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辛華
清朝戲劇理論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币馑季褪且幌伦幼プ∽x者,使其愛不釋手。政治課堂的導入也應是如此。精彩的導入,會誘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乃至激情;巧妙的導入,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獨特的導入,可以給學生一把打開新課大門的鑰匙;別出心裁的導入,可以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誘發(fā)思維,強化求知欲?!叭f事開頭難”,如何設計出合適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學習政治,把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從而自覺積極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溫故引新法
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也就是用已知知識做鋪墊,促進知識的延伸,順勢過渡。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一舉多得,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而且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溫故的內容應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言簡意賅,切中要害,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lián)系的舊知識,或進行對比,或進行“連珠炮似的提問”“突如其來的提問”,來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講述《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可以先復習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再引入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在講述《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時,可先復習“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有關內容,再引出“依什么法”,讓學生更加了解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是依何種法。
文藝感知法
文藝的方式很多,如音樂、影視、詩詞等等,以其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而給人強烈的視覺和聽覺震撼。其中,最直觀的是圖片和音像制品,比如播放一段錄像視頻,能夠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一段如泣如訴的音樂流淌出來,哪怕沒有歌詞,也能讓人感受到樂曲強大的感染力,達到“課伊始,意境即生”的藝術境界。一般來說,課堂引進文藝作品,可將學生導入到歷史場景中;可讓課堂現(xiàn)場有強烈的震撼力,更容易讓感性認識、可塑性較強的初中學生接受和喜愛,活躍課堂氣氛;可激勵人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上“一國兩制”的內容時,可以播放視頻《東方之珠》,學生耳邊回蕩的是悠揚動聽的歌曲,眼里看到的是香港一片繁榮景象,這就可以讓學生進入到中國實施“一國兩制”政策的來源及效果,由此導入新課,學生興趣濃厚,效果良好。
設疑導入法
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提出疑問,設置懸念,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抓住他們的求知心理,急切了解新課內容。比如,講《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經濟制度》時,先說到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經濟制度,即完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那時私人不能擁有生產資料,國家的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要國家統(tǒng)一計劃安排。再向學生提問:為什么這樣的經濟制度沒能推動中國的發(fā)展?這樣的導入顯然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一方面會分析舊經濟制度的不足,另一方面又會分析新經濟制度對社會發(fā)展的高效性,教學就達到了應有的效果。這樣的導入,把看似枯燥的內容放到一個新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使原來平淡的內容變得生動,突破了傳統(tǒng)思維的求同定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直觀教具導入法
政治教具主要有視頻、仿文物、圖片等,可直觀展現(xiàn)政治事件和相關政治人物的形象,給學生以生動的視覺感受,便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政治教學提供寶貴的素材。在學習《艱苦奮斗 開拓創(chuàng)新》一課時,可先播放“井岡紅旗”“長征會師”和“延安大生產運動”的視頻,以視頻引問:這些材料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什么精神?由此導入新課。再如講述《實施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時,展示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圖片,如衛(wèi)星、運載火箭、超級計算機、載人飛船等,以此引出:“這些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中國的發(fā)展可以離開科學技術嗎?”帶著這些疑問,學生會迅速努力分析,自主解決問題,由此進入新課。
“開講有法,但無定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用什么樣的方法導入都要注意: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內容實際,要與課文內容或歷史史實相關聯(lián),不能牽強附會;方法要靈活多變,不同內容要選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設計要有趣味性或啟迪性,語言要精煉。古人有詩云:“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教者本是裁剪手,妙手剪裁成新衣。教師的“導”是為了學生的“學”,所以政治教學導入新課,不必拘泥于某種模式,關鍵在于教師要把握好它、運用好它,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才能把政治課講透、講活,使之魅力無限。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