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明
【導語】
法國著名文藝評論家拉馬丁說:“這是一部巨人般的作品,一塊諾亞時代大洪水之前的巨石,這是長篇小說中的莎士比亞,中世紀的史詩……”這就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在這部小說里,雨果用他擅長詩歌和戲劇的文筆,把四百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統(tǒng)治時期的歷史真實,藝術地再現(xiàn)于讀者的眼前。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 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如何同那兩股惡勢力英勇搏斗,這些都通過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活潑的戲劇性場面連綴起來,鋪排開來,收到成功的效果?,F(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巴黎圣母院》,去領略世界上杰出的作家雨果的這部崇高的具有史詩般的偉大作品吧。
《巴黎圣母院》: 故事早知道
1842年1月6日,美麗的塞納河左岸的格雷勿廣場上,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帶了一頭會耍雜技的小羊,正在進行精彩的表演。她俊美的相貌和優(yōu)美的舞姿引起了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心情不安。愛斯梅拉達的美使他春心浮動,喚醒了他身上潛伏已久的人世欲念,但宗教僧侶的地位、禁欲主義的信條又使他時時產(chǎn)生一種罪惡感。
就在“愚人節(jié)”的那天晚上,弗羅洛指使卡西莫多攔路搶劫愛斯梅拉達。弓箭隊隊長弗比斯聞聲趕來,捉住敲鐘人,解救了愛斯梅拉達。
第二天,敲鐘人卡西莫多被綁在格雷勿廣場示眾。他奉養(yǎng)父之命深夜劫持愛斯梅拉達,現(xiàn)在被綁在烈日照射下的廣場上遭鞭打,口渴難忍,惟一的希望就是養(yǎng)父快來救他??墒牵?,他看見養(yǎng)父低著頭,遠遠地躲開他。就在這時,愛斯梅拉達手提水罐,撥開人群,走上刑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嘴邊,仿佛一股清泉流進了敲鐘人的心田。卡西莫多呆呆地望著她,干枯的眼睛里流出了大顆的淚珠。
愛斯梅拉達自從被弓箭隊隊長弗比斯搭救后,一直念念不忘這位年輕英俊的軍官。有一天弗比斯在未婚妻家的陽臺上看見愛斯梅拉達,發(fā)現(xiàn)她漂亮迷人,便約她幽會。正當這對男女傾訴衷情時,弗羅洛舉起匕首,刺傷了弗比斯,愛斯梅拉達驚恐地暈了過去。當她醒來時,周圍是一群士兵,人們都說她是一個女巫,要把軍官刺死。
愛斯梅拉達被判處絞刑,次日執(zhí)行。行刑那天,卡西莫多出于對愛斯梅拉達的感激之情,從刑場上將她救出,搶進了圣母院。圣母院是個不受法律管轄的“圣地”。在圣母院里,卡西莫多懷著一種混合著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無微不至地照顧和保護她,愿為她赴湯蹈火。
教會和皇家對愛斯梅拉達在圣母院避難十分惱火,不久教會掀起宗教狂熱,揚言愛斯梅拉達是女巫,褻瀆教堂圣地,法庭也不顧圣地的避難權,要逮捕姑娘。巴黎的流浪人、乞丐聞訊后,都紛紛趕來攻打圣母院,準備把愛斯梅拉達救出。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以為他們是來加害愛斯梅拉達的,便拼命抵抗。
混戰(zhàn)中,黑布遮面的弗羅洛讓格蘭克瓦出面勸說,悄悄帶領愛斯梅拉達從后門渡河逃走。流浪人和乞丐們則遭到國王軍隊的殘酷鎮(zhèn)壓,尸橫遍地,血流成河。
弗羅洛把愛斯梅拉達帶到廣場的絞架前,脅迫她在他與絞架之間選擇其一。少女寧死不屈,弗羅洛氣急敗壞,把她交給隱居在廣場旁的一女隱士,然后自己去叫官兵。不想愛斯梅拉達正好是這個女隱士失散了十六年的小女兒,母女相見,分外激動。官兵前來捉拿愛斯梅拉達,母親奮力搶救女兒,被劊子手一腳踢開,頭部觸石而亡。絞索終究套上了愛斯梅拉達的脖子,弗羅洛在教堂頂樓上目睹此景發(fā)出了猙獰的狂笑。絕望的卡西莫多一怒之下將他從高高的頂樓推了下去。第二天,敲鐘人便失蹤了。
