個八十年代政治改革,但1986年趙紫陽主持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超過全書內(nèi)容的五分之四;說的是“臺前幕后”,其實“臺前”少,“幕后”多。也正因為如此,這本書對于人們研究趙紫陽執(zhí)政時期的歷史,對于研究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決策過程,具有極高的文本價值。

2009年,我在參與編輯根據(jù)杜導正日記出版的《趙紫陽還說過什么》一書時,對照趙紫陽的《改革歷程》,我在序言中寫道,如果把趙的書比作歷史“正本”的話,杜的書可以說是“副本”?,F(xiàn)在讀到吳偉這本書,我認為,相比杜的書來說,這本書是更加嚴格意義上的“副本”,或者說是更加系統(tǒng)的“副本”。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中粗線條的回憶,在這本書里都一一展開,用一個歷史學上的術語,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改革歷程》的“箋證本”。其文本價值可以糾正我既往對八十年代歷史的一些看法。

第一,用“雙峰政治”概括不那么準確。

一般說來,梳理八十年代的歷史,都要關注到中央以鄧小平為首的“改革派”和以陳云為首的“保守派”之間的分歧導致的不同的歷史走向,鄧力群在《十二個春秋》當中概括為“單年反右”“雙年反左”。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斗爭》一書大致也是順著這個脈絡來的。我在讀到楊繼繩的書的征求意見稿時,也同意這個看法,還特意為他起了一個“雙峰政治”的名詞來概括。從吳偉書中的描述并結合趙紫陽的《改革歷程》來看,“雙峰政治”大致持續(xù)到1986年,此后是“一個婆婆”,即鄧小平的威權政治了。

1986年以來,鄧小平對胡耀邦已經(jīng)多有不滿,正醞釀讓他在十三大上“軟著陸”;同時,鄧開始屬意趙紫陽。而趙自調(diào)到中央工作以來,關注點在經(jīng)濟改革,這倒讓他與陳云那一派關系不像胡那樣緊張。所以,趙接替胡以后,除了趙想將李瑞環(huán)調(diào)來分解鄧力群的權力遭到陳云否決外,看不到陳云的身影。尤其是在十三屆一中全會上,趙提出“重大問題仍然要請小平同志掌舵”這一決議后,黨內(nèi)事實上也就剩下一個“婆婆”了,陳云基本上沒有對趙的工作再說三道四;而且,此前陳云一派的核心人物胡喬木和鄧力群等也大致失勢。黨內(nèi)一個“婆婆”的體制,基本上結束了“雙峰政治”下的左右搖擺。這是趙能夠從1986年以來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基礎。

問題是,中國政治從“雙峰政治”走向一個“婆婆”的威權體制,是否就能夠保證改革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陳子明對此有過分析。他說:按照新權威主義宣傳者的定義,東亞國家類型的威權政治,是由具有現(xiàn)代化意識與導向的政治強人或組織力量建立起來的權威政治。一方面,這種權威政治由于具有明確的現(xiàn)代化變革導向,而不同于傳統(tǒng)專制政治;另一方面,出于它具有強制性的、高度組織化的行政軍事力量與權威意志,作為其穩(wěn)定社會秩序、推行其現(xiàn)代化方針的基礎,因而又不同于民主政體。對于新權威主義的質(zhì)疑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如何保證政治強人確實“具有現(xiàn)代化意識與導向”?第二,“具有現(xiàn)代化意識與導向”的政治強人能否解決政治繼承問題?到1980年代后期,鄧小平的威權改革模式在這兩個問題上都出現(xiàn)了麻煩。

陳子明所舉出的一個例子是1988年的“價格闖關”。吳偉書中通過扎實的考證,認為這次“價格闖關”,是鄧小平提出、趙紫陽執(zhí)行的。鄧小平下決心的依據(jù),并不是所謂“現(xiàn)代化意識與導向”,而是他對“發(fā)揮我們的真正優(yōu)勢”——“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鐵的紀律”“集中力量辦大事”等“黨組織優(yōu)勢”的信賴。

由此說來,不管是“雙峰政治”還是“一個婆婆”,如果不“具有現(xiàn)代化意識與導向”,的確無法解決陳子明所提到的兩個問題。

第二,關于胡耀邦和趙紫陽。

整個八十年代,是胡和趙的時代。關于兩人之間的關系,常有人在書中議論。吳偉的書中當然也涉及到,但他只是在一個注釋中提到這一點。顯然,吳偉是站在比較高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的。我贊成吳偉的看法。我要說的胡和趙,也不是來糾纏這一類問題,而是吳偉書中所看出來的胡和趙的不同的做事風格。

