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秀 史紅麗 應亞美
摘要:目的:觀察自擬首烏芝麻散加減治療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例12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均聯(lián)合應用西藥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達帕胺膠囊、美托洛爾片1~3種降壓治療,治療組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首烏芝麻散加減治療,治療2療程后對療效結果進行分析,觀察2組降壓療效、臨床癥狀改善率、與隨訪3個月的血壓復升率。結果:治療組降壓療效 (93.65%)與對照組(90.48%)相似(P>0.05),但治療組臨床癥狀改善率(88.28%)高于對照組(70.48%)(P<0.05),隨訪6個月的血壓復升率治療組(6.78%)明顯低于對照組(19.29%)(P<0.01)。結論:自擬首烏芝麻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并能長期穩(wěn)定血壓,遠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關鍵詞:高血壓??;肝腎陰虛型;首烏芝麻散;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8-0027-02
2009年1月~2012年6月,筆者采用自擬首烏芝麻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選用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達帕胺膠囊、美托洛爾片1~3種治療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患者63例,與單純選用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達帕胺膠囊、美托洛爾片1~3種治療63例作對照,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
1.1.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1]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主要癥狀:頭暈目眩,頭痛。次要癥狀:頭重如裹,面紅目赤,口苦口干,耳鳴耳聾,汗出,腰膝酸軟等。
1.1.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高血壓聯(lián)盟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3]擬定: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3次以上非同日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颊呒韧懈哐獕菏?,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根據(jù)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1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140~159mmHg 和/或舒張壓≥90~99mmHg ;2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100~109mmHg;3級高血壓(重度):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 當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屬于不同級別時,以較高的分級為準。
1.2排除標準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無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疾病、精神病患者,無各種嚴重的急、慢性并發(fā)癥的住院患者;不能耐受上述降壓藥物的副作用,藥物依從性差者。
1.3一般資料全部病例來自本院同期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門診及住院的該病病例共12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齡42~75歲,平均54歲;病程2個月~30余年;高血壓病1級12例,2級16例,3級35例。對照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齡47~72歲,平均58歲;病程3個月~20余年;高血壓1級9例,2級23例,3級31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疾病分級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聯(lián)合應用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達帕胺膠囊、美托洛爾片1~3種治療, 2周為1療程,可有針對性選擇加用西藥降糖、降脂、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腦供血、改善心肌供血。
2.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自擬首烏芝麻散治療。藥物組成:制首烏15 g,芝麻15 g,女貞子15 g,天冬20 g,鉤藤30 g,蔓荊子15 g,菊花10 g,龍骨60 g,蜈蚣3條,炙甘草10 g。加減:眩暈甚者加天麻;頭痛者加川芎;耳鳴者加桑葚子;血脈痹阻,胸悶、氣短,偶發(fā)胸痛者加黃芪、丹參、紅花;煩躁易怒者加夏枯草、杭芍;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柏子仁;雙目干澀者加枸杞。水煎溫服,每2日1劑,每次100 mL,每日3次。2周為1療程,2療程后比較療效。
并囑患者飲食宜低鹽低脂,忌肥甘、油膩之品,控制體重,限制飲酒, 進行適當?shù)捏w育活動,改善生活方式。
3觀察指標
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全面體檢,血尿常規(guī)、肝功、腎功、血糖、血脂,及心電圖、胸片、心臟彩超、眼底檢查。治療期間每日測血壓3次,療程結束后復查以上各項指標。隨訪3個月期間,每周來院測血壓2次。
4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療效標準
4.1.1降壓療效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顯效: 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 舒張壓下降不及 10 mmHg, 但已達到正常范圍?;蚴鎻垑狠^治療前下降 10~19 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 30mmHg以上。須具備其中一項;無效: 未達到以上標準者。
4.1.2證候療效標準采用《中藥新藥臨床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的證候評分標準,動態(tài)觀察證候變化,重點于評價患者已有或新發(fā)的頭暈目眩、頭痛等主要證候是否明顯緩解。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侯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侯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 證侯積分減少不足30%。計算公式:[(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4.2治療結果
4.2.12組降壓療效及血壓復升率比較見表1。
4.2.2癥狀評價(1)2組患者治療前主要癥狀分布相當,無明顯差異(P>0.05)。(2)2組治療前后相比較,均可以改善患者頭暈目眩、頭痛、耳鳴、腰酸、失眠多夢等癥狀(P<0.05)。 (3)2組之間差值相比較,治療組在頭暈目眩、頭痛、耳鳴、腰酸、失眠多夢等臨床癥狀的改善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
5體會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易出現(xiàn)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主要并發(fā)癥,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y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效降低疾病負擔。根據(jù)2002年調查數(shù)據(jù),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目前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約占全球高血壓總人數(shù)的1/5[3]。
高血壓病屬祖國醫(yī)學“頭痛”、“眩暈”范疇。眩暈多系本虛標實,實指風、火、痰、瘀,虛則氣血陰陽之虛;其病變臟腑以肝、脾、腎為重點,三者之中又以肝為主。中醫(yī)辨證一般分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風痰上擾、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等證型,臨床辨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者多見。肝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其性剛勁,主動主升,所以《內經》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陽盛體質之人,陰陽平衡失其常度,陰虧于下,陽亢于上,陽化風動,血隨氣逆,上沖巔頂,則見眩暈,或腎陰素虧不能養(yǎng)肝,水不涵木,木少滋榮,陰不維陽,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發(fā)為眩暈。如《靈樞·海論》篇曰:“腦為髓之?!?,“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治宜滋腎填精,平肝潛陽,標本兼治。方中制首烏、芝麻、女貞子補肝腎、益精血,以達滋水涵木之效;鉤藤、菊花、蔓荊子既能清肝經風熱,又可平肝陽;龍骨、 蜈蚣相合用,加強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之力;天冬滋養(yǎng)陰液,以制陽亢;炙甘草調和諸藥。綜合全方,共奏滋陰潛陽,平肝熄風,補益肝腎之功。以上治療方法達到調和陰陽,標本兼治的良好效果,配合西藥聯(lián)合治療,降壓效果好、藥物用量小、不良反應少,更有利于靶器官保護,療效滿意,對緩解癥狀,解除患者痛苦,起到較好的作用和持久的療效,同時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病情發(fā)展得到有效控制,達到了有效的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8~268.
[2]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3.
[3]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1.
(收稿日期: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