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雨
摘 要:自從20世紀80年代,任務復雜性的研究已經(jīng)在西方開始,以Robinson&Skehan,F(xiàn)oster為代表人物,但他們的研究都是口語輸出研究,從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三方面進行判定。直到近幾年關于書面輸出的研究才興起,但是在國內(nèi)基于任務復雜性的研究很少,只有何蓮珍和王敏在口語方面的探索,尤其書面輸出研究更少。本文旨在從Robinson&skehan理論模型出發(fā)描述不同任務類型對書面輸出的影響來豐富國內(nèi)關于任務復雜性的觀點。
關鍵詞:任務復雜性 任務類型 書面輸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52-02
二語習得研究領域?qū)θ蝿諒碗s性的研究已經(jīng)很多,而且認為復雜性在語言教學方面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基于任務的研究如何同寫作理論,研究及教學相關聯(lián)只集中在口語產(chǎn)出的部分。之前的寫作模型沒有涉及寫作質(zhì)量的認知過程(例如準備時間,轉(zhuǎn)錄和改正)。任務研究可以使人們更加了解如何分配他們優(yōu)先的注意力資源和記憶力,對任務的掌握如何影響認知加工過程,如何分配各種資源如何影響寫作文本的質(zhì)量。
1 理論模型
根據(jù)Robinson,任務復雜性指當學習者在產(chǎn)出任務時被施加的不同認知要求所顯現(xiàn)的認知任務特征。R在2001年的定義中指出任務復雜性是由語言學習者的任務結(jié)構(gòu)所影響的注意力,記憶,推理和其他信息加工要求的結(jié)果。他的認知假說是基于Long,Schmidt和Wickens提出的信息加工理論。在三維結(jié)構(gòu)中包括兩個關鍵的維度,資源指向型和資源消耗型。資源指向型是制定概念要求,包括時間維度,是否有推理要求和少量因素,而資源消耗型是制定過程要求,包括是否有準備時間,背景知識和任務是否單一。
Skehan的注意力有限假說是基于Carter,Gathercole和Baddeley提出的工作記憶原理發(fā)展而來的。這個假說的基本假想是人類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任務要求越多要求有更多的注意力資源,這樣的話在準確性,流利性和復雜性三方面就會出現(xiàn)權衡效果(Skehan&Foster,1999,2001,2005)。Skehan(1998)指出:認知任務復雜性的提高會使得學習者的注意力轉(zhuǎn)到任務內(nèi)容的進展方面,而不是集中注意在語言輸出的復雜性和準確性。Vanpatten(1990)指出:既然工作記憶是有限的,那學習者就難于同時兼顧語言輸出的形式和意義兩方面,相應地會優(yōu)先注意輸出內(nèi)容而非形式。Skehan &Foster&Vanpatten認為輸出內(nèi)容和準確性、復雜性是不可兼得的。但是,近幾年任務復雜性的研究也很多,其中不少觀點與上述的相矛盾。
總之,不管是Skehan還是Robinson,他們的假想都不謀而合,資源消耗型維度方面的任務復雜性的提高都會對口語輸出的準確性,流行性和復雜性都有負面影響。然而,他們二者的不同之處就是對同樣假想所持的理論基礎不同。Skehan&Foster認為學習者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利用這一項資源儲備,而Robinson則認為注意力資源不是有限的,有多項互不干涉的資源儲備可供利用。Skehan(2001)任務復雜性的不同效果歸因于權衡效果,而Robinson反對這一觀點,而且他們二者的假想在針對不同認知任務的要求方面的語言輸出上產(chǎn)生分歧。Skehan(1998)提出任務復雜性的增加導致口語產(chǎn)出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有所降低,而Robinson則認為流利性降低但是復雜性和準確性有所提高。
2 不同任務類型對書面輸出的研究
基于任務的研究大部分是對口語輸出的研究,很少關于書面輸出的研究,而在書面輸出的研究當中不論是母語還是二語語言,資源指向型維度的研究多于資源消耗型的研究。針對資源指向型維度,Kuiken,Maria&Ineke,Kuiken&Veddar(2006),Ishikawa等學者從實證研究證明了Robinson假說。Kuiken和它的同事做過一系列關于認知任務復雜性提高的影響的研究,受試為大學生,在任務當中必須考慮因素的數(shù)目,測試句法復雜性,詞匯多樣性和準確性。他們的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隨著任務復雜性的增加,受試者寫作的準確性提高,但是句法復雜性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Kuiken et al(2005)和Kuiken&Vedder(2008)的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的任務復雜性對詞匯變化性沒有明顯效果,而Kuiken&vedder(2006,2007)卻發(fā)現(xiàn)增加的任務復雜性提高了受試者寫作的詞匯多樣性。
研究資源指向型維度的不同因素,Ishi kawa(2006)測試了資源指向型方面中此時此地維度下任務復雜性對記敘文書面產(chǎn)出的影響,受試者是54名來自日本的二語學生。Ishikawa(2006)發(fā)現(xiàn)在此時此地維度方面,隨著任務復雜性的增加,書面輸出的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都有所提高。
