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探究的重要性
我們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課堂上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而且學生們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尤其是職業(yè)學校,因為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接受能力也差,這種現(xiàn)象就特別明顯。我們教師到底應擁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掌握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得格外迫切與必要了。
二、什么是有效的教學
有效的教學,就是教學的效益,是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收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進步,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三、研究教學有效性目的
讓教師自覺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思想;讓老師關注教學效益,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讓教師明白教學效益不等于生產效益,它不取決于教多少內容,而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使教師具有反思意識,不斷反思日常教學行為,不斷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時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低效的,有沒有更好的有效的教學。
四、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課堂教學活動:在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中,良好的師生交往是很重要的。近年來的研究已經強調了合作、交流、“共同體”等對教與學的作用,強調文化、社交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學習被看做是主動的、合作的建構過程,師生交往永遠是教學的核心。注重雙邊活動的教學才會是有效的教學。
2.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教師日常行為中的一種常見手段,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重要因素。
評價的針對性:教師評價需要針對學習目標,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我們要練習議論文寫作,評價時不能籠統(tǒng)說他論點是否突出,論據(jù)是否合理,而是針對幾個學生作文中共性的問題細致分析,重點點評,好在哪里,不足在何處。
評價的激勵性:教師的評價還表現(xiàn)在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注意到這些,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才能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多樣化,讓學生參與評價,自評、互評,這樣評才有深度。比如評講學生作文時,我常在讀完學生一篇作文后問學生,你認為這篇作文應該是幾類作文?哪些地方寫得好?如果你用這個材料,你會怎么組織?學生的學力相近,讓他們互評,評價起來他們也更能接受。
3.課堂教學細節(jié):平時教學,往往很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卻忽略了教學過程中一些細節(jié)部分的設計,導致課堂上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設計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師的教學理念,呈現(xiàn)教師對教學理念的思想追求,閃爍著教師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因此,在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對每一個細節(jié)認真思考,探究活動如何進行?如何指導操作?如何提出問題?學生會有哪些回答,如何評判?對意想不到的的情景如何處理?只有在備課過程中注重了這些細節(jié)的思考,課堂上我們面對真實學生的時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動在每天的課堂里創(chuàng)造亮點。
4.多媒體:在教學條件相對較差的職業(yè)學校,多媒體是吸引學生眼球的法寶,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的運用,成為美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這對提高教學效果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5.轉變教學觀念,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全方位放權,讓學生明白目標后自己去讀書,自己去提問題,自己去總結知識規(guī)律,循序漸進中讓學生知道了怎么學習,學習的好習慣養(yǎng)成了,知識也記得更牢固,學習的效果也有了。
通過一段時間實驗之后,我們的課堂活躍了,課堂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明顯高漲,成績自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暫時沒有能解決的問題和困惑。我們將繼續(xù)結合各方面的實際,研究實驗中的具體問題,尋求更有效的解決對策,創(chuàng)新思路和方法,扎扎實實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讓自己在新課程的推進中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