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多多
做家務要
從小開始
多多1歲多就上幼兒園了,班里都是過了1歲但不到2歲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家長可以去陪幾天,當時我就看到,孩子們吃完飯都是自己把一次性盤子和碗扔到垃圾箱里的,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來這么小的孩子就可以“干活兒”了!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很愿意爸爸媽媽讓他們干點小活兒的,估計在他們眼里那跟玩兒也差不多。
從幼兒園得到啟示后,我有時就讓多多幫我扔掉他自己的尿布,完成后給他個大大的“High five(擊掌)”作為獎勵。后來多多上了小班,我又觀察到美國幼兒園在引導孩子把玩具歸位方面做得有聲有色,完成任務時還特地配有專門的兒歌。
Clean up,
clean up everybody,
everywhere.
Clean up,
clean up everybody
do your share.
所以,多多大概2歲時,也開始在家里負責把自己的玩具歸位。不過一般都是我和他一起做的,分配他收拾一部分玩具,比如積木;而我收拾另外的部分,比如
圖書。因為在幼兒園,基本也是小朋友們一起協(xié)作來完成收拾的任務,我覺得這種合作的方式非常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家長要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
為什么美國父母很重視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生活中呢?在美國生活久了,我覺得大概有兩點原因:一是給孩子一些責任感,讓他了解,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應該為家作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二是讓孩子鍛煉自理能力,為將來的獨立生活作準備。
基于這樣的考慮,我覺得讓孩子做家務,期望值不必太高。小孩子做事,大人在旁邊看著時總會覺得他們做得慢,還不利索,恨不得插手進去自己做。這個時候,一定要把心態(tài)放平,克制自己,讓孩子自己完成,還要作好你得重來一遍的準備。不過,只有這樣孩子才有鍛煉自己和培養(yǎng)責任感的機會。時刻要記住,不求完美,只求參與。不是非要他做到什么,而是要他體驗這個過程。
家務活分配要
符合年齡特點
多多在幼兒園時,1歲多要扔掉自己的一次性餐具,3歲開始幫老師分零食,擺放餐具,5歲時掃地、擦桌子、擺桌椅,是根據年齡來分配其能勝任的事情的。關于多大的孩子做什么家務,美國育兒雜志或那份流傳的家務清單都有類似的建議。但建議只是建議,只有爸爸媽媽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應該怎樣最有效地給孩子分配任務。而且,清單只是一個框架,其中有很多微妙的細節(jié),是需要家長用心觀察和摸索的。比如清單中“整理玩具”這項,并沒有告訴你2歲多的孩子還不太接受一個人默默地收拾玩具這種做家務的模式,最好是大人或同伴一起配合完成,還要用類似玩耍的方式來進行。
多多喜歡被分配的家務是拿信,把垃圾桶拖回家,幫我洗車,洗水果,洗碗,做清掃工作(因為他從小就喜歡掃帚)。
還有一點我覺得比較重要,讓孩子做家務一定要安全第一,所以才會有分年齡段的家務清單。我曾心血來潮地試著教多多學做炒雞蛋,結果看到油加熱還會濺出來時,多多有些害怕,一下子不知所措。我檢討了一下,覺得這項家務分配得有點早了,于是改教他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多多完成起來就沒有障礙了。
做家務其實應該是
快樂的
從多多的身上我看到,孩子小時候對做家務并不反感,反而有些家務是他們很樂于做的。 雖然我們家做家務不和零花錢掛鉤,也沒有其他物質刺激,但孩子仍然喜歡做。比如夏天,多多喜歡幫我洗車,他正好借機玩水,清涼一下,還感覺自己是大孩子了,能擔得起這樣大的一份任務。再比如說做飯,多多特別喜歡幫廚,磕個雞蛋,擇個豆角之類的他都要搶著干。最喜歡的還是幫我包餃子,并享受那種家庭流水線作業(yè):多爸負責弄餡兒,多多負責裝餡兒,把餃子皮周圍抹上水,我負責包。說起來,這也算是家務,可對于孩子來說,不跟玩兒一樣嗎?
廚房里的很多家務,都是親子同樂的好機會。當然,帶孩子做飯,會撒得到處都是,弄得最后的打掃工作相當艱苦,但大家都開心得不得了,很值得。所以,做家務并不一定是件多么強硬的事,只要安排得當,孩子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整個過程更可以成為提升親子關系的一種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