《巴黎圣母院》:一座豐偉的文學紀念碑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小說,它以不同尋常的人物、奇特巧合的情節(jié)、強烈絢麗的色彩,顯示了動人的浪漫主義風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首先是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小說情節(jié)曲折離奇、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小說的語言帶有詩的韻味,雨果筆下的教堂、巴黎街景、圣母院鐘聲、街角那凄冷的隱修所,還有那古怪離奇的“奇跡區(qū)”等無不富有浪漫色彩。
其次是夸張的手法。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實在是太丑了,丑到讓人不敢直視的程度——鼻子是四角形的,嘴是馬蹄形的,甚至一只眼睛上還長了個瘤子,頭發(fā)如茅草一般,身體則是駝背、瘸腿。這一切的因素加在一起,簡直是個怪物。而愛斯梅拉達,則美得叫人難以置信,以至巴黎市民都非常喜愛她,乞丐們如此尊敬和愛護她,連身為副主教的弗羅洛也想得到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像卡西莫多那樣丑的人,大概是不會有的;如愛斯梅拉達這般美的人也不多見,而像她那樣如一朵奇葩綻放在乞丐叢中則更為罕見。作者正是通過對兩人面貌的夸張描繪,增大了兩人之間的反差,使故事的浪漫主義色彩更加濃郁。
最后是對比的手法。作品中,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諧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民陰暗悲慘的生活情景構成鮮明的對比;任意誣陷的封建王朝與尊重人權、公正廉明的“奇跡王朝”的對比;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對比;反面人物與反面人物之間的對比以及人物自身的對比,如卡西莫多外貌與心靈的對比等。對比手法的運用使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顯得更奇特,主題更鮮明、突出。
總之,《巴黎圣母院》以其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情節(jié)、鮮明的對照,凝結成為一部浪漫主義巨著,為浪漫主義奠定了一座豐偉的文學紀念碑,至今仍是廣大讀者喜愛的一部藝術珍品。
《巴黎圣母院》:不得不提的小說人物
愛斯梅拉達: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善良,富于同情心,樂于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的人被處死,她接受誤入“乞丐王國”的詩人甘果瓦為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刑,因口渴而呼號時,只有她對這個丑陋的敲鐘人表示憐憫,把水送到了他的唇邊。她純潔無邪,對愛情充滿渴望。當弗比斯在巡邏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把愛情獻給了他,并且至死愛著弗比斯,絲毫沒有懷疑他會欺騙和背叛自己,還幻想他會再來搭救自己,其純真得令人心痛欲裂。她不畏強暴,品格堅貞。弗羅洛幾次讓她在死亡或屈服中作選擇,但她寧死不屈,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為“女巫”“殺人犯”,并被判處絞刑。作者將這個人物塑造為善與美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統(tǒng)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產(chǎn)生強烈的憤恨。
弗羅洛副主教:表面上道貌岸然、德行高超,過著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他自私、陰險,為滿足自己的欲念不擇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敲鐘人劫持愛斯梅拉達;他出于嫉妒刺傷弗比斯卻嫁禍于愛斯梅拉達;他因得不到愛斯梅拉達的愛情便想將她置于死地。這是一個扭曲的病態(tài)的靈魂,卡西莫多只是肉體上的畸形,弗羅洛卻是精神上的畸形,他越是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人間的歡樂,便越是仇恨世人,敵視一切。他煽動宗教狂熱、制造迷信,散布對吉卜賽人的偏見,伙同皇家檢察官殘害人民。他既是宗教偽善和教會惡勢力的代表,又是中世紀禁欲主義的犧牲品。作者企圖說明,在反人性的宗教戒律約束下,一個卑鄙渺小的靈魂如何因自身的異化而變得更加邪惡。
