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
摘 要: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然而,要想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師首先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充分發(fā)揮地理教材的價值,促使學生獲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初中地理;新課程理念;質量
地理課是中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地理教學常常被忽視,被當作副科來教授,導致教師教學的觀念和學生學習的觀念都只是為了應對考試,等待結業(yè),進而使得地理學科的價值根本得不到發(fā)揮,所以,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教師要認識到地理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在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一、將地理與生活相聯(lián)系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比欢?,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的課堂往往脫離現實生活,單獨的理論講授讓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現實生活引入課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中國的氣候》時,由于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之一,它與人們的生活和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培養(yǎng)學生智能,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的好素材。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1)造成我國大范圍內降溫的強冷空氣的源地是哪里?(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是什么類型的氣候?(3)為什么我國能夠大量引進國外優(yōu)良的動植物品種,并能找到適合的生長地區(qū)?……通過上述幾個問題的探究,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
多媒體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主要表現形式,它以其形象直觀的優(yōu)勢,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空間的發(fā)展。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的需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以為高效的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中國水資源》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中國年降水量分布”“中國水資源供需現狀”等有關數據,并得出相應的結論,以促使學生感受到我國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問題。接著,我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地區(qū)的干涸的土地的圖片,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水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切忌將課堂由傳統(tǒng)的“滿堂灌”轉變成“滿堂翻”,這樣不僅不能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點,反而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大大局限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在以往的結論式評價模式中,我們評價的目標基本上是按學生的成績論定的,學生的好與壞僅與最后的成績有關,成績好的學生其他方面也是不錯的,反之則一無是處。其實,這樣的評價方式主觀性較強,因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上帝的公平也決定了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yōu)缺點,只是我們的眼睛進行了選擇性觀察,使得我們不能正確地對每個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教師要摒棄這種簡單的評價模式,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機制,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正確的評價中找到學習的信心,從而大大地提高地理學習效率。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切入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地理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進而為實現高效的地理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馬艷平.如何構建高效地理課堂[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03).
(作者單位 云南省臨滄市雙江縣第一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