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升 高玉霞
音樂和舞蹈都濫觴于宗教活動,宗教音樂和宗教歌曲的發(fā)展促進了宗教的傳承和傳播,二者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浇痰慕?jīng)典《圣經(jīng)》對世界音樂發(fā)展,特別是歐美音樂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說基督教音樂為歐美音樂奠定基礎,是歐美音樂的先驅(qū),也并不為過。如今一些華人音樂和歌曲也反映出《圣經(jīng)》和基督教的意蘊。
《圣經(jīng)》音樂世俗化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之后,《圣經(jīng)》的神學地位下降,人文學地位提升。與之相適應,一些音樂家將純《圣經(jīng)》音樂融入到大的音樂體系之內(nèi),于是《圣經(jīng)》題材的音樂開始超越純宗教禮拜的局限,具有了世俗的意義,表現(xiàn)的主題也更加豐富多樣。到了現(xiàn)代,隨著科學技術(shù)進步和思想解放,現(xiàn)代音樂人具有比前輩更先進、更另類的演奏工具和表現(xiàn)技巧,他們懷著與前輩大師頗為不同的思想觀念來解讀《圣經(jīng)》,從中汲取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F(xiàn)代樂器與《圣經(jīng)》傳統(tǒng)兩相結(jié)合之下的音樂創(chuàng)作,顯示出音樂與《圣經(jīng)》關(guān)系的另一面。而現(xiàn)代流行歌曲的興起,使得二者的關(guān)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流行音樂中的《圣經(jīng)》主題
《圣經(jīng)》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其文本中傳達出“關(guān)愛”、“包容”、“忍耐”、“盼望”、“堅強”的教義宗旨,正是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崇尚的精神力量,也成為現(xiàn)代流行音樂和歌曲絕佳的表現(xiàn)主題。
流行歌曲與《圣經(jīng)》的融合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完全照搬《圣經(jīng)》文本作為歌詞;二是根據(jù)《圣經(jīng)》文本進行演繹,后者更為常見,也更易于被大眾接受。這是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聽眾都是基督徒,都了解《圣經(jīng)》文本,如果單純引用《圣經(jīng)》文本,雖不至于招致反感,也會令人費解,反而不利于《圣經(jīng)》歌曲的傳播,也達不到傳布基督教教義的目的。
歐美國家流行歌曲中幾乎直接照搬 《圣經(jīng)》原文演唱的成功例子,要數(shù)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國的Boney M樂隊演唱的Rivers of Babylon。
該歌曲的歌詞和《詩篇》第137首幾乎相同,只是為了歌唱和感情抒發(fā)的需要,進行了必要的歌詞重復。歌曲表達了“巴比倫之囚”思念故土、誓死不屈、堅守信仰的強烈感情。這首歌曲一經(jīng)發(fā)布,就風靡歐洲,傳入中國內(nèi)地后,一舉成為倍受中國年輕人和大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之一。
節(jié)奏強烈的迪斯科鼓點和深沉與高亢交替的配樂,引起無數(shù)青年的舞步旋扭和熱血亢奮!如此“原裝”的流行歌曲不可復制,更不可翻譯: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h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 Zion...
