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君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方法:將我院收治的78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的觀察組,及常規(guī)干預的對照組,干預后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及健康行為進行比較。結果:經(jīng)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不僅焦慮情緒比率為48.72%,低于對照組的69.23%,兩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各項健康行為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干預不僅有宜于緩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焦慮情緒,而且對提高其健康行為大有裨益。
【關鍵詞】老年患者;健康行為;量表;焦慮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漸嚴重,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漸趨加大,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老年人群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約為70%左右,并同時伴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1]。然而在多種慢性疾病長期住院治療的過程中不僅對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帶來較大影響,而且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壓力及心理負擔,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于疾病的焦慮情緒漸趨加重,以致于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日漸惡化,因此,針對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干預與健康相關性的探索,已成為現(xiàn)今急需解決的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院老年病科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78例住院患者,年齡60~85歲,排除其他嚴重軀體及精神疾患,在所有患者意識清醒的狀態(tài)下,告知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齡:最大者85歲,最小者62歲,平均(70.1±5.2)歲;病程:最短者3年,最長者20年,平均(12.5±2.8)年;疾病情況:單純一種疾病者4例,合并2種以上者74例;合并病情況:高血脂者71例,高血壓者52例,糖尿病者46例,冠心病者43例,心肌缺血者31例。
1.3 病例分組
按照臨床研究的隨機、對照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2組,即:心理干預的觀察組,及常規(guī)干預的對照組,每組各3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干預措施
1.4.1 常規(guī)干預措施
主要包括相關疾病及癥狀的對癥治療與護理,如密切關注生命體征、告知遵醫(yī)囑服藥、監(jiān)測血壓、血糖、心率以及防止褥瘡等護理內容在內[2]。
1.4.2 心理干預措施
是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對于老年患者的焦慮心理進行干預,主要包括向患者講解所患慢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鼓勵其多與其他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與交流,從中得到安慰與支持,同時對于患者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生活護理的講解,使其在生活中更多的給與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3]。針對不同性格的患者,分別給與其相應的心理護理,靈活應用言語疏導、解釋鼓勵、暗示療法等心理支持療法,激發(fā)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生活方面告知在飲食中尤其是糖尿病、心臟疾患的患者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不宜過多攝入,過飽則可加重消化道血流,增加心臟負擔,誘發(fā)心力衰竭。保持大便通暢,不可過度用力,以防止血壓增高或興奮交感神經(jīng),誘發(fā)心衰[4]。
1.5 觀察指標
焦慮情緒測評: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干預后兩組患者進行焦慮情緒評定。
健康行為測評:采用參照北京大學心理系編制的“健康行為量表”進行測評[5]。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
2 結果
2.1 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情緒狀態(tài)比較
經(jīng)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情緒比率為48.72%,低于對照組的69.23%,兩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干預后兩組患者健康行為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各項健康行為中參與活動得分高于對照組,其余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199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指出:全球約有60﹪死因與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密切有關。處于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我國現(xiàn)階段,如何在我國目前現(xiàn)有有限的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資源以及尚待進一步健全的社會養(yǎng)老機制,以及與居家養(yǎng)老功能不斷弱化等現(xiàn)實問題存在的前提下,更好的解決老年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2]。因此,探索更好的解決老年住院患者的健康問題,不僅對于有效利用衛(wèi)生資源,而且于國于民大有益處。
我科室在此種機遇與挑戰(zhàn)下,展開相關研究,以期為提高老年患者健康行為提供些許理論依據(jù)與支持,研究中采用的“健康行為量表”系北京大學心理系侯玉波教授所編制,其信度與效度均較好,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包括參與活動、心理應激以及生活習慣3個分量表,其中參與活動維度得分越高表明不健康行為越少,心理應激、生活習慣維度的得分越高表明不健康行為越多[5~6]。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不僅焦慮情緒低于對照組,而且各項健康行為中參與活動得分高于對照組,其余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梢?,心理干預對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焦慮情緒及健康行為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鄭碎珠.護士與農村老年患者溝通方式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9C):69~70.
[2] 石四梅. 溝通對農村老年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11,5(11):701~702
[3] 劉琳,黃荊風. 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住院期間查出艾滋病的心理護理干預[J].醫(yī)學信息,2011,24(3):1433~1434
[4] 姜淑霞,王鳳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8,5(8):142.
[5] 李艷陽.中國人思維方式對健康行為的影響[D].北京: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
[6] 李麗,徐凌忠. 某市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疾病相關健康行為的調查研究[J]. 吉林醫(yī)學,2011,32(3):5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