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安
“擁有它就能成為世界之主,但他也會遭遇世間所有不幸。只有神或女人佩戴,方可得以幸免。”
千百年來,這句咒語,與世界上最為耀眼奪目的柯伊諾爾鉆石如影隨形。然而,無論歷史上有多少謀殺與厄運接踵而至,無論它的原產(chǎn)地印度國民如何呼吁,近日訪問印度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再次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我們絕不歸還?!?/p>
如影隨形的詛咒
關于柯伊諾爾的出現(xiàn)眾說紛紜。
多數(shù)人認為,它是14至17世紀在印度安得拉邦地區(qū)的科勒爾礦山開采所得。然而,傳說早在上古時代印度教的經(jīng)典《吠陀》中,便有這樣的描述:“擁有它就會擁有整個世界,擁有它就得承受隨它而來的災難。唯有神或一位女人擁有,才不會遭受懲罰。”
在此后的千百年里,神秘的詛咒反復“應驗”,使得這枚鉆石成了財富和噩夢的代名詞。
16世紀,在印度莫臥兒王朝創(chuàng)建者巴布爾的回憶錄《巴布爾納瑪》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有關這顆鉆石的文字記載,但當時它還沒有得到“柯伊諾爾”這個名字。1526年,在帕尼巴特戰(zhàn)役中,巴布爾以一當十擊斃了德里蘇丹的易卜拉欣·洛迪,獲取了這枚巨大的寶石。巴布爾把它藏在象征權力的孔雀御座里,在他看來,柯伊諾爾的價值堪比半個世界一天的產(chǎn)量。
民間流傳,巴布爾曾派兒子胡馬雍尋找科伊諾爾,在王宮的藏寶庫中沒有找到。當胡馬雍下令不許士兵凌辱宮中嬪妃時,洛迪的母親為表示感謝,向胡馬雍獻上了鎮(zhèn)國之寶。胡馬雍如此評價:“這樣的寶石不能用錢買,只能用利劍奪取,應該作為神賦君權的標志?!?/p>
巴布爾還來不及好好欣賞這顆稀世的寶石,便生病死了。而胡馬雍因為阿富汗人造反,兩度流亡。他的離世也頗為離奇:1556年1月的一天,突然從藏書樓的樓梯上摔下,重傷致死。
歷經(jīng)8個朝代,傳國之寶到了修建泰姬陵的沙·賈汗手中。在沙·賈汗嚴酷高壓的統(tǒng)治下,莫臥兒王朝走向了30年的全盛時期。晚年的沙·賈汗卻被急于篡位的兒子奧朗則布囚禁在“紅堡”中,至死沒能重見天日。傳說奧朗則布將寶石放在窗旁,因此沙·賈汗只能透過鉆石的倒影看到他至愛的泰姬陵。
而圍繞柯伊諾爾的血雨腥風似乎才剛剛開始。為了爭奪王位和這顆價值連城的鉆石,一代梟雄的十幾個兒子自相殘殺,王朝日漸衰敗。
維多利亞女王的遺囑
柯伊諾爾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持有者,是與維多利亞女王私交甚篤的旁遮普邦末代統(tǒng)治者杜利普·辛格。他原本流亡在外,英國入侵旁遮普之后,他成為英國在這個邦的第一個殖民者。
1850年,為紀念東印度公司創(chuàng)建250周年,也是履行雙邊簽訂的《拉合爾條約》,杜利普·辛格自愿把鉆石拱手獻給維多利亞女王。這也總算遵從了印度教經(jīng)典里的教導,讓一位女人擁有了柯伊諾爾。獻寶之舉,使他獲得了英國方面的至尊待遇。多年后,杜利普表示,他并不后悔放棄柯伊諾爾這一無價之寶。
或許,這其實是躲開幾世紀以來連環(huán)厄運的聰明之舉?
不過,鉆石在運往英國的途中也是厄運連連。輪船剛剛啟航,就暴發(fā)霍亂,多人丟了性命。之后還遭遇了海嘯,好幾個星期后,鉆石才交到了女王手中。
1851年,萬眾矚目的柯伊諾爾在英國水晶宮舉行的萬國工業(yè)博覽會中展出。神秘的傳說、抵達的難度加上現(xiàn)場的警力,吊足了公眾的胃口。然而,“粗糙”的加工技術和不理想的燈光,加上鉆石的“不宜移動性”,卻讓展出效果大打折扣。有評論指出,“也許,國家本就該慎重考慮,該不該山水迢迢將它運到這里。”
事實上,當初在切割時,印度的鉆石工匠們的重點集中在對原有重量的保持,而不是著力突出其璀璨程度。
1852年,女王決定對鉆石進行再加工。熱衷珠寶的阿爾伯特親王領命后,花費800英鎊從荷蘭雇傭工藝師Cantor,用38天時間將其重新切割成橢圓形并精細打磨,柯伊諾爾的重量銳減為108.93克拉。王室認為,損失的40%大小和最終獲得的“驚艷”效果相比,絕對值得。
得償所愿的維多利亞女王終于成了第一個在世時將柯伊諾爾佩戴在身上的君主。鉆石首先被鑲在她的胸花上,接著被嵌在英國王冠的馬耳他十字形裝飾帶的正中央,成為2800顆鉆石中主要的一顆,也成為了大英帝國權力的象征。
在遺囑中她明確表示,柯伊諾爾只能給王室的女性成員佩戴,包括繼承王位的女王和國王的妻子。后人們謹遵她的遺愿,不敢造次。即使如此,她們佩戴這顆鉆石的機會,也是屈指可數(shù)。
詛咒停止了嗎?
