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靜
嗓子發(fā)炎與肚子疼有關嗎?
Q我兒子3 歲了,最近他經常指著肚臍說肚肚疼,過一會兒又沒事了。到醫(yī)院檢查,大夫說沒事,是嗓子發(fā)炎引起的。過了一個多月,他又說肚子疼,再去檢查,大夫仍舊說是嗓子發(fā)炎引起的。我有點不放心,怎么嗓子發(fā)炎會牽扯到肚子?會不會是誤診?
A孩子年齡小,身體抵抗力差,經常會因為上呼吸道感染而導致咽喉部發(fā)炎,這是常見現象。當孩子咽喉部發(fā)炎時,咽部淋巴結腫大,通過淋巴管可傳到腹腔淋巴系統,引起腹痛。另外,咽壁發(fā)炎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導致胃腸痙攣,也會引起肚子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描述能力還不成熟,不能準確地表述什么部位不適,比如當喝水或吞咽食物時他喉部疼,可能會張開嘴用手指嘴;肚子疼的時候,他雖然會用手去指腹部,但并不一定很準確。只要通過腹部檢查正常,就可以放心了。
為什么新牙老出不了頭?
Q我女兒6 歲,前門牙已經脫落半年多了,新牙還是沒露出來。其實看她的牙床都發(fā)白了,已經
能比較明顯地看到新牙,但被牙肉包得很嚴,請問是什么原因?是缺鈣引起的嗎?
A前門牙萌生初期被牙齦包蓋是正?,F象,隨著牙齒的生長,會自然形成一個小突破口,牙齒繼續(xù)增長,牙齦在突破口處退縮,牙齒整體顯露。這是一個正常生長過程。
但也有個別孩子因牙齒生長緩慢,在進食過程中,包在牙齒表面的牙齦經常受到擠壓刺激,導致牙齦增厚、變硬,牙齒雖然有一半顯露,但仍外包著牙齦。這種情況可在局部麻醉后,手術切除牙齒尖部的牙齦,使牙齒正常顯露。另外,如果孩子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就因為外傷或齲齒導致乳前牙的脫落,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與它
對稱的牙齒已經替換,但這個地方的新牙卻遲遲沒長出來。一般來講,這是因為孩子長期用缺失牙齒的牙齦咀嚼食物,引起牙齦的過度角化,就像長期勞作時手掌上長了厚厚的繭子一樣,這會對恒牙的萌出產生一定的阻力,有時需要采取專業(yè)的治療方法來幫助恒牙萌出。牙齒的主要成分是鈣,在牙齒發(fā)育、鈣化的過程中適量補充鈣劑,
對牙齒發(fā)育有益。你女兒的牙齒已經萌出,說明鈣化已經完成,不是因缺鈣而導致的。今后注意避免乳牙脫落處經常受到擠壓刺激,這種情況就不會再發(fā)生了。
怎樣洗掉頭皮上的硬痂?
Q我兒子出生后不久,頭頂上就長了
一層厚厚的硬皮痂,孩子太小,我們也不敢給他使勁搓,現在越長越多,怎么洗都洗不掉,請問有什么好辦法嗎?
A孩子頭部的硬皮痂叫嬰兒脂溢性皮炎。寶寶皮膚細嫩,皮脂腺分泌旺盛,表皮脂肪較多,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最適合在脂肪較多的環(huán)境中生存繁殖,一旦受到這種細菌感染,細菌大量繁殖,頭皮痂就會越積越多,有時還會蔓延到眉毛及耳后部。這種頭皮痂脂肪含量高,而且干硬,用普通洗發(fā)液洗不掉。你可用食用油放在鍋里燒開,晾涼后涂抹在頭皮痂處,等皮痂軟化后,用梳子輕輕梳掉,再用溫水洗凈。如果一次洗不干凈,第二天可再洗一次。以后注意勤給孩子洗頭,就不會再有頭皮痂了。
臍疝一定要手術嗎?
Q兒子出生后不久,我們就發(fā)現他在哭鬧時肚臍處凸出一個小包,哭得越厲害包就凸得越大,睡著之后又沒有了。到醫(yī)院檢查說是臍疝,要手術治療。因為孩子太小,我們不想給他做手術,請問有沒有別的辦法?
A孩子出生后不久,臍帶就會脫落,留下瘢痕,而此時孩子的腹直肌發(fā)育還不完善,當他哭鬧、咳嗽、打噴
嚏時,腹腔壓力突然增高,會將腸道從薄弱處擠出,形成臍疝。
臍疝多發(fā)生在孩子1個月之后,為了防止臍疝擴大,反復發(fā)作,可用棉花做一個像核桃大小的棉球,然后用棉布縫合成寬腰帶樣,再將棉球對準臍部,將腰帶對接纏繞腰部,防止再次膨出。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臍疝大多數能自然痊愈。如果到2歲時還不能痊愈,可手術治療。
被釘子扎了腳,要打破傷風針嗎?
Q我的孩子出去玩時被釘子扎破了腳后跟,到醫(yī)院包扎時,醫(yī)生說要打破傷風針,孩子又哭又鬧不讓打,所以沒打。第二天換藥時,醫(yī)生又說必須要打破傷風針。請問這種情況可以不打破傷風針嗎?
A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引起的,破傷風桿菌在自然界分布較廣泛,在溫度適宜的環(huán)境下,可在土壤中長期生存,在動物糞便中也可能有破傷風桿菌。這種細菌屬厭氧菌,在氧氣不足的傷口內容易大量繁殖。釘刺傷一般傷口較小、較深,傷口內缺氧,適合破傷風桿菌繁殖,而且釘子是在地上存放的,很可能粘有土壤中的破傷風桿菌,因此腳部被釘子刺傷,患破傷風的概率較高。為了孩子的安全,還是應該打破傷風抗毒素針,以防發(fā)病。
耳前的“錢倉”需要治療嗎?
Q我兒子出生時,雙側的耳前部都有一個小洞,老人說這是“錢倉”,是有福氣的象征,孩子長
大后會很有錢??勺罱⒆永险f這個部位癢,經常用手去抓,有時還有點紅腫。請問這個小洞要治療嗎?
A有關“錢倉”的說法并沒有科學根據。實際上,這種耳前的小洞口不但不是“錢倉”,反而是“禍倉”。
這種小洞口醫(yī)學上稱為耳前瘺,是胎兒在發(fā)育過程中第一腮溝未完全閉合,腮弓結節(jié)未融合而留下的間隙,這
種耳前瘺淺的有幾毫米,深的能達到幾厘米。因為洞內有汗腺、皮脂腺分泌,所以有時還會有白色液體流出,而且永遠不會自然閉合,一旦受到細菌感染會形成囊腫,反復發(fā)作。
如果耳前瘺只有幾毫米深,也沒有分泌物,可暫作觀察,不急于治療。如果耳前瘺經常發(fā)癢、紅腫,還有分泌
物流出,要手術切除,而且必須一次性徹底清除,一旦留下少許上皮組織,不久還會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