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輝今年42歲了,是一家醫(yī)藥公司的銷售總監(jiān)。他是從一線銷售一步步干上來的,很有能力,他的部門在每次公司的業(yè)績考核中都名列前茅。但是,最近他的日子卻不好過了。市場大環(huán)境不景氣,總部要求各業(yè)務部門節(jié)省開支。他已經在部門內三令五申,讓大家在跟單的時候控制成本,并強行在部門內定了一個預算標準。但是他手底下的員工都是80后,覺得能拿到單子就行了,這么苛責他們,工作無法干了。70后的明輝,銷售風格向來穩(wěn)扎穩(wěn)打,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他實在想不通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怎么想的,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完全不考慮公司和上司的立場。月底,明輝的部門業(yè)績一落千丈。他被老總叫去訓話,老總表態(tài),如果再這樣下去,他這個銷售總監(jiān)就別當了。他感到壓力山大。
明輝是從銷售一線一步步干上來的,業(yè)務能力很強,他肯定懂得如何將銷售做好。在正常的市場秩序下,他可以帶領團隊獲得好的業(yè)績。但是,一旦需要大家同心同德共度難關的時候,團隊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這說明明輝在帶領團隊的時候,比較注重的是績效,而沒有贏得員工的心,沒處理好跟員工的關系。明輝的領導風格是高標準,嚴要求,不顧員工內心的感受,先是“三令五申”,然后是“強行”制定部門預算,這在員工看來簡直是一種“苛責”,一旦產生抵觸情緒,工作熱情不再,業(yè)績自然一落千丈。
當你跟人打交道時,有時候道理上的對與錯不是最重要的,關系更重要。明輝從一線銷售一步步干上來,應該屬于對自己比較“狠”的人,將高標準、嚴要求視為很自然的事情。其實員工并非一定要求寬松的條件,可能只是覺得明輝的態(tài)度使他們很受傷害,不夠尊重他們。而事實上,我們也能看出,明輝與員工之間是有距離的,他在自己與員工之間劃出了一條代溝—70后和80后,而且他對80后顯然是有成見的。在他的日常管理中,這種態(tài)度顯然也是掩飾不掉的。員工從他的管理和言談舉止中一定能夠感受到這種隔閡以及不滿。比起道理的對錯,人們往往更注重別人的理解、接納和尊重,尤其是團隊的領導者,位置本來就高居員工之上,假如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跟員工溝通,會使員工的心越離越遠。
明輝必須學會改善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否則,這種關系持續(xù)下去,部門業(yè)績越來越糟糕,明輝也會越來越惱火和沮喪,對員工的不滿情緒會更加溢于言表,使明輝與員工的關系形成惡性循環(huán),部門業(yè)績也只能是每況愈下了。
怎樣改善與員工的關系呢?有句話叫做“士為知己者死”,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也許明輝需要將員工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真誠地關心和關愛他們,設身處地體會他們的難處,對他們的付出表達由衷的感激。當你的員工感覺到你的心跟他們貼得很近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理解你的難處,急你之所急,同心同德地在預算緊縮的前提下,克服困難,努力提升部門業(yè)績。
總之,明輝要做的功課就是建立與員工之間的良性關系,贏得人心。當然,明輝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領導風格,與他自身的不安全感和對自己的不接納有關,這種不安全感促使他努力地工作,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獲得他人的認可。一個對自己“狠”的人,自然也會用同樣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下屬。因此,明輝要改善與員工之間的關系,首先需要從根本上放下對自我的不安全感,接納自我,放平心態(tài),這樣他就不會處處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員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