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學業(yè)評價指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成就,它不應該單單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還需要將學習過程納入評價范圍中,也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表現性。具體到數學學業(yè)方面,就是說不能簡單地評估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還需要評估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價值觀等。簡要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學業(yè)評價;小學數學;策略
一、過程性策略
過程性策略的本質,就是在評價的時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點關注。也就是說,這種評價方式并不具體,作為一種基本的評價策略而存在。從過程性策略的角度上來講,不管采用哪種評價方式,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都會有以下特點:
1.多元化
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的目標不僅僅是獲得一些知識和技能,還將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給加入了進來;不僅僅包括結論,還包括各種數學猜測;不僅僅是一些固定的數學構成元素,還有著豐富的過程性能力,比如經歷、交流、體驗等。
2.生成性
已經預設好的要素,比如概念理解、算法掌握等等,并不是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的全部內容,還需要對學習過程中不斷生產的要素進行給予足夠的重視。往往與個體主觀知識聯系比較密切的就是這些生成性因素。
3.及時性
在新課程背景下,不能在完成了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才實施小學學業(yè)評價,而是需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及時地實施評價。簡單來講,就是在數學學業(yè)評價中,加入其他的一些手段,比如,數學交流活動、問題解決活動等。
4.差異性
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并不是將學生群體進行排隊,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高。也就是說,在學業(yè)評價當中,數學的一般性目標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這需要建立在不同個體的數學能力結構類型差異的基礎上。
二、發(fā)展性策略
目前,很多的教師都誤解了數學學業(yè)評價的作用,他們認為數學學業(yè)評價,就是對學生劃分優(yōu)劣等級,或者是對答案的正確與否做出簡單的判斷,要知道,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數學學業(yè)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數學學業(yè)評價不僅是上一個學習階段的終點,更應該是下一個學習階段的起點。
學業(yè)評價其實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結果,但是,數學教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評價目的、方式以及內容的影響。另外,一個良好的學業(yè)評價,還需要能夠科學地診斷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并且對于學習過程中的方法、情感等也能夠做出科學的診斷。具體來講,新課程背景下,如果在發(fā)展性策略下開展評價活動,主要表現特點如下:
1.多樣化
多樣化有很多的含義,既包括有多樣的評價方式,又包括評價手段的多樣。教師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來進行評價,只要能夠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即可,比如同伴交流、任務設計、口頭解釋等。另外,評價內容結構的多樣化,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一份評價作業(yè)的任務十分多樣,不僅有解題、解釋,還會有設計構造等內容。
2.開放性
不僅學習方式上可以體現出開放性,學習結果上也可以體現出開放性。比如,非常有效的一種發(fā)展性評價手段就是倡導算法的多樣化,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評價并不能以算法多樣化與否為目標。倡導算法多樣化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對不同個體的數學能力結構類型的充分尊重,我們尊重這種主觀知識的差異性。
3.體驗性
體驗性指的是通過數學的學業(yè)評價,除了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缺點之外,還需要讓他們明白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地方是自己的長處。
三、表現性策略
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不應該將習得性評價作為唯一的評價內容,還需要對數學活動過程的體現和反饋產生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在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了解到,數學活動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課程目標,因此,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首先就需要去經歷——過程。表現性任務測試的主要目標是學習者在遇到新問題以及完成一些特定任務時,運用以前獲得的知識的能力。簡單來講,就是利用模擬的評價練習,或者是真實的生活,來引發(fā)出最初的反應,然后依據相關的標準,由較高水平的測定者來進行觀察和判斷。
我們需要認識到,在如今的社會中,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等。因此,過去的評價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三種評價策略,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霍秀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學業(yè)評價策略改進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2013,2(2):123-125.
[2]顏清懷.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策略[J].考試周刊,2011,2(8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