宣傳基督教精神的樂隊組合
最近二三十年,隨著流行歌曲的發(fā)展,專門的基督教樂隊組合開始出現(xiàn)。他們在創(chuàng)作流行歌曲時,將《圣經(jīng)》文本、《圣經(jīng)》故事、基督教教義和現(xiàn)代流行音樂元素加以融合,既符合年輕人的音樂欣賞口味,又給他們心靈以滌蕩。在這個充斥著銅臭味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浮躁、勢利、失意、挫敗、恐懼、犯罪,心靈世界難免片片荒蕪。這種恐怖的情況在年輕人身上更為明顯,他們更需要心靈的安慰和關(guān)愛。一些音樂人,特別是信仰基督教的音樂人自發(fā)組合成樂隊,擔負起了“拯救靈魂”的重任。其中最為出名的是美國的Kutless樂團。這個宗教搖滾樂隊于1999年成立于俄勒岡州波特蘭,是一個被基督教團體所認可的基督教搖滾樂,成員有:Jon Micah Sumrall(領唱,吉他手)、James Mead(吉他手,和聲)、Dave Luetkenhoelter(貝司手)、Jeffrey Gilbert(鼓手)、Nick De Partee(吉他手,和聲)。他們共推出7張專輯(Kutless, Sea of Faces, Strong Tower, Hearts of the Innocent, To Know that Youre Alive, Is it Well, Believer),截止目前,專輯售出量超過200萬張。2006到2010年間, Kutless的歌每年都獲得GMA 獎提名,足見其影響之大。
由于樂隊成員都是基督徒,他們的歌曲大多跟基督教宣傳有關(guān),大部分歌詞都是根據(jù)《圣經(jīng)》故事和基督教教義改編的。其中最為出名的是What Faith Can Do 。這首歌充滿哲理,首先說明人人都會失敗,都會遇到挫折,都會覺得心痛,感覺自己無力承擔,然后呼喚人們不要放棄,就算天塌下來也不要放棄,因為奇跡會發(fā)生,要默默地祈禱,要努力去嘗試,不要拿“不可能”作為借口,要有信仰,要相信希望不會破滅。整首歌雖然都圍繞基督教教義展開,但是可以給人以無窮的力量,不會因為這是一首福音歌而引起聽眾反感,反而讓他們信心百倍,心靈得到安慰:
Everybody falls sometimes
You gotta find the strength to rise
From the ashes and make a new beginning...
And dont you give up now/the sun will soon be
shining
You gotta face the clouds to find the silver lining
Ive seen dreams that move the mountains...
Impossible is not a word
Its just a reason for someone not to try
Life is so much more than what your eyes are seeing You will find your way if you keep believing
Overcome the odds when you dont have a chance...
Ive seen miracles just happen, silent prayers get answered
Broken hearts become brand new, thats what faith can do
Thats what faith can do...
和著鋼琴、吉他、貝斯、架子鼓合奏出的優(yōu)美旋律,主唱用略帶沙啞的完美嗓音將這份信仰的力量傳達出來,輸入每個聽者的體內(nèi),直至深入骨髓。
其實,并不是只有歐美有這樣的樂團,最近中國也出現(xiàn)了一個名叫“彩虹來”的基督教樂團。2012年11月23日的《中國夢想秀》節(jié)目上,“彩虹來”樂隊演唱了一首主唱Bing創(chuàng)作的《分享你的夢》,現(xiàn)場瞬間被熱情點燃。尤其是唱到副歌“謝謝你,謝謝你”的時候,現(xiàn)場的夢想觀察員有很多都按捺不住,站起來跟著音樂節(jié)奏舞動身體,一曲歌唱結(jié)束,夢想秀的舞臺活力四射。
“彩虹來”的每一位隊員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故事,他們將自己的體悟化為音符,融進音樂,去感染去感動更多的人。他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要發(fā)行這首單曲《分享你的夢》,去感動更多的人。這支樂隊共有七個人,為了一個共同的音樂夢想,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北京,組建了這支名為“彩虹來”的樂隊:隊長兼主唱Bing來自中國香港,熱情又活潑的女主唱李白可來自澳大利亞,吉他手分別來自北京、吉林,貝斯手來自山東,鼓手來自山西,鍵盤手來自吉林。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性格,甚至人種都不一樣,但是這支樂隊卻很包容,很open,每一位成員都很快樂,身上都散發(fā)著濃濃的正能量。
