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講】
禹楓,鄭州市中原區(qū)檢察院政研室主任,一級檢察官,從檢18年,先后在辦公室、偵監(jiān)、反瀆、反貪等部門工作,曾榮獲全省、全市檢察機關(guān)調(diào)研工作先進個人,其論文被評為河南省法學會論文二等獎,多篇文章被《檢察日報》等報刊采發(fā)。呂新華,鄭州市中原區(qū)檢察院檢察官,先后在控申、反貪、辦公室工作。
[核心提示] 在訊問犯罪嫌疑人過程中,訊問雙方的心理變化通過表情、眼神、舉手、投足等形體語言,都會表現(xiàn)出來,偵查人員可充分利用形體語言傳遞的信息,正確解讀犯罪嫌疑人的真實想法,為突破案件提供幫助。
修改后的《刑訴法》和最高檢都對訊問職務(wù)犯罪嫌疑人實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作了專門的規(guī)定,通過直觀記錄訊問過程,細致觀察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形體語言,掌握其心理變化,尋找突破其心理防線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幫助偵查人員轉(zhuǎn)換策略,準確快速地突破案件。下面,筆者想就訊問中犯罪嫌疑人的幾種形體語言進行粗淺的分析。
一、形體語言運用的方法
(一)通過觀察形體語言確立犯罪嫌疑人的基準線。在審訊開始的時候,要問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年齡等不涉及案情的問題,在這個時候,犯罪嫌疑人沒有騙審訊人員的必要,而且,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基本掌握,能辨別真假。此時就可以觀察得知犯罪嫌疑人說真話時候的體態(tài)語,包括面部表情、形體語言及語音語調(diào),根據(jù)其表現(xiàn)建立一個基準線,為下一步訊問做好準備。
(二)捕捉嫌疑人的注意力和緊張表現(xiàn)。涉及到關(guān)鍵問題時,當事情一般都會有所掩飾,嫌疑人很難象沒事人一樣表現(xiàn)的那么自然。偵查人員就應(yīng)該十分注意這一點,時刻關(guān)注他的目光轉(zhuǎn)移和緊張表現(xiàn)。
(三)在訊問中,偵查人員應(yīng)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調(diào)整自己的表情,運用好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這會對犯罪嫌疑人產(chǎn)生強烈的影響,有利于訊問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訊問中對犯罪嫌疑人形體語言的分析
(一)對犯罪嫌疑人神態(tài)的分析運用。有些犯罪嫌疑人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工作勤勉,在單位的口碑很好,但受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一時沒有把握住自己,在被傳訊后,十分追悔和內(nèi)疚,覺得對不起組織的培養(yǎng),辜負了家人的期望,往往表現(xiàn)情緒低迷,唉聲嘆氣。此類犯罪嫌疑人,在思想上已經(jīng)有后悔之意,但不知如何處理對自己有利,思想上仍存顧慮,等待時機。為此,偵查人員必須打消嫌疑人顧慮,以真誠的態(tài)度,理解的心態(tài),讓嫌疑人相信偵查人員是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考慮,然后注重從法律的角度去幫助他分析后果,從家庭的角度思考事態(tài)發(fā)展趨勢,就有可能順利突破案件。如辦理犯罪嫌疑人孟某(副處級)受賄案時,孟某被傳訊后,像是落架的鳳凰,無精打采,垂頭喪氣,接連嘆氣。時常默默流淚,眼神落寞,態(tài)度溫和。偵查人員通過其形體語言表達的信息,判定其思想上比較后悔,但仍存疑慮。偵查人員沒有直接開始訊問,而是示意助審人員給他一杯水,遞了一支煙,并用平和的態(tài)度幫助他分析其行為對家庭和子女的影響,以及不主動配合的法律后果,特別是提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時,他號啕大哭,追悔不已。在與偵查人員的交談中,他感到偵查人員是設(shè)身處地為他著想,主動交待了自己受賄30萬元的犯罪事實。
(二)對犯罪嫌疑人動作的分析運用。以頭部動作為例:一般情況下,犯罪嫌疑人緩慢點頭,是對偵查人員提出的問題有認真的態(tài)度,對偵查人員的觀點在進行同步思考,表示贊同和肯定;頻頻點頭,則是表示偵查人員的問話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造成了不安、恐懼,他會不自覺地頻頻點頭與偵查人員繼續(xù)交流;胡亂點頭,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思想在激烈的斗爭、迅速思考問題,一方面要回答偵查人員的問題,另一方面回想自己的犯罪行為,同時想找到合適的語言來掩蓋或減輕自己的罪行,他們這時可能編造謊言,下意識地胡亂點頭,來掩蓋自己的慌亂心理;頻繁搖頭的動作,不僅表現(xiàn)其反對的情緒,也表現(xiàn)其激烈的內(nèi)心斗爭,這時,犯罪嫌疑人很難聽進去偵查人員的問題,偵查人員要放慢節(jié)奏,調(diào)整語速,緩解訊問壓力,把訊問信息較為完整地傳遞給犯罪嫌疑人。