1937年,在英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上,王后伊麗莎白(后來的伊麗莎白王太后)的后冠上清楚可見這枚寶中之寶,這也是她唯一一次佩戴這塊鉆石。
柯伊諾爾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02年4月伊麗莎白王太后的葬禮上。鑲有這塊鉆石的王冠被置放在棺材之上,供世人瞻仰。今天,柯伊諾爾和王太后的王冠被陳列在倫敦塔中,向世界各地的游客昭示殖民時代的輝煌。
詛咒停止了嗎?
NO,好事者依然會根據(jù)鉆石的故事來解析英國王室糟糕的命運。
“這顆鉆石讓女人變得更有占有欲,自私或者更尋找自我。她們可能家庭破裂,英名不?!退闩踝约核坪跆舆^了詛咒,她的男性繼承者,要么受盡世界大戰(zhàn)的折磨,要么遜位,要么虛弱無能。”這種論調把英國和阿根廷曠日持久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爭端、“損失”香港的下場、陷入伊拉克戰(zhàn)爭的泥沼,乃至英國未來君王人選的懸而未決,統(tǒng)統(tǒng)算到了這顆鉆石的頭上。
另一廂,柯伊諾爾的祖國還在為爭取它的回歸而努力。
圣雄甘地的后人圖沙爾·甘地表示,歸還它將是英國對其殖民印度歷史的贖罪。他還激動地反問:“如果溫莎公爵的鉆石被阿拉伯的酋長拿走了,英國人會高興嗎?”旨在提升印度品牌的民間組織Made in India最近向卡梅隆寫信請愿,提出了英國將柯伊諾爾回租印度25年的提議:“相信這會是一個載入史冊、促進兩國關系的深刻舉動?!?/p>
不過,不列顛的統(tǒng)治者看來并不買賬。
“如果你答應歸還這顆鉆石,大英博物館有一天就會空了?!眱赡暌郧?,卡梅倫就曾對印度電視記者說。
這一次,他口氣依舊強硬:“我不相信歸還主義,這并不合理。應該效法大英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機構的作法,確保這顆鉆石受到妥善照顧,并且展示在全球人民面前就可以了?!?/p>
知識鏈接:那些被詛咒的鉆石
希望鉆石
1642年由法國珠寶商塔維密爾在印度西南部發(fā)掘。他本人80歲曝尸荒野。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僅戴了一次,就患天花死去。路易十五終生不曾佩戴它,其情婦在大革命中被砍頭。路易十六夫妻雙雙上了斷頭臺。王后的女友蘭伯娜公主沒多久也被斬殺。
一百多年后,《華盛頓郵報》的繼承者艾弗琳?麥克林買下了這顆鉆石,她的兒子隨即在車禍中喪生,丈夫精神崩潰,死于精神病院,女兒也服安眠藥身亡。
攝政王鉆石
這顆鉆石是在1701年,由克里斯蒂納河畔帕特爾鉆石礦的印度奴隸發(fā)現(xiàn)的,原重410克拉。
法國國王路易斯十四死后,他5歲的曾孫子登上了法國王位,而由奧爾良公爵伊沙克?阿本戴納擔當攝政王。阿本戴納花費了13.5萬英鎊買下了這顆鉆石,并取名為“攝政王”鉆石。
拿破侖把這顆鉆石鑲嵌在寶劍的護手上。后來,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拿破侖被擊敗了。
珍珠淚
1913年,英國瑪麗王后命著名的王室珠寶商加拉茲按她祖母劍橋公爵夫人的王冠制造的這頂“珍珠淚”,也充滿了傳奇色彩。冠身全部用白銀打造而成,原先頂部裝飾有珍珠,自由拆卸的款式設計使擁有者可以根據(jù)愛好隨意更換寶石的種類。因為王冠上鑲嵌的珍珠造型很像淚滴,也被稱為“珍珠淚”。劍橋公爵夫人終身不被王室認可,到死才被追封為劍橋公爵夫人。
她與王室抗爭的經(jīng)歷與后來戴上第二頂“珍珠淚”王冠的戴妃竟如出一撤!
1981年7月2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珍珠淚”王冠賜予了威爾士王妃戴安娜。戴安娜與查爾斯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痛苦和淚水,那些王冠上的珍珠目睹了這朵美麗的英倫玫瑰在王冠下盛開、枯萎、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