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文
我們現(xiàn)在通稱為“國學”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是素質教育的寶貴資源,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行為習慣、倫理觀念、人格追求、民族精神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其中,古人總結的道德標準“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直、剛、勇、惠、敏、寬”等,同樣也是現(xiàn)代學校德育的核心內(nèi)容。將國學中的育人精髓與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有機融合,指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建立高尚的品格,是充實德育內(nèi)容、提高德育實效的可行之路。
加強課題研究,確定國學生活化的具體內(nèi)容
我校德育課題組提出“讓國學走進孩子生活實踐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過國學教育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的品德形成、習慣養(yǎng)成富有兒童生活氣息。德育課題組的老師在長期組織學生誦讀國學的基礎上,把國學經(jīng)典中不必變、不該變的教育主題找出來,比如愛國、孝悌、立志、惜時等,它們貼近少年兒童的生活實際,容易學、也容易做,是與現(xiàn)代文明相協(xié)調(diào)的德育內(nèi)容,完全可以滲透進孩子生活的每個角落和每個細節(jié)。
我們遵循小學生道德教育一般規(guī)律,結合校本教材《少兒國學讀本》中“愛國、好學、明志,誠信、勤儉、自強、敦親、奉公、審勢、榮辱”這10個主題,依據(jù)“明規(guī)則——懂事理——悟哲理”的修養(yǎng)目標,組織低、中、高年段的老師申報校內(nèi)德育小課題,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如低年級的小課題——《<弟子規(guī)>中對規(guī)范學生個人生活習慣的聯(lián)系研究》,找出《弟子規(guī)》中與學生個人生活習慣相符的內(nèi)容,把它具體化;中年級的小課題——《國學教育對養(yǎng)成孩子團結互助的良好交際行為的作用研究》,明確提出“學習《論語》,幫助學生養(yǎng)成十個好習慣”的研究目標;高年級的小課題——《百善孝為先——國學教育促進孩子孝順父母傳統(tǒng)美德的養(yǎng)成》,讓學生逐步領悟父母對自己的愛和付出,順利地度過青春叛逆期。至此我校形成了低、中、高年級分別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交往能力、公民意識的具有梯度的德育內(nèi)容體系。
深化主題體驗活動,拓展國學生活化的實施途徑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兒童天性未染之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導、善行易養(yǎng),我校把握好先入為主的原則,用國學中的育人精髓影響學生。我們通過“頌、吟、演、舞、唱、和、評”等方式,開展了以“民族精神代代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為祖國唱贊歌”“學會感恩”等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將《弟子規(guī)》與開展“傳承中華美德,爭當‘禮儀之星”評價活動緊密聯(lián)系起來,樹立了校園文明禮儀新形象;開展“與經(jīng)典同行,讓書香伴我成長”讀書節(jié)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修養(yǎng);開展“反腐倡廉,厲行節(jié)約”“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主動性。
凝聚三位一體合力,營造國學生活化的育人氛圍
我校自2001年啟動經(jīng)典文化誦讀工程以來,一直鼓勵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參與國學經(jīng)典誦讀,并建立家長培訓制度,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熱愛家鄉(xiāng)、孝敬長輩、自立自強、鄰里和睦等教育。有位家長談孩子背誦《弟子規(guī)》后的表現(xiàn):“記得有一次,孩子在玩,我在做飯,我隨口叫他來幫忙,原以為他玩得正高興,不會來,沒想到他卻很快跑過來。我很奇怪,他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學生的變化不僅讓家長驚喜,就連學生自己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成就感。一位五年級的男同學說:“國學書給了我快樂,給了我知識,將我改變。生氣了,去看它,無聊了,去看它,寂寞時,也去看它,看得不亦說乎。它告訴了我怎么做一個正直的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讀了國學書四年多,我心里那個卑鄙小人終于屈服了。這學期我不再與別人打架斗毆,甚至學會了忍讓,我不再暴躁了?!睂W生能立足學校、家庭生活,放眼看社會,心中漸漸有天下了,我校六年級學生給陳建華市長寫了一封《飲水思源 關愛珠江源》的倡議書,得到陳市長及廣州市教育局的肯定鼓勵。
我校的國學教育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從國學中學習如何處理個人與他人、自然、社會及國家的關系,并逐步養(yǎng)成愛國愛家、誠實守信、團結合作、堅忍不拔、勤勞樸實等良好品格,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