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聰 王杰 李莉
【摘 要】目的:探討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35例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患者,單純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進行治療。結果:經連續(xù)治療1個療程(10天為1療程),取得滿意的療效,優(yōu)良率達88.5%。結論: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不僅起效快,療效好,可以縮短病程,減少復發(fā),而且經濟安全,容易掌握,便于開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關節(jié)松動術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SIS)是指肩部前屈、外展或內旋時,肱骨大結節(jié)與喙肩弓反復撞擊,導致肩峰下滑囊炎癥,肩袖組織退變,甚至撕裂,以及肱二頭肌腱長頭的病變,從而引起肩前方或前外上方疼痛和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是肩關節(jié)常見疾病之一,約占門診以肩關節(jié)疼痛為主訴患者的44%~65% [2]。根據(jù)肩袖組織的損傷情況,SIS可分為三期:Ⅰ期表現(xiàn)為肩袖韌帶的充血水腫;Ⅱ期為肩袖韌帶的纖維化和肌腱炎;Ⅲ期為骨質增生,肩袖肌腱斷裂和撕裂[1]。對Ⅰ、Ⅱ期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保守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局部適當制動、口服非甾體類藥物、運動方式的改變、物理治療、肩峰下注射皮質激素和利多卡因等,但如何選擇一種經濟方便,安全有效,便于推廣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筆者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肱骨外上髁炎35例,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患者的診斷均符合診斷標準:肩部損傷或肩關節(jié)過度活動史;肩峰下間隙壓痛;肩外展60-120度時出現(xiàn)“疼痛弧”;Neer撞擊征陽性;肩關節(jié)內外旋轉受限?;颊呷脒x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2)無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史;(3)年齡>18歲;(4)急性炎癥(<3個月),肩關節(jié)B超示岡上肌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損傷Ⅰ度;(5)慢性炎癥(>3個月),肩袖肌腱完整無斷裂,存在岡上肌肌腱炎伴或不伴肌腱退變,肩袖損傷Ⅱ度。排除標準:(1)肩關節(jié)脫位或近端骨折;(2)急性外傷史;(3)肩袖肌腱斷裂和撕裂;(4)肩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5)肩袖鈣化超過2cm;(6)伴有頸椎神經根癥狀;(7)嚴重糖尿病以及糖皮質激素禁忌證等[3]。共入選35例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齡25-55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年,左肩9例,右肩26例。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采取以下關節(jié)松動術進行治療,連續(xù)治療1個療程(10次為1療程,隔日一次),每次治療結束后冰敷15分鐘,同時,指導患者行肩關節(jié)負重鐘擺牽張訓練和內外旋肌肉緊張性等長收縮練習,每日1次,每次5分鐘[5]。
1.2.1 長軸牽引:仰臥位,上肢稍外展。治療者外手握住肱骨遠端,內手放在腋窩,拇指在腋前。外側手向足的方向持續(xù)牽拉肱骨,使肱骨在關節(jié)盂內滑動,直到關節(jié)周圍有緊繃感(微疼)后停留10秒,然后放松,重復5次[4]。
1.2.2 前屈向足側滑動:仰臥位,上肢前屈90度,屈肘,前臂自然下重。治療者雙手分別從內側和外側握住肱骨近端,雙手五指交叉,同時向足的方向牽拉肱骨,使肱骨在關節(jié)盂內滑動,直到關節(jié)周圍有緊繃感(微疼)后停留10秒,然后放松,重復5次[4]。
1.2.3 外展向足側滑動:仰臥位,上肢放于體側或外展至最大范圍,肘關節(jié)伸、屈均可。治療者坐在患肩床頭,雙手拇指放在肩峰下肱骨頭上,其余四指自然分開放在兩側,雙手固定不動,身體前傾,借助身體及上肢力量向足的方向推動肱骨,使肱骨在關節(jié)盂內滑動,直到關節(jié)周圍有緊繃感(微疼)后停留10秒,然后放松,重復5次[4]。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采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肩關節(jié)評分系統(tǒng)進行治療前和1個療程結束后肩關節(jié)功能評價。UCLA 評分總分35分,其中疼痛評分10分,功能評分10分,前屈角度評分5分,前屈肌力評分5分,患者滿意度5分。34-35分為優(yōu),28-33分為良,21-27分為中,0-20分為差[3]。
2.2 治療結果:35例病例中,本組優(yōu)19例,良12例,中4例,差0例,優(yōu)良率達88.5%。
3 討論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SIS)的發(fā)生是由于肩峰下間隙變小引起肩峰下間隙內組織磨損引起。肩部外側的由肩峰、喙肩韌帶、喙突組成的喙肩弓,喙肩弓與肱骨頭之間形成的三角形間隙,稱為“肩峰下間隙”,又被稱為“第二肩關節(jié)”,各種原因導致肩峰下間隙體積減小、內容物體積增大,均可導致肩峰下撞擊綜合征[2],引起肩部疼痛和提物、梳頭等動作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祻椭委煹哪繕耸牵涸黾蛹绶逑驴臻g,減輕撞擊的程度,緩解消除疼痛,同時,預防肌腱撕裂的發(fā)生[5]。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是近20年來逐漸引起臨床醫(yī)師重視的疾病之一,其導致慢性肩痛甚至肩部功能喪失是明顯的,但由于導致肩病的原因較多,應仔細辨別,以免造成誤診或漏診。亦由于導致肩峰下撞擊征的病因復雜,在診斷中應綜合考慮,正確選擇治療方式,以期達到理想效果。本征Ⅰ、Ⅱ期一般治療效果較好,且多數(shù)都無需手術,故臨床醫(yī)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而Ⅲ期伴有肩袖撕裂或二頭肌長頭腱破裂及骨關節(jié)改變者, 治療效果明顯較差, 也是本文未做詳述的原因之一,因為肩袖損傷或巨大撕裂目前已是一種獨立病損,可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其病因已非獨由肩峰下撞擊所致,因此,我們應努力使本征不發(fā)展到Ⅲ期,才能達到治療的最終目的[6]。
關節(jié)松動術,為西方現(xiàn)代康復治療技術中的基本技能之一,用來治療關節(jié)功能障礙如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活動受限或關節(jié)僵硬的一種非常實用、有效的手法操作技術,具有緩解疼痛,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作用,同時,我們采用向足側滑動的關節(jié)松動術,還可以直接增加肩峰下間隙,減輕撞擊的程度,從而減輕和消除疼痛,促進關節(jié)活動功能恢復,達到治療的目的。由于此手法直接針對病因,起效快,具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這與疾病的特點,以及這種療法的作用機制有關。
總之,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不僅起效快,療效好,可以縮短病程,減少復發(fā),而且經濟安全,容易掌握,便于開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Neer CS 2nd,Welsh RP.The shoulder in sports[J].Orthop Clin North Am.1977,8(3):583-591.
[2] 趙子俊,賈新改.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5): 27—29.
[3] 趙峰,季淑娟.得寶松注射聯(lián)合低頻氙光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療效[J].江蘇醫(yī)藥,2012,38(20):2415—2417.
[4] 燕鐵斌.現(xiàn)代康復治療技術[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8-80
[5] Bruce Carl Anderson著,崔賡 唐佩福譯.門診骨科基礎治療學[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22-25
[6] 唐三元.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二) [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1999,7(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