卡西莫多:卡西莫多的形象和弗羅洛副主教恰恰相反。他外表丑陋,內心崇高。他也愛慕愛斯梅拉達,但這是一種混合著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情,一種無私的、永恒的、高貴質樸的愛,完全不同于副主教那種邪惡的占有欲,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弗比斯的逢場作戲。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棄兒,從小就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弗羅洛收養(yǎng)了他,像使喚奴隸一樣使喚他,他也就像一條狗一樣盲目地服從主人的意思。但在愛斯梅拉達那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梅拉達身上,他可以毫不猶豫地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弗比斯:皇家衛(wèi)隊隊長,徒有華麗外表、內心卻無比骯臟的花花公子。他長得一表人才,英俊瀟灑,整天周旋在上流社會之間,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馬王子。他選擇了擁有豐厚嫁妝的表妹做未婚妻,同時又去追逐愛斯梅拉達的美色。弗比斯的可惡之處在于他只愛戀愛斯梅拉達的美色,卻絲毫不愛惜愛斯梅拉達的生命。愛斯梅拉達是以謀殺弗比斯的罪名被判處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療中從醫(yī)院逃出來后,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敗露,竟然不去指證真正的兇手,以解救愛斯梅拉達的生命。
《巴黎圣母院》:精段賞析沒商量
那天早上,她的痛苦好像比往常更強烈了,從外面就聽得見她單調而高亢的悲嘆,真令人心碎。
“啊,我的女兒!”她說,“我的女兒!我可憐的、親愛的孩子??!我再也見不到你啦。這下子可完啦!我老是覺得這是昨天發(fā)生的事呀!我的上帝,我的上帝,既然您這么快將她帶走,倒不如當初不要把她賜給我,孩子是我們身上掉下的肉哇,一個丟失孩子的母親就不再相信上帝,難道你不知道嗎???!我真倒霉呀,偏偏在那天出去了!主啊!主啊!在我快樂地抱著她在火爐旁烤火的時候,在她吃著奶朝我笑的時候,在我讓她的小腳蹬到我的胸口直到我的嘴唇的時候,難道您從來沒有看見我和她在一起的情景,才這樣把她從我身邊帶走嗎??。∧强吹竭@一切,我的上帝,您就會憐憫我的歡樂,您就不會剝奪留在我心中唯一的愛了!難道我就是那么壞,主啊,不到懲罰我的時候,就看不到我嗎?唉!唉!瞧,鞋在那兒;腳呢,它在哪兒?其余的在哪兒?孩子在哪兒?我的女兒,我的女兒呀!他們把你怎么樣了?主啊,把她還給我吧。我跪著求您十五年了,膝蓋磨破了,上帝呀,難道這不夠嗎?把她還給我吧,哪怕只是一天、一個鐘頭、一分鐘、就一分鐘,主??!然后再把我永遠扔給魔鬼!??!要是我知道你衣袍的下擺拖到哪里,我就會用雙手緊緊抓住它,您可千萬把我的孩子還給我呀!她漂亮的小鞋,難道您一點兒也不憐惜嗎,主?。磕跄芘幸粋€可憐的母親受十五年這樣的苦刑呢?慈悲的圣母!天上慈悲的圣母!我的孩子我的耶穌呀,有人將她從我這里奪走,從我這里偷走,在一塊灌木叢里吃了她,喝干她的鮮血,嚼碎她的骨頭!慈悲的圣母,可憐可憐我吧!我的女兒!我不能沒有我的女兒呀!即使她在天堂里,這對我又有什么用啦?我不要您的天使,我只要我的孩子!我是一頭母獅,我需要我的小獅子。哦,主啊!您要是不把孩子還給我,我就要在地上自我作踐,要用額頭碰碎石頭,要受天罰,要把您詛咒!您看得很清楚,我的雙臂完全損傷,主??!難道慈悲的上帝沒有絲毫憐憫心!啊!只要我找到我的女兒,只要她像太陽一樣溫暖著我,哪怕您只給我鹽和黑面包,我也心甘情愿!咳!上帝我主啊,我只是個下賤的罪人,可是有了我的女兒,我也虔誠了。出于愛她,我一心一意信奉宗教,而且透過她的微笑我仿佛通過天堂的大門看見了您。?。∥乙悄馨堰@鞋穿在那只漂亮的粉紅色小腳上,只要一次,再有一次,唯一的一次,慈悲的圣母啊,我情愿贊美著您而死去!??!十五年!現(xiàn)在她該長大了!不幸的孩子呀!什么,這竟是真的,我再也見不到她了,哪怕在天堂也不會見到!因為,我,去不了天堂。啊,多么悲慘!只能說那是她的鞋,如此而已!”
