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梅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然而,時至今日,書法教育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尤其在高職院校中卻沒有占據(jù)應有的位置。雖然也有很多高校開設了書法課,卻因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對書法教育觀念上的認識不足,以致教學指導思想不明確,師資匱乏,教學設施和教學內容較隨意,書法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化,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一、高職院校書法教育狀況欠佳的原因
1. 高職院校對書法教學不重視。很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僅僅把書法當成一門技法傳授課程來看待,忽視了書法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導致在書法課的課程設置、課時安排、資金投入、教學設施配備、教學場地條件、教育教學改革的激勵機制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證,因而老師對書法教學的態(tài)度不積極,書法教學沒能真正走進教研人員和書法教師的視野。我院美術系五年制美術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是從初中畢業(yè)考入我系的,大部分同學都沒有書法基礎。書法雖然為專業(yè)必修課,但只開一學年,每周兩節(jié)課共64學時,這么少的學時是遠遠不夠的,從教學效果上看,也是很不理想的。
2. 高職院校書法師資力量缺乏。在筆者任教的美術系,學生超過千人,書法教師只有1人,且這一位老師所授的課程還不是以書法為主,可見書法課的不受重視程度。書法教學往往不能成為獨立的部門,而只是附屬于國畫專業(yè),為國畫專業(yè)服務。很多擔任書法教學的老師都由一些其他領域的書法愛好者兼任,大都沒有受過專業(yè)系統(tǒng)的學習及培訓。有的書法老師雖然有一定的書法理論,但實踐教學卻一般;有的擅長書法實踐教學,卻不善于教學講解示范,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3. 大學生漢字書寫技能弱化。進入網絡時代,鍵盤輸入的便捷和高效,減少了人們的寫字機會。辦公日益無紙化。課件、PPT取代了上課的板書,筆記在課堂上日漸消失。電腦的普及、網絡的運用,讓很多學生把寫字作為一種過渡,而不是將其作為自己應該終身掌握的本領,再加上練字本身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學習更加缺乏動力。
二、提高書法教學的有效策略
1. 更新觀念認識,加大對書法教學環(huán)境的投入。高職院校主管領導及書法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觀念,認識到書法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是通過書法藝術教育,拓寬大學生的藝術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
2. 配備專職的書法教師,優(yōu)化書法師資隊伍。一個合格的書法教師至少應具有良好的學業(yè)修養(yǎng)、過硬的書法臨摹與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書法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措施有:(1)定期開展書法教學研究,加強高校教師“三筆字”基本功的學習,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在職進修,參加全國及各地級市教育部門、書法家協(xié)會舉辦的書畫比賽。
3. 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化的教學實踐及教學手段相結合。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講解、指導、學生實踐,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采用交互式教學和分層次高低授課進行因材施教,以古今書法家學習事跡培養(yǎng)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抓其中適合的正楷帖讓學生學透再延伸行書學習其它字體,由一個筆劃組成一個字—詞—詩歌,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如果在教學中合理安排時間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理解和鞏固,效果會更明顯。同時在教學中,要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饋及時等特點,將多種信息同時或交替作用給學習者感官上的認識,從根本上改善書法課堂教學單一、枯燥和低效的現(xiàn)狀。
4. 讓傳統(tǒng)文化課程進入藝術類學生的課堂。書法藝術強調的是在作品中表現(xiàn)的精神內涵,其氣韻、神采、境界、意趣、風骨等等,皆是作者通過一定的筆墨技巧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綜合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如果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缺失,就難以把握識讀書法藝術之奧妙的“語言”。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書法、繪畫能力,而且可以為學生設計作品提供靈感和素材。
5. 建立合理有效的書法教學考核評價機制。在傳統(tǒng)的考核評價機制中,教師在對學生書法進行評價時,往往只根據(jù)自己的主觀經驗和感覺,缺少對學生書法學習過程的評價,對“手寫的字比電腦打出的字體更有生命力”的評價。因此,要改革這種評價機制,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自評、互評、點評,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