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傳喚時,由于沒有思想準備,突然被訊問,仍處于一種驚魂未定的狀態(tài),且對事態(tài)情況不明,內(nèi)心恐慌,其形體上就會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渾身哆嗦、焦躁不安、手腳位置擺放不固定、坐不安穩(wěn)等,但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偵查人員要仔細觀察其細微的變化,少說,多看,細想,不動聲色,仔細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變化,尋找案件的突破點。如我們辦理的李某貪污受賄案件,訊問中,辦案人員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雖然拒不交待,但有些焦躁不安,下意識地反復(fù)觸摸自己的上衣底邊,偵查人員直覺意識到上衣底邊可能存在問題,遂馬上檢查,發(fā)現(xiàn)一張5萬元存折,犯罪嫌疑人當場臉色大變,防線徹底崩潰,如實交待了自己貪污受賄60萬元的犯罪事實。
(三)對犯罪嫌疑人眼神的分析運用。有些犯罪嫌疑人自己克制力較強,心理素質(zhì)較好,往往表面看起來很平靜,但眼睛總是來回轉(zhuǎn)動,眼神飄忽不定,恰恰眼神暴露其內(nèi)心活動。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內(nèi)心的隱密,情感的變化,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不斷變化的眼神中流露出來。當犯罪嫌疑人回憶某些事情時,他的眼睛經(jīng)常會右移,當他在思考某事時,他的眼睛會上移或左移。當偵查人員訊問的內(nèi)容涉及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犯罪嫌疑人會激烈思考,試圖找到最恰當?shù)恼Z言來回答,或眼望天花板,或眼睛看著一旁,有的眨眼的速度變快;當犯罪嫌疑人為了掩蓋罪行,想方設(shè)法編造謊言,百般抵賴時,一般會目光躲閃、漂浮、游移,不敢正視偵查人員,他們在和偵查人員目光相遇時,視線會迅速移開。我們可以觀察眼神,利用其透漏出來的有用信息,在訊問中始終掌握主動。如我們查辦的王某受賄案,王某在省直單位工作,大學畢業(yè),社會閱歷較深,訊問開始時,他表現(xiàn)得異常平靜,表面裝出不在乎的樣子,在回答偵查人員的問題時始終不予配合,避重就輕,環(huán)顧左右而言它,在不得不回答問話時,其語速較慢,眼睛不與偵查人員對視,且總是來回轉(zhuǎn)動。偵查人員判斷,他在思考對策,意圖掩蓋犯罪事實。偵查人員繞開其交待的細枝末節(jié)問題,突然直接點出某公司時,他臉色大變,額頭沁出了冷汗,手指抖動。偵查人員分析其內(nèi)心已經(jīng)慌亂,心理防線即將崩潰,遂進行政策攻心,法律教育,適時出示有關(guān)證據(jù),使其最終交待兩次共接受50萬元賄賂的犯罪事實。
(四)對犯罪嫌疑人表情的分析運用。有些犯罪嫌疑人佯裝可憐,避重就輕,表現(xiàn)出痛哭流涕,以博取偵查人員的同情心,使偵查人員放松警惕,但其卻在不停地觀察偵查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試探偵查人員對案件的了解程度和掌握證據(jù)的情況,以便決定下一步的供述方向。對于這一類人員,偵查人員要表現(xiàn)出一定的同情,但也要不被其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打消其避重就輕的思想,必須向犯罪嫌疑人明確指出,這種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接受法律的處罰。
三、偵查人員形體語言的運用
偵查訊問活動是一種雙向信息流動的活動。偵查人員能從犯罪嫌疑人的言談舉止中收集,接受信息,訊問過程中偵查人員的手勢、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目光眼神等身體語言,同樣可以傳遞一些用語言難以傳遞的信息,對被訊問者的心理產(chǎn)生獨特的影響,偵查人員利用自身的形體語言可以震懾犯罪;可以拉近與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距離,營造有利于情感溝通氛圍,促使他表達真實意愿。
(一)震懾性的形體語言利用。偵查人員可利用震懾性的形體語言,去引導(dǎo)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思路,突破案件。偵查人員可以用眼神、手勢、踱步等形體語言,把自己的情緒信息通過形體語言傳遞給犯罪嫌疑人,達到震懾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如用逼視的眼光,雙目直視對方,用指頭叩擊桌面,讓其感覺到形體動作中的威懾力量,或以犯罪嫌疑人為中心踱步,暗中觀察犯罪嫌疑人的表情動作,在其背后突然發(fā)問,增強犯罪嫌疑人的恐懼感。通過這些形體語言震懾犯罪嫌疑人,加大其心理壓力,形成不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就即將被壓垮的態(tài)勢,從而達到突破案件的目的。