樂隊七位成員的生活軌跡遠沒有他們看起來的那么順利。主唱Bing曾經(jīng)是知名廣告公司的執(zhí)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年薪過百萬,但是他卻因為心中久久不能放下的音樂夢而毅然辭職開起了“賺人不賺錢”的音樂餐廳。來自澳大利亞的李白可曾經(jīng)是地地道道的“北漂”,孤身一人在北京苦苦追尋音樂夢。吉他手孟京輝曾經(jīng)是一名服刑人員,因為年幼無知犯了盜竊罪,他的第二人生因為這個樂隊變得快樂無比。吉他手劉健曾經(jīng)是北京隊的擊劍手,而當年因為負氣放棄了自己的運動生涯也令他頗為后悔。
目前,“彩虹來”樂隊已經(jīng)寫出了不少歌,如《客西馬尼》《終于等到》《出走》《你是我的全部》。最出名的要數(shù)2013年1月22日在安徽衛(wèi)視《勢不可擋》欄目中唱響的《出走》:
從苦難出走,向著太陽的方向,
只要向前走,光芒終將升起,
只要向前走,黑暗只是影兒,
決定不回頭,燦爛的艷陽天。
直到走進真相,直到走進救贖,
直到走進喜樂,走進平安,
直到走進恩典,直到走進自由,
直到走進你,走進了家。
這首激情豪邁的搖滾樂,讓在場的所有觀眾都心潮澎湃、激情四射、能量滿滿,它給人們帶來了喜悅、救贖和平安。
滌蕩人心的流行歌曲
現(xiàn)代社會物欲橫流,人類心靈空虛,追求浮夸?,F(xiàn)代流行歌曲借助《圣經(jīng)》這個情感寶庫,用真善美洗滌人們的靈魂,用關(guān)愛和寬容安慰人類的創(chuàng)傷,用堅強和忍耐給予人們力量,讓人間充滿愛。
上帝之愛與人類靈性成長,是《圣經(jīng)》流行歌曲的重要主題。我們來看香港著名歌唱家奚秀蘭演唱的《愛的真諦》。這首歌的詞取自《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4~8節(jié):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根據(jù)詞曲效果的需要,“凡事忍耐”添加了一個字,成了“凡事要忍耐”。最后一句“愛是永不止息”,作為歌曲的高潮,曲調(diào)高亢歡愉,歌者深情迸發(fā),大有“繞梁三周”之效。這支歌曲在基督教圈內(nèi)廣為傳唱,信主青年的婚禮儀式上也經(jīng)常播放、唱響。漸漸地,這首歌曲傳唱到教外,各種場合都能聽到此歌,成為名符其實的“流行歌曲”。
當我們知道這樣的“歌詞”本是兩千年前早期基督教傳教使者保羅所寫,出現(xiàn)在《圣經(jīng)》正典中,我們不得不欽佩基督教教義引導人們趨向至善的主題魅力。
這樣的“歌詞”可謂給物欲“流行”的現(xiàn)代社會注入了一劑“清醒劑”。
甜美的流行音樂、“至善”的《圣經(jīng)》教義、清晰的漢語歌詞,三者有機結(jié)合,別有一番韻致。這在中國著名歌手歐陽菲菲演唱的《感恩的心》中展露無遺。這首深情表達“感恩”的歌曲,幾乎在每一次大型公益場合都會唱響,聽眾共鳴,淚水如涌,大有“身心受洗、心靈升華”的效果,幾乎得到所有國人的接受和認可。殊不知,這首歌是根據(jù)基督教歌曲改編的!我們對兩首歌的歌詞做個比較:
基督教歌曲
我來自創(chuàng)造,像一顆塵土
我本卑微,何堪主愛
我來自何方,又歸向何處
主恩主愛,不斷召喚
天地雖寬,十架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世界,卻無歸處
主愛有多深,主恩有多廣
催我知道,我要順服
感恩的心,感謝上帝伴我一生
讓我有勇氣奉獻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上帝
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
后者歌詞(陳志遠作曲)為基督徒陳樂融所寫。歌詞相似之處顯而易見,不足為奇?!妒ソ?jīng)》本身的魅力和基督教倡導的“寬容”教義,給世人以心靈的啟迪。中西方現(xiàn)代音樂人,通過流行歌曲這一現(xiàn)代音樂表達形式,將《圣經(jīng)》的精神演繹得恰到好處,頻頻推出爐火純青之作?!妒ソ?jīng)》流行歌曲既豐富了音樂題材和表現(xiàn)形式,又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了“大愛”的含義。《圣經(jīng)》文本與音樂語言的完美融合,不僅是對音樂這種表演形式的完美體現(xiàn),更是對《圣經(jīng)》精神的藝術(shù)展示,音樂因《圣經(jīng)》精神而得到升華,《圣經(jīng)》因音樂而注入了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