只有很少的研究是測試關于資源消耗型維度對書面語言輸出的影響,不管語言輸出是母語還是二語,而且沒有研究是基于認知假說。在母語寫作方面的研究,Kellogg(1998)測試了有準備時間,無準備時間和大腦構(gòu)思三個方面在20個大學生在母語議論文寫作中的文本質(zhì)量和流利度側(cè)重點的效果。Kellogg發(fā)現(xiàn)有準備時間沒有提高作文流利性但是對其他方面有所積極的影響。在之后的研究中,kellogg(1990)研究了三種準備條件(群聚,打提綱和控制組)和三種輔助準備條件(給定題目,給定題目和大致想法,給定題目、大致想法和文章結(jié)構(gòu)),受試是207名大學生母語的議論文寫作。Kellogg(1990)發(fā)現(xiàn),通過測試寫作時間的流利性在提綱組是最好的,但是,通過測試此項任務所用的總時間的流利性在控制組是最好的。
在二語寫作方面,Ellis&Yuan(2004)測試了42名中國學生在英文記敘文寫作中任務前準備,任務時準備,沒有準備三種情況下的流利性,復雜性和準確性。Ojima(2006)使用個案分析的方法,測試了3名日本學生英文寫作在概念規(guī)劃(任務前準備的一種形式)方面的效果。他發(fā)現(xiàn)任務前準備可以提高流利性和復雜性,但是對準確性沒有影響。
Ong&Zhang(2010)測試了108名中國學生議論文寫作在任務復雜性對流利性和詞匯復雜性的影響,當中提到了三個因素:準備時間,給予思路和結(jié)構(gòu),草稿時間。研究發(fā)現(xiàn),在準備時間組別,隨著任務復雜性的增加,流利性和詞匯復雜性明顯提高;在給予思路和結(jié)構(gòu)組別,詞匯復雜性提高但是對流利性沒有影響;在做草稿組別,流利性和詞匯復雜性都沒有明顯變化。
Kormos&Trebits(2012)研究了在口語和書面輸出記敘文體兩種任務類型下,受試者為44名匈牙利初中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書面輸出方面要運用更加多變的詞匯,但是在句法復雜性方面,兩種任務類型沒明顯區(qū)別。
3 結(jié)語
任務復雜性的研究對二語教學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但是對任務復雜性的實證研究國內(nèi)還是很少,教師們也要認真了解任務的特征和復雜性,可以對不同的學生對癥下藥,才會有更積極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ANDREA R′EV′ESZ.Task Complexity,F(xiàn)ocus on L2 Construction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11:162-181.
[2] Judit Kormos &Anna Trebits.The Role of Task Complexity,Modality,and Aptitude in Narrative Task Performance[J].Language Learning,2012:439-472.
[3] Kuiken,F(xiàn).&Vedder,I.Cognitive task complexity and written output in Italian and French as a foreign language[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8.
[4] Kellogg,R.T.Effectiveness of prewriting strategies as a function of task demand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0.
[5] Ong,J.&Zhang,L.J.Effects of task complexity on fluency and lexical complexity in EFL studentsargumentative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10.
[6] Robinson,P.Individual differences,cognitive abilities,aptitude complexes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1.
[7] Robinson,P.Task complexity,task difficulty,and task production: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a componential framework[J].Applied Linguistics,2001.
[8] Robinson,P.The Cognition Hypothesis of adult,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J].Second Language Studies,2003.
[9] Robinson,P.Aptitud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5.
[10] Skehan,P.,&Foster,P.Task type and task processing conditions as influences on foreign language performance[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1997.
[11] Skehan,P.Task-based instruction[J].Language Teaching,2003.
[12] Yuan,F(xiàn).& Ellis,R.The effects of pre-task planning and on-line planning on fluency,complexity and accuracy in L2 oral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3.
[13] 何蓮珍,王敏.任務復雜度、任務難度及語言水平對中國學生語言表達準確度的影響[J].現(xiàn)代外語,2003(2):1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