不幸的女人撲向這只鞋,多少年來使她慰藉、使她絕望的鞋,她的五臟六腑像第一天那樣在抽噎聲中撕碎了。因為對一個丟了孩子的母親來說,那總是第一天,這種痛苦不會過時。喪服雖然舊了,褪色了,心里依然漆黑一團。
(選自《巴黎圣母院》第八卷)
賞析
在這一章里,作者以大段的內心獨白表現(xiàn)了一位痛失女兒的母親內心的悲哀和對女兒的無限思念??墒撬囊磺斜Q又顯得那么的無力,只能沉湎于對往日溫馨的追憶。一只女兒的小鞋喚起了歡樂、溫存,可又勾起了撕肝裂膽的回憶,母親陷入了無法掙脫的境地。高爾基曾這樣評價雨果:“作為一個講壇和詩人,他像暴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喚醒人心靈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導一切人愛生活、美、真理和法蘭西?!痹谶@一章里,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明顯體現(xiàn)了作者的浪漫主義手法?!澳赣H”這一人物,便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敘事藝術方面,這段獨白高昂、激動,充滿熱情,有的句子類似成語格言。這些特點體現(xiàn)了整部小說的敘述具有一種崇高的史詩般的風格。
《巴黎圣母院》:請你測評
1.卡西莫多為什么會流出他生平第一滴淚?
2.“當同樣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親就會伸出雙臂將你擁抱”,這是書寫在一張羊皮紙上的讖語。請簡述與這則讖語內容相關的故事。
3.百合花注意到山羊的脖子上掛著一個皮做的繡花小荷包,便問吉卜賽女郎說:“那是啥東西?”吉卜賽女郎抬起一雙大眼睛望著她,鄭重其事地應道:“那是我的秘密?!闭堈f說后來愛斯梅拉達的這個“秘密”是怎樣暴露的。
4.雨果說:“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請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節(jié)加以說明。
5.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分析其來龍去脈。
正把倒在血泊里的衛(wèi)隊長抬走,教士早已無影無蹤了,房間深處,臨河的那扇窗戶敞開著。人們撿到一件斗篷,猜想這斗篷是軍官的。她聽到周圍的人在議論:“是個巫婆刺殺了一位軍官。”
6.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甘果瓦抖了一下,把頭轉向發(fā)出那個歡呼聲的方向。人群散開,讓路給一位容光煥發(fā)的人物。
她就是那個波希米亞姑娘。
“拉·愛斯梅拉達!”甘果瓦說道,被感情激動得發(fā)呆了。這個有魔力的名字使他想起了白天的每件事情。
這個罕見的生物仿佛是到圣跡區(qū)來試驗她那嫵媚和美貌的魅力的。男女乞丐安靜地排成隊讓她走過,他們粗野的面容也由于看見她而開朗起來。
她用輕快的腳步向犯人走來,她那漂亮的加里跟著她。甘果瓦已經(jīng)半死不活了。她靜悄悄地端詳了他一會兒。
“你們要絞死這個人嗎?”她嚴厲地問克洛潘道。
“是呀,妹妹,”土恩的王答道,“除非你肯要他做丈夫?!?/p>
她略為扁一扁嘴。
“我要他?!彼f。
聽了這話,甘果瓦堅信自己從早上就一直在做夢,而這件事也是發(fā)生在夢中。
(1)文中寫道:“這個有魔力的名字使他想起了白天的每件事情?!闭埡喪觥鞍滋斓氖虑椤薄?/p>
(2)這幾段文字運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愛斯梅拉達的?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聽了這話,甘果瓦堅信自己從早上就一直在做夢,而這件事也是發(fā)生在夢中”的含義?
(參考答案見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