與胡相交很深的吳江認為,胡用人是五湖四海,甚至連自己的一個班子也沒有,這不能不說是胡的一個缺憾。而趙不同,趙喜歡依靠自己熟悉的人,并依靠一個班子來為自己出謀劃策。1986年接到鄧小平交代的研究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后,他依靠鮑彤,先后建立了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和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這兩個機構,的確成了趙決策的“參謀部”,趙很多政治主張,都是先在這兩個機構中醞釀而后提出的。

著名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趙獲得鄧信任的一個重要的籌碼。關于這個觀點的形成,吳偉書中說:趙紫陽是在1987年1月15日的全國省長會議上,第一次談到了“兩個基本點”的說法。他說,三中全會的基本點有兩個,一個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是改革、開放、搞活。二者是統(tǒng)一的,缺一不可。此后,他在1月30日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再次闡述了這個觀點。后來在中央政改辦的一次會議上,陳小魯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要有一條基本路線。鮑彤接受了這個意見,對“兩個基本點”的說法進行了完善,加上了“一個中心”的表述,成為對三中全會路線的完整概括。趙紫陽后來回憶說:“這種口語化的概括,鄧小平看了非常贊賞,多次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講得好?!薄皡⒅\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此外,十三大報告起草過程中,趙給鄧小平寫的那封著名的“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立論基礎的信,獲得鄧小平的首肯,直接來源于鮑彤在會上的發(fā)言。趙接替胡代任總書記時,正是“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浪潮勃興時,但趙在僅四個多月時間內(nèi)即將這股浪潮給平息下去,并發(fā)表了著名的“5·13講話”,鮑彤所主持的“參謀部”貢獻很大。而政治體制改革的謀劃能一步步順利走下去,更是這個“參謀部”的功勞。

在處理與鄧的關系上,胡、趙二人風格也不同。也許是因為胡執(zhí)政時,處在“雙峰政治”的漩渦中,需要左沖右突,他向鄧請示匯報的時候比較少,尤其是1985年以后,這一點連趙都不理解。趙“對耀邦不大聽鄧小平的招呼也不以為然,認為對大局不利,對耀邦本人也不好”。而趙不同,他很注意向鄧請示。中央政改辦在討論鄧小平對十三大報告稿政治體制改革部分提出的意見的時候,有人說了一句后來成為政改研討中最經(jīng)典的話,他說:“我們總是說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什么是中國實際?小平同志的話就是最大的實際?!眳莻フf:“這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和思考?!逼鋵?,這句話不僅是政改辦考慮問題的角度,也是趙處理與鄧的關系的出發(fā)點。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說趙就無所作為,他依然有所作為。吳偉寫道:“這就是要抓住鄧小平的思想脈絡,研究他說過的話,用他的說法開路;同時把民眾反映最迫切而現(xiàn)實又能做得到的東西加進去。按照鮑彤后來的說法,這叫‘跪著造反?!睋Q句話說,趙在鄧威權政治的陰影下,盡可能地有所作為,在政治體制改革的方案上,在十三大報告的拓展上,等等,都是這種作為的體現(xiàn),其所達到的高度,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還需要仰望。

吳偉的“身份寫作”,有史家的嚴謹,因而其文本價值甚高。我只是舉出兩個例子來說明,相信研究這段歷史的人會有更多的解讀。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中國是“圍墻政治”,圍墻內(nèi)對一件事情的決策過程,外人基本上無從與聞。而吳偉這本書所記錄的政治體制改革方案的醞釀決策過程,基本上是這種外人無從與聞的事情,這就更加提高了本書的文本價值。

《國家為什么會崩潰》

作者:【美】彼得·D.希夫 / 譯者:劉寅龍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定價:69.00元

作為準確預見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jīng)濟學家,在《國家為什么會崩潰》這本書中,《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作者彼得·希夫以極具說服力和挑戰(zhàn)性的言辭闡述了美國是如何陷入泥潭的,以及怎樣才能逃出這個泥潭。

彼得·希夫以其特有的真知灼見分析認為,處于崩潰險境的美國對中國有著極大的參考意義。

盡管中國正在實施很多正確的決策,但她的經(jīng)濟改革尚未完成。在未來的幾年里,中國將面對艱難抉擇——她要選擇到底是限制政府的膨脹,還是追求被西方民主社會奉為巨大成功的福利國家政策。在這一點上,中國必須理性行事。

《中國化的日本》

作者:【日】與那霸潤 / 譯者:何曉毅 /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 定價:32.00元

當今,世界已開始“中國化”,既得利益群體將被觸動,最終國家統(tǒng)治也不再依賴堅守自身利益的地方團體。如今,大阪市市長橋下徹提出建議,要推翻日本“江戶時代化”的僵化體系,推行“中國化”體制。這是否意味著日本將放棄目前消極的“日本化”而走“中國化”道路呢?

