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
7月6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披露了海南省和廣東省江門市違規(guī)更換教材版本事件,隨即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關(guān)注和熱議。7月7日,教育部要求兩省教育部門立即處理,兩省教育廳連夜研究,海南省教育廳已決定立即糾正更換教材版本的不當做法,廣東省教育廳已責成江門市教育局停止更換教材版本。盡管兩省違規(guī)更換教材事件似乎已塵埃落定,但這個“歷久彌新”的問題不能不令人深思。
“教材雖小而教育事大”,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官員應該知曉的常識。在教育部《關(guān)于2013年中小學用書有關(guān)事項的通知》明確提出“2013年秋季學期各地仍沿用2012年使用的教材版本”的要求之后,仍有地方教育部門違規(guī)操作,讓人憤怒。
事實上,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加強對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門定期向?qū)W校和社會公布經(jīng)審查通過的中小學教材目錄,并逐步建立教材評價機制和在教育行政部門及專家指導下的教材選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嚴禁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推銷教材?!贝撕?,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廳都頒發(fā)過關(guān)于中小學教材和教輔用書管理的文件,各地教育部門總體上能貫徹文件精神,基本上保證了教材選用和征訂等工作的有序性。從相關(guān)規(guī)定來看,隨意更換教材被明文禁止。但是,近年來還是有一些部門、學校和個人受利益驅(qū)使,不遵守有關(guān)規(guī)定、不按《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選用教材,擾亂了教材發(fā)行秩序,增加了學生和家長負擔,影響了教育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助長了不正之風,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盡管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shè),正在從統(tǒng)編制走向?qū)彾ㄖ坪妥杂蛇x擇制的結(jié)合,但從教育常識來看,教材版本不得隨意更改。央視《焦點訪談》批評海南與廣東兩省教育部門缺乏常識。央視說,“這是每個教育者都應該懂得的常識”。筆者完全贊同央視的“常識說”,常識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知道的基本知識。然而,作為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官員,為什么對此常識置若罔聞呢?也許正是因為“利益”。
目前,我國共有中小學生兩億多人,教材加教輔年總值高達600億元左右。央視說,“一年市場600億,難怪有人會惦記”。自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力圖打破教材出版壟斷以來,各地更改書目以保護本地出版集團的事例仍然不時見諸媒體,地方保護主義一直是教材出版發(fā)行市場上的頑疾。對此,社會輿論一般認為,這些是教育官員的“謀利”問題或者是教育管理問題。解決的辦法往往是嚴加管理,懲治涉事的責任人。
筆者并不否認,以上觀點有道理而對策也有效果,但這種認識是表面的,治理方法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其實,我們更值得從“教材雖小而教育事大”視角來深思,如何治理教育官員不遵循教育規(guī)律,不執(zhí)行有關(guān)規(guī)定,更漠視教育專家、教師和學生意見,獨斷專橫地對小小教材指手畫腳的行為。筆者認為,根本的問題是,當利益巨浪吞噬了教育官員的理想情懷,他們成了“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的“失去理想的人”。那么,在嚴加管理的前提下,重塑他們的理想才是治本之法。盡管社會已走出“恥于言利”的時代,但是理想一定不能拋棄。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的當下,尤其需要教育官員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懷。
教材雖小,但它是體現(xiàn)國家意識形態(tài)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教育的基本條件與依據(jù),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養(yǎng)成科學世界觀及優(yōu)良道德情操的核心工具,更是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根本保證。所以說,“教材雖小而教育事大”。教育官員先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先正己身而后人。官員帶干部,干部帶教師,教師帶學生,方能潛移默化,久久為功。為此,教育官員需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三個問題?!盀榱苏l”: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事業(yè);“依靠誰”:牢固樹立民主理念與作風,始終依靠廣大師生員工;“我是誰”:自覺定位于教育服務(wù)員,堅持為官不謀一己之私,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來源:《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