如在辦理劉某貪污賄賂案件中,劉某曾連續(xù)擔任多任開發(fā)建設(shè)項目指揮長,他利用職務(wù)之便,幫助開發(fā)商辦理用地手續(xù)、協(xié)調(diào)減免各項費用,采取用他人的身份證以超低價購買商鋪或虛假交易進行受賄,他自以為天衣無縫,訊問中抵抗情緒嚴重,不配合,不講話,雙眼緊閉,眉頭緊皺,表情陰郁,歪著頭盯著地板,對問題不理不睬,一副奈何不得的姿態(tài),一直與偵查人員對峙。偵查人員的搜查工作此時正在開展,在劉某的辦公室起獲了多張不在他名下的銀行卡和貴重物品。偵查人員掌握了搜查情況后,心中有數(shù),開始打破對峙僵局,雙目直視嫌疑人,反復(fù)強調(diào)每一個劉某極力回避的問題,以堅定的語氣和威嚴的神態(tài)讓他感到我們已掌握了他的大量犯罪證據(jù),無路可退,一筆一筆地供述了其貪污受賄的900多萬元犯罪事實。
(二)積極的形體語言運用。在訊問面對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社會閱歷、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時,他們一般比較注重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此時運用比較積極的形體語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偵查人員可運用適當?shù)男误w語言,拉近與犯罪嫌疑人的距離,或做一些體貼的動作及一些善意的表情,讓其感受到,盡管我們是辦案人員,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從而減少其抵觸心理。比如在實踐中,可以用表情向犯罪嫌疑人傳遞出鼓勵的積極信息,當需要被訊問人的積極配合予以鼓勵或增進彼此信任時,偵查人員可以展露微笑,表情和藹,當需要制造有壓力的氣氛時,可以雙眉微收,神情嚴肅,而當犯罪嫌疑人說謊時,偵查人員也可以不動聲色,神情嚴峻,從而表示對其說謊的蔑視。當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政策交待、教育感化時,偵查人員可以用平和的目光,關(guān)愛寬容的視線,與其對視,使其感受到尊重、信任,從而接受訊問方的觀點與意見;當需要樹立偵查人員的權(quán)威,使犯罪嫌疑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可以用嚴肅堅定的目光與其交流 當需要打破犯罪嫌疑人心里的猶豫,更快的交待案情時,可以不失時機地用贊賞、鼓勵的眼神去幫助其更快的消除疑慮,做出決定。如我們辦理的李某貪污、受賄、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案中,李某案發(fā)前官至高位,社會經(jīng)驗豐富,反偵查能力很強,因僥幸及畏罪心理作崇,只是交代了一些小的受賄事實,對偵查人員的提問,要么避重就輕,要么閉口不答,抵觸情緒很大,曾兩次將供述筆錄撕毀,情緒一直處在極度的緊張和對抗狀態(tài)。但他曾多次向偵查人員詢問貪污罪和受賄罪的死刑數(shù)額標準,但對所犯罪行欲言又止,他眼神發(fā)呆、焦躁不安,談到父母及家庭時痛哭流涕。偵查人員專門拍攝了他家庭的視頻,轉(zhuǎn)交了一封他妻子的規(guī)勸信,偵查人員沒有坐在審訊臺上,而是坐在其旁邊與其促膝交談,用形體語言告訴他,我們愿意信任他,希望他能把握住機會,李某在偵查人員的教育感化下,交待了在擔任規(guī)劃處處長期間貪污、受賄300多萬元的犯罪事實。
(三)迷惑性的形體語言運用。利用虛假的方法迷惑對手,使之產(chǎn)生錯誤的認識和判斷,從而做出錯誤行動,露出破綻而為我所用。偵查人員可踱步走出訊問室,有意在室外交談,讓犯罪嫌疑人誤以為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新的證據(jù)不斷補充進來;可以利用同案犯及其他案件承辦人有關(guān)形體動作,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誤解,錯誤認為同案犯已經(jīng)交待,促使其如實供述,爭取寬大處理。如我們辦理的一起貪污窩案,在對犯罪嫌疑人孫某進行訊問中,孫某拒不交待,案件訊問進入僵局,偵查人員適當打開一些訊問室的門,讓同案犯張某、王某從訊問室門前走過,并示意其他辦案人員把張某的筆錄拿進訊問室,用眼神告訴偵查人員,點頭會意。此時,犯罪嫌疑人孫某誤以為張某、王某已經(jīng)交待,自己再拒不承認,恐怕會加重罪行,猶豫斗爭了一段時間,主動打破沉默,供述了犯罪事實。運用孫某的供述,我們一舉突破張某、王某的心理防線,全案告破。
綜上所述,形體語言與有聲語言是訊問語言的兩個方面,在分析運用形體語言的過程中,偵查人員要謹記,不能孤立、片面地去解讀犯罪嫌疑人的形體語言,也不能過分強調(diào)形體語言在引導(dǎo)牽制犯罪嫌疑人中的作用,必須以之輔助有聲語言表達進行綜合判斷,如果與有聲語言的表達是一致的,就會具有印證或強化功能,反之,則具有干擾功能,甚至會起到否定有聲語言的真實性的反作用。此外,在具體操作上,對偵查人員的素質(zhì)也有較高要求,比如,要善于觀察,能捕捉到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細節(jié),要提高控制自己身體語言、面部表情的能力等等。
中國檢察官·經(jīng)典案例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