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娟 曹慶輝
【摘 要】目的:觀察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接受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2012年在我院經(jīng)治的5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治療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對照組給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0.5mg,1次/日,觀察患者治療中ALT、TBIL、ALB、PT%、HBV-DNA等。結果:兩組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共有3例死亡,2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肝癌,對照組中有8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衰竭,3例死于肝癌,死亡率明顯高于治療組,治療組中肝昏迷、肝癌、肝腎綜合征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HBV-DNA陽性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恩替卡韋治療能快速抑制病毒復制,有效改善肝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阻止或遲緩病情進展,預防肝癌的發(fā)生。
【關鍵詞】恩替卡韋;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臨床上以肝功能損害及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xiàn),一旦進入失代償期,5年病死率達14%—20%[1],一般的對癥治療難以改善患者的預后。核苷類似物抗病毒的出現(xiàn)和使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病情進展,改善了預后。恩替卡韋是新一代抗病毒核苷類似物,在體內(nèi)外試驗中均顯示出強大的抑制病毒的作用?,F(xiàn)將我院使用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2年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收集我院2008.1~2012.12住院的診斷符合乙肝肝硬化且資料完整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41.75 11.85)歲,入院病例均為Child-pugh B級和C級,但除外黃疸﹥10mg/dl,ⅢO以上肝性腦病,合并嚴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患者均為HBsAg陽性,HBV-DNA≥104IU/ml,并排除合并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治療前后的ALT、TBIL、ALB、PT%及Child-pugh評分,HBV-DNA水平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分散片(正大天晴)0.5mg/d,兩組各為25例,治療至隨訪結束。
1.3觀察指標 觀察以上病例治療過程臨床癥狀、HBV-DNA的變化,對并發(fā)癥的情況詳細記錄,如死亡追溯死因,統(tǒng)計分析兩組治療過程中的上述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轉歸的差異,Child-pugh評分與治療前對比,下降≥2分以上定義為好轉,HBV-DNA定量檢測以﹤103 IU/ml定義為病毒學應答。
1.4檢測方法 肝功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HBV檢測為HBV定量試劑盒。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 s表示,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癥狀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見表1。
2.2病毒學應答 隨訪2年時治療組病毒應答20例,對照組病毒應答0例。
2.3 Child-pugh評分及預后 兩組Child-pugh評分變化情況詳見表2。兩組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共有3例死亡,2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肝癌,對照組中有8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衰竭,3例死于肝癌,死亡率明顯高于治療組,治療組中肝昏迷、肝癌、肝腎綜合征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3討論
研究證明[2]:HBV的持續(xù)存在和不斷復制可加速乙肝肝硬化病情進展,因此抗病毒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療已達到共識。恩替卡韋[3]是目前公認的強效選擇性鳥嘌呤核苷類似物,通過在人體內(nèi)磷酸化成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后,與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脫氧酶鳥嘌呤核苷競爭,從而作用于HBV復制的啟動、逆轉錄和合成三個步驟,發(fā)揮強大的抗病毒效應。本組資料顯示,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在持續(xù)應用恩替卡韋24周即能取得明顯療效,且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肝功能明顯改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病死率明顯降低,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分會,中華醫(yī)學感染病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內(nèi)科學雜志,2006,45(2):162-170.
[2] 劉鵬軍、陸華民,阿德福韋治療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療效分析[J].海南醫(yī)學,2009,20(1):145-146.
[3] MATTEHEWS,SJ,Enteeavirfor the treatment of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chin Therapeutics,2006,28:18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