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次仁
莊子的政治觀和老子一樣,強調(diào)無為而治,并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他反對人為傷害天然,主張唯有能做自己心的帝王,無受制于人,無受制于物者,才能做天下的帝王。
生在戰(zhàn)亂頻繁、混亂動蕩的時代,追求無為之治向來是老莊學(xué)派最終的政治理想。莊子認為,在位者對外應(yīng)該如造物主般,孕育萬物而不居其功,任賢使能而已。當(dāng)然最重要的還是在于自我的修養(yǎng),治國不是依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去驅(qū)使人民,必須做到順其自然而無偏私。推到極致,莊子思想中其實并無賢君的存在,只有神人、真人居其思想的高位。任何以治天下的為目的,想夸耀其功者,在莊子看起來都是私心、名利在作祟。只有寓言中絕棄天下的許由等,才是真正的“帝王"。
莊子的寓言中為我們詳盡地說明了他的無為而無不為的觀點。通過黃帝索玄珠,說明有為是對自然之道的破壞,只有無為方能找到玄珠(天下)。通過任公子的釣魚法闡述了只有心無所用、聽之任之才能釣到大魚(天下)。通過混沌之死來說明人為的方法摧殘人的自然天性,必然導(dǎo)致人自由的喪失。牧童指給黃帝的治國經(jīng)是去除束縛人的自由天性的東西。為趙文王說劍說明,有形之劍只能逞兇斗狠,以性命相搏,斬殺一二對手。但無形之劍可以所向無敵,以德信服于人,地位尊貴無損性命,但屈服于其下者千千萬萬。
莊子中最新奇的觀點就是圣人如大盜和圣人不死,大難不止。他認為儒家的仁義禮治之學(xué)是諸侯王盜民盜國的工具,人世間的罪惡災(zāi)難都是由孔子之類的圣人造成的。所以圣人不死大盜也就不會停止。因為圣人倡議仁義來矯正惡行,大盜卻連仁義也一起偷走。一旦由行為符合了仁義之名,就大可頂著圣賢光環(huán)了。所以他要人們絕圣棄智,效仿專注于自我修養(yǎng)的至人。莊子還描述了高士決不會為名利權(quán)貴而去損害自己的生命。許由等拒絕禪讓給的天下,是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榮華富貴,是辛苦勞累的痛苦。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莊子的政治觀,即唯有做自己心的帝王,無受制于人,無受制于物者,才能做天下的帝王。因為他們的知識與作為高于一般人,古雖不真的治理天下,但永遠是天下人應(yīng)該追隨的對象。
高速運轉(zhuǎn)的當(dāng)代社會,讓我們?nèi)缙遄右粯?,迷失了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對外在世界的執(zhí)著追求和世俗的價值觀,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沉重,在成功的辛酸和失敗后的痛苦中,我們掙扎著。而《莊子》中以冷眼觀世的哲學(xué),正是我們現(xiàn)在需要跳出世俗,為自己的心靈尋找自由的一劑良方。