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玉燕
摘 要: 美,就像真理一樣,是和人們生活于其中的時代息息相關的;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一個民族審美水平是這個民族的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全面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高中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所在。因此,對他們進行審美的基礎教育,是提高整個民族審美水平的根本,而要完成這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高中語文教學無疑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從情感激趣,感受美;品味詞句,感悟美;比較形象,鑒賞美;發(fā)揮想象,拓展意境美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美育 滲透方法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既有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匯,又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既有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又能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我認為,這些可供審美的內容和形式既然是以教材為載體的,教學時就必須遵循學生對美的發(fā)現(xiàn)、追求乃至審美的過程和規(guī)律,啟發(fā)和引導他們感受和體驗,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情感激趣,感受美
情感的激趣有賴于對具體審美情境的創(chuàng)設。老師可以通過啟發(fā)想象,誘導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激情與審美體驗,從而構建審美的心理結構,這就是語文審美教學的切入點。
首先,精心選擇美的載體,教學時,根據(jù)各種文體的特點,選擇美感目標更集中的內容作為載體。
例如,我在教學《蒹葭》時,首先用導語調動學生美的情感體驗:同學們,當你聽到“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這眾口傳唱的歌詞時,是否會依稀記起那首因不朽的失眠而產(chǎn)生的千古絕唱《楓橋夜泊》?當你將盛有剩飯的飯碗一推,耳邊是否會響起父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囑?當你手捧取得高分的試卷,心中是否會涌起“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情?古典詩歌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介入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無限的美感。今天,就讓《蒹葭》這首詩浸潤我們渴求美的心靈。
其次,讓學生初讀課文。1.大屏幕以薄霧中的水邊蘆葦為背景,展示《蒹葭》原文。2.請學生初讀課文:借助注釋,讀準字音,了解大意。3.選擇背景音樂:先后播放現(xiàn)代小提琴曲《神秘花園》和廣東音樂《步步高》,請學生選擇一首作為配樂朗讀的背景音樂。
清新自然的導語,色彩和諧的背景圖畫,曲調優(yōu)美的音樂,使美的空氣彌漫在課堂的每一個角落,豐富學生美的情感體驗,奠定本堂課的基調。
再次,渲染審美氛圍,教師用精美親切的感人語言,妙趣橫生的人物,渲染景物;或者演示逼真的和教學細節(jié)密切相關的動作,從而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
二、品味詞句,感悟美
精讀、細讀,即在寫景類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詞、句、段加以認真推敲、鑒賞和評析,從而感悟作品的美。
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為了讓學生體悟荷塘的溫情與生機,首先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閱讀體悟荷塘的美,美在什么地方,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好,然后想象聯(lián)想。在此基礎上,出示課件,讓學生輕聲跟讀,體悟作者筆下荷塘的美艷與生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文章之所以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作家筆墨飽蘸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讀者就應該讀文生情,教者要架起一條溝通作者情感與讀者情感的橋梁,引導學生感悟美的深蘊。
采用美讀激情法。葉圣陶創(chuàng)造了“美讀法”,強調聲音節(jié)奏美的感覺,設身處地地領會課文的深層蘊含的思想感情,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即神相遇、氣相通、心相印、情相融的欣賞境界。美學家朱光潛說:“常常高聲朗讀。朗讀時心情是振奮的,仿佛是滿腔熱血都沸騰起來了?!睂徝乐黧w與審美客體之間感應及其彼此界限的消融,由朗誦的節(jié)奏美達于作品的深層情感美,達到物我合一、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
三、比較形象,鑒賞美
有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睂τ谖膶W作品來說,用比較映襯,最能顯示事物形象的意境美。教師在教學中,若能把握并突出這一點就可以對作品中形象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膚淺到深刻,從而揭示形象本質屬性,揭示形象間的關系與異同,則其結果必能使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美并受到美的陶冶。
教學《曹劌論戰(zhàn)》,我都會將《曹輝論戰(zhàn)》中的魯莊公和《扁鵲見蔡桓公》中的蔡桓公進行比較。在對比中,讓學生學會一分為二地評論人物,讓學生理解正是因為魯莊公的不恥下問,知人善任心胸廣闊,才贏得了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而蔡桓公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落得了病入膏肓的結局。性格決定命運,讓學生在比較中,獲得了鑒賞美的能力。
四、發(fā)揮想象,拓展意境美
如果說理解比較能夠再現(xiàn)形象美的話,那么,想象可以拓展和創(chuàng)造意境之美。這是因為,想象與情感是緊密相連的,是構成審美經(jīng)驗的極重要的心理要素,青少年在審美活動中同樣離不開想象。因此,我在教學中較為重視這一點,在學生領會、理解了課文的同時,盡量挖掘教材內容,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深入文章意境,接受美的熏陶。
葉圣陶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創(chuàng)造還是寫作的生命。在寫作中,審美創(chuàng)造為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首先,要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的自由,不拘一格,不硬性規(guī)定題材、表達方式、標題模式,允許學生在限定的基礎要求下,嘗試自由發(fā)揮。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維,求新求活,寫出新、真、美的文章。其次,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想象,塑造完美形象。
總之,“文章不是無情的”,以文章的內容、情節(jié)為中介,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必然是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內化的過程。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持之以恒,就定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最終達到美化學生心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