《抗戰(zhàn)前后國共談判實錄》

作者:楊奎松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定價:38.00元

《抗戰(zhàn)前后國共談判實錄》是作者在國共關系研究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歷經(jīng)數(shù)年,搜集整理了兩黨在抗戰(zhàn)前后十多年間談判的草案、提案和談話錄,以及在各時段開具的條件;直接或間接引證了各種涉及談判問題的來往信件、電報、報告、情報及會議記錄等材料;解析了收編與改編、合并與跨黨、新四軍問題交涉、蔣毛會面之流變、馬歇爾調(diào)處的成與敗、打亦談來談亦打、南京代表團的困境等一系列談判的核心問題;真實再現(xiàn)了在云譎波詭形勢下,國共兩黨談判的曲折過程和歷史真相。

《我在美軍航母上的8年》

作者:海攀、一鳴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定價:36.00元

這是一部關于美軍航母艦載航空兵的招收、訓練、戰(zhàn)斗及生活的真實記錄,講述了一名去到美國的中國青年(當時尚未入美籍)加入美國海軍,經(jīng)過嚴酷訓練成為美國海軍航母艦載航空兵,在美軍中服役8年,在航母上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的磨煉,實現(xiàn)了他的蛻變成長。

《街頭智慧:羅杰斯的投資與人生》

作者:【美】吉姆·羅杰斯 / 譯者:楊青 /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定價:39.00元

作為對其一生在投資市場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街頭智慧》全面解析了羅杰斯的投資見解及對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深刻洞見。在書中,他常常提出一些令人驚訝的觀點,包括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zhuǎn)的以及他對世界格局未來趨勢的看法。他解釋了為何亞洲會在21世紀成為占據(jù)世界經(jīng)濟主導地位的中心,還有他一家是如何搬到亞洲,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變化等。羅杰斯宣稱,當金融業(yè)帶動美國25%的經(jīng)濟增長時,華爾街時代已宣告終結。未來的經(jīng)濟將掌握在那些制造食品、能源、大宗商品和消費品的人手中。

《未來》

作者:【美】阿爾·戈爾 / 譯者:馮潔音、李鳴燕、毛云 / 出版社:譯文出版社 / 定價:70.00元

繼擔任八年參議員、八年眾議員、八年副總統(tǒng)之后,美國政商界領袖人物阿爾·戈爾耗費八年時間,潛心鉆研一萬余頁研究資料,對近年新涌現(xiàn)的現(xiàn)象背后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描繪了一幅全人類未來的精確圖景。

《三毛,浪漫是一種病》

作者:月下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定價:26.00元

本書講述三毛浪漫的一生,她成為幾代人膜拜追隨的個性典范,代表了臺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本書全方位梳理三毛的內(nèi)心世界,從她的性情和藝術切入,再現(xiàn)一個天才般的文化偶像的短暫一生。

展現(xiàn)三毛的人生觀、價值觀,即她的活法。

《拍賣道》

作者:卞君君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定價:39.00元

在中國的商業(yè)史上,“拍賣”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行業(yè)。1986年,中國拍賣業(yè)在中斷了30年之后,重新煥發(fā)了生機,經(jīng)過20余年的積淀,中國的拍賣行業(yè)趨于成熟和壯大,而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正是行業(yè)中的佼佼者。

本書是上海國拍25年的奮斗歷程的全景展示,亦是一幅激蕩歲月中國拍賣人的群像。作者用深情的筆觸,記錄下上海國拍鮮為人知又跌宕起伏的崛起之路。

猜你喜歡
吳偉出版社政治
內(nèi)卷
科教新報(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CrP
Scheme to measure the expectation value of a physical quantity in weak coupling regime?
我等待……
讀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再次相見
象州县| 宣化县| 阿巴嘎旗| 姜堰市| 乐昌市| 清水河县| 惠州市| 大荔县| 海淀区| 大悟县| 凌云县| 合作市| 舒城县| 开封市| 阳谷县| 旺苍县| 忻城县| 金门县| 胶州市| 新安县| 高邮市| 秀山| 日土县| 浦江县| 德化县| 嘉峪关市| 大足县| 通化市| 资源县| 容城县| 咸丰县| 阿尔山市| 峨眉山市| 福清市| 莱州市| 白玉县| 乌鲁木齐市| 饶平县| 正镶白旗| 土默特左旗|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